收藏
0有用+1
0

脑泡

脊椎动物胚胎早期神经管前端膨大部分
脑泡是脊椎动物胚胎发育初期(约第4周末)在神经管头段形成的膨大部分,最初呈现为前脑泡、中脑泡和菱脑泡三个原始结构。至第5周时,前脑泡分化出端脑与间脑,菱脑泡分化为后脑与末脑,最终形成五个脑泡。这些脑泡随着发育逐渐演变为大脑半球、间脑、中脑、脑桥/小脑及延髓等脑区,其内部腔隙演化为侧脑室、第三脑室、中脑导水管及第四脑室。脑泡演变过程中伴随颈曲、头曲等弯曲结构的形成 [1-2]
形成时间
胚胎第4周末 [1-2]
初始数量
3个原始脑泡 [1-2]
最终数量
5个脑泡 [2]
主要分化
端脑/间脑/中脑等 [2]
腔隙演变
形成脑室系统 [1-2]
发育弯曲
颈曲/头曲等 [1-2]

形成过程

播报
编辑
在胚胎发育第4周末(脊椎动物),神经管头段发生局部膨大,形成三个原始脑泡 [1-2]。这三个脑泡从头端至尾端依次为:
  • 前脑泡(prosencephalon):头端最膨大部分
  • 中脑泡(mesencephalon):中间过渡区域
  • 菱脑泡(rhombencephalon):尾端膨大部分 [1-2]

演变阶段

播报
编辑
至胚胎第5周,原始脑泡开始进一步分化:
  1. 1.
    前脑泡分化
    • 头端膨出形成端脑(telencephalon),最终发育为大脑两半球 [1-2]
    • 尾端形成间脑(diencephalon),内部腔隙演变为第三脑室 [2]
  2. 2.
    中脑泡演化
    • 保持原有结构成为中脑(midbrain)
    • 其狭窄的腔隙形成中脑导水管 [1-2]
  3. 3.
    菱脑泡分化
    • 分化为后脑(metencephalon)与末脑(myelencephalon) [1-2]
    • 后脑发育成脑桥和小脑 [2]
    • 末脑形成延髓 [2]

神经管腔变化

播报
编辑
原始神经管腔随着脑泡分化发生形态改变:
  • 端脑腔→侧脑室
  • 间脑腔→第三脑室
  • 中脑腔→中脑导水管
  • 菱脑腔→第四脑室 [1-2]

弯曲结构

播报
编辑
在脑泡发育过程中形成四个典型弯曲:
  • 颈曲(cervical flexure):位于脑与脊髓交界处 [1-2]
  • 头曲(cephalic flexure):又称中脑曲,位于中脑区域 [2]
  • 脑桥曲(pontine flexure):后脑部弯曲 [2]
  • 端脑曲(telencephalic flexure):端脑膨出时形成的弯曲 [2]

脑壁演化

播报
编辑
脑泡壁的神经上皮层发生套层增厚:
  • 翼板与基板构成神经管壁主体 [2]
  • 端脑套层细胞迁移形成:
    • 大脑皮质(灰质)
    • 基底神经核 [2]
  • 中脑、后脑套层形成:
    • 感觉神经核(翼板衍生)
    • 运动神经核(基板衍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