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腦包蟲病

鎖定
人體感染包蟲病是細粒棘球絛蟲棘球蚴引起的一種慢性腦、肝、肺、心腎等部位的寄生蟲病,腦包蟲佔包蟲病病人的1%左右。本病的傳染源為狗。主要症狀有顱內佔位效應,並可對腦室系統壓迫和梗阻,以至於顱內壓增高,以及局灶性症狀如:偏癱、失語、偏身感覺障礙等以及癲癇發作。
外文名
Brain Echinococcosis
常見發病部位
常見於大腦中動脈分佈區,其中以頂葉、額葉多見,小腦、腦室及顱底少見
傳染性
有傳染性
傳播途徑
經糞口
西醫學名
腦包蟲病
所屬科室
外科 - 神經外科
遺傳性
無遺傳性

腦包蟲病發病原因

本病的傳染源為狗。在流行地區的羊羣常感染有包蟲病,當地人們常以羊或其他家畜的內臟餵狗,包蟲在狗的小腸內發育為成蟲即:細棘球絛蟲。蟲卵隨狗糞排出體外,人和狗接觸密切,借污染的手指或飲食吞入蟲卵而感染。

腦包蟲病發病機制

細粒棘球絛蟲的蟲卵隨狗的糞便排出,污染牧場、蔬菜、飲水、土壤、皮毛,人吞食污染蟲卵的食物後,蟲卵在十二指腸孵化成六鈎蚴,經腸內消化,六鈎蚴蟲脱殼逸出,藉助六個小鈎吸附於腸粘膜,然後穿過腸壁靜脈而進入門靜脈系統,隨血流到肝臟及肺中發育成包蟲囊。由於頸內動脈較粗,因此,幼蟲常易進入顱內,特別是大腦中動脈分佈區,其中以頂葉、額葉多見,小腦、腦室及顱底少見,包蟲囊有微白色半透明包膜,其中充滿無色透明的囊液,外觀與腦脊液極為類似。

腦包蟲病病理生理

包蟲囊分內外兩層,內囊即包蟲囊,外囊為腦組織形成的一層纖維包膜,二者之間輕度粘連,其中含有血管,供給營養。多數幼蟲5年左右死亡,但不少則繼續生長成巨大囊腫,容積從數百至數千毫升不等。囊壁由角皮層與生髮層兩層組成。囊液含有毒白蛋白、囊腫破裂、囊液漏出時,常產生不同程度的過敏性反應。

腦包蟲病臨牀表現

1、原發型 棘球蚴逐漸增大,造成顱內佔位效應,並對腦室系統壓迫和梗阻,以至顱內壓增高。由於包蟲囊腫擴張性生長,刺激大腦皮層,引起癲癇發作,囊腫較大的出現頭痛、噁心、嘔吐,視力減退和視乳頭水腫等,依囊腫所在部位產生局灶性症狀如偏癱、失語、偏身感覺障礙等,主要臨牀特點是顱內壓增高和癲癇發作。
2、繼髮型 症狀比較複雜,一般分為原發棘球蚴破入心內期,潛伏靜止期和顱內壓增高期。繼發棘球蚴破入心內,由於大量棘球蚴的內容物突然進入血液,可出現虛脱,呼吸急迫,心血管功能障礙以及過敏性反應等症狀,由於棘球蚴不斷長大,且系多個,分佈廣泛,所以該型臨牀特點與腦轉移瘤相似。

腦包蟲病多發羣體

本病為自然疫源性疾病,分佈廣泛,遍及全世界,主要流行畜牧區,國外見於澳大利亞、新西蘭、阿根廷、蒙古、日本等地,我國多見於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內蒙古等畜牧地區和西藏、四川西部、陝西、河北等地,兒童多見,約為成人的7倍,通常男性比女性多。

腦包蟲病疾病症狀

顱內壓增高頭痛、噁心、嘔吐,視力減退和視乳頭水腫等,刺激皮層癲癇發作,以及局灶性症狀如偏癱、失語、偏身感覺障礙等,主要臨牀特點是顱內壓增高和癲癇發作。

腦包蟲病診斷鑑別

腦包蟲病檢查診斷

1、血液 半數病人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偶可達70%,包蟲囊腫破裂或手術後,嗜酸性粒細胞常可顯著增高。
2、皮內試驗 囊液抗原0.1ml注射前臂內側,15-20分鐘後觀察反應,陽性者局部出現紅色丘疹,可有偽足,若血內有足量抗體,延遲反應不出現,皮內試驗陽性率在80-95%之間,但可有假陽性。
3、補體結合試驗 70-90%包蟲病呈陽性反應,囊腫穿破、手術近期或繼發感染,陽性率可提高,囊腫完全摘除後數月補體結合試驗可轉陰,若包蟲囊手術摘除後1年,本試驗仍陽性,視為復發。
4、X線平片 顱骨包蟲病變從板障開始,破壞顱骨,並且容易破出骨板,形成顱內、外軟組織腫塊,顱骨侷限或廣泛的多囊或單囊形態的膨脹性病變。多囊型呈葡萄串樣,單囊型內板移位、硬腦膜移位及鈣化,囊腫本身也可鈣化。侷限於顱底者缺少單囊或多囊特點,而呈骨質硬化表現,一般均無骨膜反應。腦包蟲囊腫產生顱內壓增高,後牀突骨質吸收,蝶鞍擴大,小兒可出現指壓痕,顱骨菲薄,甚至顱骨缺損,包蟲囊腫疝出顱外。還可出現松果體移位,淺表囊腫致鄰近顱骨侷限外凸,骨板變薄,有時平片上顯示弧形線狀、環狀或蛋殼狀及團塊狀鈣化,如發現這種徵象,可以定性。
5、腦血管造影 腦包蟲囊腫常見於大腦中動脈供血區,尤以頂葉多,腦血管造影最能顯示這種幕上的囊腫病變,造成周圍血管弧狀移位。一般表現為囊腫部位無血管區,囊腫周圍血管弧形受壓、移位、環繞無血管區呈“手抱球”徵象,腦血管牽直變細,管徑一致,似“蜘蛛足”樣徵及顱內壓增高。
6、頭顱CT 腦內圓形或類圓形囊腫,邊界鋭利(偶爾有不完整的薄殼狀鈣化)。無囊周水腫,無周邊強化,佔位徵象明顯,囊內容物水樣密度,一般不能分辨子囊,鄰近部位出現多個囊腫應考慮囊腫破裂。
7、頭顱MRI 斷層形態同CT,殼狀鈣化無信號,囊內液體信號同腦脊液或稍高於腦脊液,含有較大子囊的包蟲囊腫,因子囊液較母囊液密度低,顯示出母囊內子囊的數量及排列情況,可以確診。

腦包蟲病疾病鑑別

1、顱內腫瘤 腦包蟲病所致的顱內壓增高和定位症狀與顱內腫瘤相似,常誤診為顱內腫瘤而手術,故對來自流行區有顱內壓增高的病人,應高度警惕,須作詳細而全面的體檢,特別注意是否伴有肝臟或肺臟包蟲,必要時作包蟲卡松尼皮內試驗和各種免疫學檢查,CT及MRI檢查可以確診。
2、顱內蛛網膜囊腫 其一般認為是胚胎期蛛網膜發育不良所致,在兒童和青壯年中發病率高,常好發於腦池相關部位,如側裂池等。CT和MRI檢查表現為邊界光滑的低密度、低信號囊性病變,密度或信號與腦脊液相同,無鈣化,囊內長T1長T2無強化。
3、腦部其他寄生蟲病
3.1腦囊蟲病 與腦包蟲病具有共同的臨牀症狀如顱內壓增高、癲癇發作和定位體徵等,但囊蟲病可伴有皮下結節,切取後鏡檢可明確診斷。腦CT及MRI對絕大部分囊腫能作出準確的診斷,對於囊泡型腦囊蟲,尤其是巨大的單發囊泡型囊蟲,因其CT及MRI表現基本一致容易誤診。但囊泡型腦囊蟲並有時合併有其他類型的囊蟲影像。腦包蟲囊腫較腦囊蟲囊腫更圓,幾成正圓形。術中包蟲囊壁呈乳白色、粉皮樣,厚約2mm左右,腦囊蟲囊泡囊壁菲薄透明。
3.2 腦肺吸蟲大都伴有肺部及其他部位的病變,通常腹部症狀出現最早,肺部症狀次之。從鐵鏽色痰中找到蟲卵和夏克雷登氏結晶,結合肺部X線片,塊狀典型肺吸蟲改變,不難鑑別。
3.3腦血吸蟲病 晚期病人表現為血吸蟲性肉芽腫,其反應性廣泛性腦水腫。顱內壓增高明顯,常伴有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失語等定位徵象,有類似腦包蟲病之處,病人一般來自於流行區,有涉水史,肝及腸道受累顯著,糞便沉澱和孵化可查到蟲卵和毛蚴。乙狀結腸鏡檢查可見結腸粘膜淺表潰瘍、息肉、疤痕等病變,取組織活檢,查到蟲卵陽性率高。

腦包蟲病疾病治療

腦包蟲病手術治療

手術為根治的唯一療法。根據CT或MRI定位,將包蟲囊小心分離後完整摘除。注意勿要將囊壁弄破,以免囊液外溢,使囊內頭節種植造成復發或過敏性休克。如術中包蟲囊腫破裂,可用過氧化氫、大量生理鹽水沖洗,術後應用吡喹酮或丙硫咪唑口服,以防止種植病灶的出現。

腦包蟲病其它療法

目前尚無殺滅包蟲的特效藥物。

腦包蟲病疾病預後

臨牀預後取決於囊腫的多少、大小、部位及手術是否及時,若手術完全摘除可以根治,預後良好。

腦包蟲病疾病預防

1、強化和普及健康教育;2、對家犬登記管理、嚴格控制無主犬;3、治療犬病;4、嚴格管理市場和家庭屠宰,防止家犬接觸包蟲感染的臟器。

腦包蟲病併發症

可併發囊內感染,造成腦膿腫,外傷可引起腦包蟲破裂,導致過敏性休克死亡,棘球蚴可引起腦梗死。術中術後包蟲囊腫破裂,術後可有多發種植病灶出現。後遺症可有輕偏癱或單癱、失明、癲癇等。 [1] 

腦包蟲病傳染性

幾類傳染病:丙類傳染病
傳染源:感染包蟲病的狗
傳播途徑:細粒棘球絛蟲的蟲卵隨狗的糞便排出,污染牧場、蔬菜、飲水、土壤、皮毛,人吞食污染蟲卵的食物後,蟲卵在十二指腸孵化成六鈎蚴,經腸內消化,六鈎蚴蟲脱殼逸出,藉助六個小鈎吸附於腸粘膜,然後穿過腸壁靜脈而進入門靜脈系統,隨血流到肝臟及肺中發育成包蟲囊。顱內包蟲有兩種類型:1、原發性棘球蚴,蚴蟲經肝、肺、頸內動脈至顱內產生包蟲囊。2、繼發棘球蚴,系原發包蟲破裂,包蟲囊碎片、子囊、原頭蚴等進入循環系統而達到顱內種植,此型一般多發。
法律規定發現疫情上報時間:24小時內上報
參考資料
  • 1.    王忠誠.神經外科學: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943-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