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腔調

(漢語詞語)

鎖定
腔調,指音樂、戲曲、歌曲等的調子;説話的聲音、語氣。見宋 王奕《酹江月·和辛稼軒<金陵賞心亭>》詞:“寧是商女當年,後來腔調,拍手《銅鞮曲》。”
中文名
腔調
拼    音
qiāng diào
注    音
ㄑㄧㄤ ㄉㄧㄠˋ
北方人
範兒
形    容
為人處世、性格、風格、品味等
源    自
傳統文化

腔調基本解釋

1. [tune]∶指音樂、歌曲或戲曲中成系統的曲調子。
腔調韻味極像梅蘭芳唱的。
2.[individuality]∶有個性,有風格。
鮮的腔調,有腔調的味
3. [style]∶指詩詞文章的聲律格調。
安排腔調。
4. [accent;intonation]∶口音,語調。指説話的聲音、語氣;亦指人動作的模樣。
山東腔調。 [1] 

腔調引證解釋

1. 指音樂、戲曲、歌曲等的調子。
李漁《閒情偶寄·詞曲上·音律》:“予生平最惡弋陽、四平等劇,見則趨而避之,但聞其搬演《西廂》,則樂觀恐後,何也?以其腔調雖惡而曲文未改,仍是完全不破之《西廂》。”《儒林外史》第六回:“一個吹簫,一個打鼓,在廳上滴滴打打的,總不成個腔調。” 老舍四世同堂》二四:“在八歲的時候,他已會唱好幾出整本的老生戲,而且腔調韻味極像 譚叫天 的。”
2. 指有個性,有風格。
腔調是一種味道,一種傳統,給人是一種幸福感。人們習慣稱“鮮的腔調”或“有腔調的味”。隨時社會和時間改變,這種腔調慢慢被淡忘,傳統意義的“腔調”正漸漸消失……而現一羣有腔調的“腔調迷”,正不斷把這種千百年下來的腔調慢慢尋找回來,並帶出一種新的有腔調的範。
3. 指詩詞文章的聲律格調。
朱子語類》卷七八:“古人作詩,只是説他心下所存事,説出來,人便將他詩來歌,其聲之清濁長短,各依他詩之語言,卻將律來調和其聲。今人卻先安排下腔調了,然後做語言去合腔子,豈不是倒了?” 清 袁枚隨園詩話補遺》卷六:“餘以為詩文之作意用筆,如美人之髮膚巧笑,先天也;詩文之徵文用典,如美人之衣裳首飾;至於腔調塗澤,則又是美人之裹足穿耳,其功更後矣。” 梁啓超《變法通議·論科舉》:“揣摩腔調,言類俳優。”
4. 指説話的聲音、語氣;亦指人動作的模樣。
明 吳石渠《綠牡丹·談心》:“兒曹,次第高,丟人眼梢,喬粧做許多般內家腔調。”《紅樓夢》第八十回:“兩個人的腔調兒都夠使的了,別打量誰是儍子。”李劼人《天魔舞》第十章:“他立刻就認識得出來是 朱樂生 太太,尤其是那一口 彭山腔調引人注意。” 魏巍《祝福走向生活的人們》:“所謂嚴肅,請大家不要誤會是走路要邁八字步,雙手必需放在背後,説話要學什麼‘首長’腔調。”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