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腦山

鎖定
簡介《腦山》的現實題材和平民化的視角,順應了廣大觀眾的收視期待。它以獨到的藝術眼光,流暢的電視語言,細膩的跟蹤拍攝,全景式地展現了青海腦山人的生存環境和盛傳狀態。婚喪嫁娶,勞作耕耘,奔走忙碌,喜怒哀樂……這些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這些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畫面,隨着鏡頭的推進,在觀眾眼前一一展開,人們從中看到的是一種帶着土腥味的、淳樸的、原生態的生活,是一個具體、鮮活、充滿質感的腦山。這是紀實的魅力,也是《腦山》的驕傲。”
中文名
腦山
製作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類    型
社會記錄片
製作公司
青海衞視
導    演
史強
播出狀態
已完結

目錄

腦山攝製

《腦山》劇照 《腦山》劇照
《腦山》拍攝製作歷時一年多,攝製組深入到青海省湟中、大通、樂都、互助、民和等地腦山深處跟蹤拍攝。該片以“天年”、“人事”和“地脈”三大命題入手,第一次關注“腦山”――即青海東部山區農村人們的生存狀態。

腦山題材

從自然環境與人、搬遷存留、婚姻困境、教育難題等具體角度入手,反映腦山環境、腦山人生產生活和精神
《腦山》劇照 《腦山》劇照
狀態的《天年》(上中下三集),反映腦山婚姻困境的《人事》(上下兩集)和反映腦山人搬遷存留的《地脈》(一集),總共六集的拍攝規模。它是首部反映青海東部山區農村題材的紀錄片。 [1] 
青海雖然經濟較為落後,但文化是富足的,地理、歷史、民族、宗教、文學等都會是紀錄片故事創作的源泉。“山地文明”所保持着的原生態性在青海這片土壤裏也賦予了它新的意義,青海不僅是深邃廣闊的秘境,更是紀錄片藝術創作的寶庫。
《腦山》是一部由青海廣播電視台製作的優秀紀錄片,在這部記錄片中,婚喪嫁娶、勞作耕耘、奔走忙碌、喜怒哀樂……這些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這些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畫面,隨着鏡頭的推進,在觀眾眼前一一展開。看到薩仁娜和婆婆一起在麥地裏拔草時,因為拔了麥子而不得不承受婆婆劈頭蓋臉的指責;看到薩仁娜第一次學做錕鍋時那種慌亂、窘迫、忐忑的神態,不禁讓人發出了由衷的讚歎。這些帶着一種土腥味的、淳樸的、原生態的生活,表現的真實、生動、自然。
這部作品導演史強説:“生活在青海,讓我看到了山地紀錄片創作的無限可能。由雪山、湖泊、藍天構成的獨特的高原特點,沒日沒夜發生的一個個無窮的故事,都是一種創作的激發,促使我必須要去做這樣一件事情,紀錄片的本質就是去真實的記錄一件事情”。
但對於在青海拍攝這樣一部紀錄片是困難的,資金的匱乏,拍攝設備的侷限,有時會徹底顛覆編導最初的想法。拍攝紀錄片對於青海來説總會帶有一些“仰望而不及”的味道。但在青海這個創作的富礦區上,找準一個切入口,用最樸實的一面講出故事,便是記錄的最好本源。

腦山分集劇情

    第1集
    劇情圖片 劇情圖片

      《腦山》 天年


    第2集
    劇情圖片 劇情圖片

      《腦山》第二集 人事


    第3集
    劇情圖片 劇情圖片

      《腦山》第三集 地脈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