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腕關節扭挫傷

鎖定
當人跌倒以手着地時,腕關節是首先承受並向肢體近端傳導外力的關節。因此,腕關節容易受到損傷,如損傷後治療不當,可引起腕骨間關係改變,即所謂腕關節不穩定。
患病部位
四肢
相關疾病
骨折 腕舟骨骨折 腕關節結核 橈骨幹骨折 尺骨幹骨折 橈骨頭骨折
相關症狀
結節 劇痛 腕關節內積血及活動受限 腕關節扭挫傷 腕關節橈側部位的疼痛 腕關節向尺側偏斜時橈側出現劇痛 無力 瘀血 瘀血斑
所屬科室
外科 骨外科
相關檢查
滑膜液肉眼檢查 滑膜液常規檢查

腕關節扭挫傷病因

腕關節扭挫傷 腕關節扭挫傷是由外力造成的。對腕部損傷的機制有不同看法,但多數學者認為是由腕部過度背伸承受暴力所致。當腕關節處於背伸、尺側偏斜位時,加上受到過猛的外力作用,使腕關節活動超出正常範圍,會引起相應的腕部韌帶、筋膜等組織損傷。
腕關節扭挫傷 腕關節扭挫傷

腕關節扭挫傷疾病診斷

腕關節扭挫傷臨牀表現

根據受力的部位與方向不同,在腕部相應或相反的部位發生腫脹、痠痛無力,局部有壓痛,腕關節功能活動受限。有時有皮下瘀血斑。

腕關節扭挫傷X線檢查

腕關節正、側位X線片一般無異常發現。如懷疑合併手舟骨骨折,可在2周後複查蝶式位X線片。

腕關節扭挫傷疾病檢查

骨與關節MRI檢查是使用MRI對骨和關節進行掃描,用於觀察骨內狀況,確診相關疾病。適用於骨與關節病的患者。

腕關節扭挫傷鑑別診斷

腕關節扭挫傷的鑑別診斷:
1、腕關節內積血及活動受限:橈骨、尺骨莖突骨折主要表現為局部腫脹、疼痛、壓痛明顯並可觸到骨擦音。皮下瘀血,重者腕關節內積血,腕關節活動受限。
2、腕關節橈側部位的疼痛:手指關節的退行性變表現在遠端指間關節的Heberdens結節好發於中指和食指,近端指間關節的Bouchards結節較少發生,常被誤認為類風濕小結,第一掌指關節的退行性變可引起腕關節橈側部位的疼痛,除此之外的掌指關節很少累及。
3、腕關節向尺側偏斜時橈側出現劇痛:橈骨莖突骨折尺偏試驗陽性,即將腕關節向尺側偏斜時橈側出現劇痛。

腕關節扭挫傷緩解方法

腕關節扭挫傷的預防:
根據其腕部所傷部位不同可採用下列手法中之一二運用
1.拔戳法。患者正坐,傷腕伸出,掌心向下,醫者站在其傷側,一手握住前臂下端,並用拇指扣住第一掌骨根(陽溪穴)。另一手拿住第一掌骨及拇指,由外向裏環轉晃搖6或7次後拔伸,在保持拔伸力量的同時,再將拇指背伸,同時拿腕之手的拇指向下戳按。
2.屈戳法。患者正坐,傷腕伸出,掌心向上,醫者站在患者前方,握住傷腕,並用中指扣住傷處(太淵穴),另一手拿住拇指及第一掌骨,自外向裏環轉搖晃6或7次,然後拔伸,在維持拔伸力量的同時將腕部屈曲,同時握腕之手中指向下戳按。
3.合筋法。患者正坐,傷腕伸出,掌心向下。醫者站在患者前方,一手託握傷腕,並用中指扣在傷處(陽谷穴),另一手自小指側拿住示、中、環、小指,由內向外,或由外向內環轉搖晃6或7次,然後拔伸。在保持拔伸力量的同時,使腕部向橈側屈,而後再快速向尺側屈,同時託握腕之手的中指向橈側戳按。
4.屈轉法。患者正坐。傷腕伸出,掌心向上。醫者站在患者前方。一手託握傷腕,並用中指扣住傷處(神門穴)。另一手自小指側拿住示、中、環、小指,由外向裏環轉搖晃6或7次,然後向橈側斜上方拔伸,再向尺側屈,同時拿腕之手的中指向下戳按。
5.順筋法。患者正坐,傷腕伸出。虎口向下,醫者站在傷腕外側,一手自背側握住傷腕,並用拇指扣住傷處(神門穴),另一手自背側拿住手掌,環轉搖晃6或7次,向指側拔伸,然後使傷臂向上高舉(手心向前),拿手掌之手使腕關節掌屈,拿腕之手的拇指向下捋順所傷之筋。
6.頓筋法。患者正坐,傷腕伸出。掌心向下,醫者站在患者前方,一手自小指側握住傷腕,並用拇指扣在傷處(陽池穴),另一手自拇指側拿住示、中、環、小指,由內向外環轉搖晃6或7次,然後先將腕關節掌屈拔伸,再迅速背屈,同時拇指向下戳按。
7.插指法。患者正坐,將傷腕伸出,五指張開,掌心向前,醫者站在患者前方,一手自拇指側握住傷腕,拇指扣在傷處(陽池穴),另一手五指與患者傷手五指相對交叉扣緊,由外向裏環轉搖晃6或7次,然後使腕關節掌屈並拔伸,再迅速背屈,同時拿傷腕之拇指向下戳按。
8.借力順筋法。患者正坐,傷腕伸出,醫者站在患者前方,將患者傷手掌置於醫者胸部,醫者用一手由小指側握住傷手掌,另一手自拇指側拿住傷腕,拇指扣按住傷處(大陵穴),令患者用力推醫者之胸部,醫者拿手掌之手迅速將傷臂高舉,同時將傷腕掌屈,拿腕之手的拇指向下,做順筋法。
腕關節扭挫傷 9.推擠法。用於腕背側血腫。助手一人握住患者肘部,醫者握住患者手背,先對抗拔伸,而後用拇指推擠血腫,在推擠前先在血腫中部施加壓力,視血腫向哪一側方向移動,再決定由下向上推或由上向下推。推時指端下有血腫破散的聲音,血腫立即消散。
腕關節扭挫傷 腕關節扭挫傷
10.醫者用手分別逐個拿住患者1~5指,然後逐個在拔伸下環旋搖晃1~5指並做牽抖手法,使筋肉痙攣得以鬆弛。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