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腐殖煤

鎖定
腐殖煤又稱腐植煤,高等植物的遺體經泥炭化作用和煤化作用轉變而成的煤。
腐殖煤是近代綜合利用的主要物質基礎,也是煤化學研究的重點對象。根據煤化度的不同,他可分為泥炭,褐煤,煙煤,無煙煤四大類。各類煤具有不同的外表特徵和特性,其典型的種類一般肉眼就能區分。
中文名
腐殖煤
外文名
humic coal
別    名
腐植煤
學    科
煤地質學
生成過程
3個最大的聚煤期
種    類
泥炭、褐煤、煙煤、無煙煤

腐殖煤生成過程

經研究,成煤的植物在各地質年代是不同的,其中有3個最大的聚煤期,它們是:
(a)古生代的石炭紀和三迭紀,造煤植物主要是孢子植物;
(b)中生代的侏羅紀和白堊紀,造煤植物主要是裸子植物;
(c)新生代的第三紀,造煤植物主要是被子植物。
與此相對應的成煤的氣候,地理和地質條件有:
(a)大地上有均勻的温度和潮濕的氣候,適宜於地上的植物一代一代地繁茂生長;
(b)地形的起伏形成大的沼澤地帶,有利於植物羣的發展及殘體堆積在水中;
(c)地殼的運動與死亡植物堆積速度相適應使之有可能保存植物殘體,並轉變沉積狀態。 從植物死亡到堆積轉變成煤,需經過一系列的演變,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即泥炭化階段和煤化階段。
(1)泥炭化階段
死亡堆積在沼澤中的植物殘體,逐漸與空氣隔絕而出現弱氧化環境和還原環境;植物殘體在轉變過程中分解出的氣體、液體和細菌新陳代謝的產物促使沼澤中介質的酸度增加,抑制了喜氧細菌,真菌的生存和活動;再加上植物中的防腐和殺菌成分(如酚類)逐類積累不利於微生物的生存和活動。以上種種變化,促使厭氧細菌所參與的各種合成作用占主導地位,在泥炭中產生了新的物質。植物轉變成泥炭後,植物中含有的蛋白質在泥炭中消失了,木質素,纖維素等大為減少,而產生了植物中原先沒有的大量的腐植酸(有時可高達40%)。
泥炭的厚度與植物的堆積速度(一般每年只有0。5~2毫米)及地殼變動有關,若地殼變動很小,植物生長又很茂盛,則泥炭的厚度可以很大,如由中生代,新生代第三紀的泥炭形成的煤層厚度可達100~200米。而現代泥炭和第四紀埋藏泥炭,一般只有幾米厚,個別地區可厚達20米和30米。
泥炭中的雜質,如硫含量,與聚積地的地理位置有關,近海的由泥炭演化得到的許多煤層,硫含量都相當高,這是因為海水中的硫酸根離子,受脱硫弧菌的作用,使硫酸鹽還原成為硫化氫,後者與沉積物中的鐵離子作用形成水隕硫鐵(FeS·nH2O),水隕硫鐵再進一步轉化成黃鐵礦,後者沉積在煤層中,形成煤中的無機硫。有時硫化氫與植物分解產物作用從而形成煤中的有機硫化合物
聚積地環境對煤的還原程度也有影響。所謂還原程度是指煤中有機質在生成過程中由於各因素的影響而受到還原的程度。它與煤的元素組成,加工工藝性質和煤的分子結構特徵有關。一般強還原煤的酚基和羰基含量都較低,氫鍵結構屬於NH-O和NH-N類型,而弱還原煤,酚基和羰基含量都較高,氫鍵結構屬於OH-O和OH-N類型。此外,強還原煤的氧化能力較弱還原煤小,熱分解強度較弱還原煤為高。強還原煤,相應的泥炭是在鹼性介質,停滯和厭氧的還原環境中,或在聚積和埋藏速度較快的條件下形成。而弱還原煤,相應的泥炭是在地殼運動較穩定的條件下形成的。 [1] 
(2)煤化階段
當在泥炭上面形成了岩石層頂板以後,成煤進入煤化階段。這一階段包括由泥炭變成褐煤→煙煤→無煙煤的整個階段。這一系列變化是在不同深度的地殼內進行的,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地殼温度,壓力,作用時間等。
煤化階段包括成岩作用階段和變質作用階段。一般認為從泥炭轉變為褐煤是成岩作用階段,而從褐煤開始轉變為更高級煤的階段是變質作用階段。
當地殼下沉的速度超過植物堆積速度時,則泥炭堆積停止,粘土,泥沙堆積在泥炭上面,在長期的地質因素作用(如風化,剝蝕,搬運,沉積和固結成巖等)下逐漸形成了頂板。受温度,
頂板及頂板上泥土等的壓力的影響泥炭被壓實,脱水,增碳,孔隙度減少並逐漸固結,泥炭由無定形物質逐漸轉化為岩石狀的褐煤,故被稱為成岩作用階段。形成的褐煤不再含有大量未分解的植物組織及糖類等組分,腐植酸也大為減少,碳含量增加,氫,氧含量降低。
變質作用階段,受温度,壓力和時間的影響煤化程度不斷加深,最後得到無煙煤。一般認為温度是促使煤化程度加深的主要因素。根據熱源及其作用方式,變質作用可劃分成三種類型:深成變質作用,岩漿變質作用和動力變質作用。
深成變質作用是指煤在地面下較深處受地熱和上覆巖系靜壓力的作用引起的煤的變質作用,隨煤的深度的增加,這種變質作用也愈明顯。這種作用對煤的影響最為廣泛,因此也稱為”區域變質作用"。
當岩漿侵入、穿過或靠近煤層或含煤巖系時,由於受岩漿本身帶來的高温,揮發性氣體產生的壓力的影響引起煤變質程度增高稱岩漿變質作用。其中最極端的例子是天然焦的生成,我國阜新煤田和山東淄博煤田都發現天然焦。
動力變質作用是指由於地殼構造變動促使煤發生變質作用,它主要是由壓性或壓扭性斷裂引起,其影響範圍不大,也沒有規律性。 [2] 

腐殖煤巖相組成

從地質學觀點看,煤也是一種岩石,因此歷史上有不少煤化學家研究煤的巖相組成,並對煤進行分類。煤巖學的研究有兩種方法,即宏觀研究法和微觀研究法。
(1)宏觀研究法
用肉眼觀察煤的顏色,光澤,斷口等來確定煤的煤巖成分。一般可將煤巖成分分為鏡煤,亮煤,暗煤和絲碳。
①絲炭
外觀像木炭,呈灰黑色,具有明顯的纖維狀結構和絲絹光澤,疏鬆多孔,性脆易碎。絲炭本身是軟的,因空腔常被礦物質充填,逐漸變成礦化絲炭,礦化絲炭堅硬緻密,相對密度大。在煤層中,絲炭一般數量不多,常呈扁平透鏡體狀沿煤的層面分佈,厚1~2 mm,有時也能形成不連續的薄層。絲炭含氫量低,含碳量高,沒有粘結性,低温焦油產率低,當它的空腔內含有黃鐵礦時,容易發生氧化並引起自燃。灰分較高。不適宜作煉焦和低温乾餾等的原料和動力燃料,但少量的(如低於5%)絲炭加到較肥的煤料中可起瘦化作用,對煉焦有利。絲炭一般不能液化。 [2] 
②鏡煤
呈黑色,光澤強,質均勻而脆,具有貝殼狀斷口。鏡煤在煤層中常呈亮黑色,光滑玻璃狀,透鏡狀或條帶狀,大多厚幾mm到1~2 cm,有時呈紋理狀夾在亮煤和暗煤中。在四種煤巖成分中,鏡煤的揮發分和含氫量高,粘結性強,適宜於作煉焦,低温乾餾,氣化,液化等的原料。
③亮煤
亮煤是最常見的煤巖成分。不少煤層以亮煤為主,甚至全部由亮煤構成。亮煤的光澤僅次於鏡煤,性較脆,相對密度小,均勻程度不如鏡煤,表面隱約可見微細紋理。亮煤可以用作煉焦,氣化,低温乾餾等的原料。
④暗煤
暗煤光澤暗淡,一般呈灰黑色,緻密,相對密度大,堅硬而具韌性。在煤層中,可以由暗煤為主形成較厚的分層,甚至單獨成層。有結實的粒狀結構,破碎時呈現細粒或暗淡粗糙的表面。暗煤不宜用來煉焦,但它是低温乾餾的良好原料。
上述四種宏觀煤巖成分是煤的巖相分類的基本單位,其中鏡煤和絲炭一般只以細小的透鏡體狀或以不規則的薄層狀出現,亮煤和暗煤雖然分層較厚,但常有互相過渡的現象,分層界限往往不很明顯。因此在瞭解煤層的巖相組成和性質時,以它們為單位進行定量計算有困難,也不易瞭解煤層的全貌。故通常根據煤的平均光澤強度,煤巖成分的數量比例和組合情況來劃分宏觀煤巖類型。通常按同一剖面上相同煤化程度的平均光澤的強弱依次分為:光亮型煤,半亮型煤,半暗型煤和暗淡型煤四種宏觀煤巖類型。
①光亮型煤
主要由鏡煤和亮煤組成,光澤很強。由於成分較均一,通常條帶狀結構不明顯。光亮型煤具有貝殼狀斷口,裂縫明顯,脆度較大。顯微鏡下觀察,凝膠化組分一般在85%以上。
②半亮型煤 通常以亮煤為主,有時由鏡煤,亮煤和暗煤組成,也可能有絲炭。平均光澤強度較光亮型煤稍弱,條帶狀結構清晰,裂隙較明顯,常具有稜角狀或階梯狀斷口。在顯微鏡下觀察,凝膠化組分含量一般在70%~80%左右。半亮煤是最常見的煤炭類型,如中國華北晚石炭紀煤層多半是由半亮煤組成的。
③半暗型煤 由暗煤和亮煤組成,通常以暗煤為主,有時也有鏡煤和絲炭的紋理,細條帶和透鏡體。半暗型煤的特點是光澤比較暗淡,硬度,韌性和相對密度較大。
④暗淡型煤 主要由暗煤組成,有時有少量鏡煤,絲炭透鏡體。光澤暗淡,通常呈塊狀構造,緻密,層理不明顯,煤質堅硬,韌性大,比重大,無裂隙,個別煤田,如中國青海大通煤田有以絲炭為主組成的暗淡型煤。
應當指出,上述宏觀煤炭類型在煤層中往往多次交替出現。 [1] 
(2)微觀研究法
這是利用顯微鏡來識別煤的顯微組分的方法。按煤巖的成因特徵,結構以及工藝性質,腐植煤的顯微組分可以分為三類:凝膠化組分絲炭化組分和穩定組分。
①凝膠化組分(鏡質組)
這是最主要的顯微鏡組分。它是植物莖,葉的木質纖維組織經凝膠化作用形成的各種凝膠體。透射光下凝膠化組分透明,具有橙紅色(指低變質程度的煙煤而言,下同),反光色為灰色,油浸反光色為深灰色,沒有突起,中國大多數煤田的煤都以凝膠化組分為主,一般佔50%~80%,有些中生代的煤甚至達到90%以上。凝膠化組分由於凝膠化作用深淺不同,分解程度不同,又可細分為木煤,木質鏡煤,鏡煤以及凝膠化基質等組分。
絲炭化組分(絲質組)
也是煤中最常見的顯微組分,由木質纖維組織經絲炭化作用形成。透射光下呈黑色不透明,反光下突起高,呈白色,油浸反光色為白色到亮黃色。中國大多數煤田中絲炭化組分含量在10%~20%左右。如同凝膠化組分一樣,絲炭化組分也可細分為絲炭,木質鏡煤絲炭,絲炭化基質等組分。
③穩定組分(穩定組或殼質組)
圖1 三種煤巖顯微組分與四種宏觀煤巖成分之間的關係 圖1 三種煤巖顯微組分與四種宏觀煤巖成分之間的關係
它是成煤植物中化學穩定性強的組成部分,包括樹脂,孢子,花粉,角質膜,木栓層等。透射光下透明,呈黃色,輪廓清楚,外形特殊,反光下呈深灰色,大多具有突起,油浸反光下呈灰黑色至黑灰色。
三種煤巖顯微組分與四種宏觀煤巖成分之間的關係可用圖1簡明扼要地表示出來。這種表示方法當然是相當粗糙的,因為如上所述,凝膠化組分和絲炭化組分是由多種成分組成的,因而得到的煙煤的特徵和加工工藝是不一樣的。
煤中除上述有機組分外,還有無機組分,常見的有粘土礦,黃鐵礦,石英,方解石等,它們會給煤的燃燒,化學加工,環境保護等帶來困難,已有將它們脱除的各種方法或已出現能
使用含不同無機雜質的煤炭的加工工藝和反應器。
對煤的巖相進行研究,不僅有學術意義,也可用來指導工業生產。例如,美國,日本,英國和蘇聯等國家都利用煤的巖相組成理論來指導煤炭分類及煉焦配煤,蘇聯甚至還將巖相組分用破碎的辦法富集,從而得到高質量的煉焦用煤。 [3] 

腐殖煤種類和特徵

煤化學的研究已有150年的歷史,煤的分子結構研究已有80年的歷史。腐殖煤是由高等植物形成的。腐殖煤是因為植物的部分木質纖維組織在成煤的過程中曾將變成腐植酸這一中間產物而得名。絕大部分腐殖煤都是由植物中的木質素和纖維素等主要組分形成的。腐殖煤是近代綜合利用的主要物質基礎,也是煤化學研究的重點對象。根據煤化度的不同,他可分為泥炭,褐煤,煙煤,無煙煤四大類。各類煤具有不同的外表特徵和特性,其典型的種類一般肉眼就能區分。

腐殖煤泥炭

泥炭(又稱為草炭或是泥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是煤最原始的狀態。隨着周圍環境的轉變,如壓力的加大,可以使泥炭變得更加堅固,使之成為無煙炭。泥炭形成以後,在上覆沉積物的壓力及進一步菌解條件下,經過壓緊和脱水變為褐煤。當褐煤繼續受到地下温度和壓力作用時,經煤化作用形成煙煤、無煙煤。 性質 泥炭呈塊體,含水量一般為80~90%,泥炭比重一般為1.20~1.60,中國泥炭的發熱量,多數為9.50~15.0兆焦/千克。泥炭質地鬆軟,容易燃燒。分解度較低的泥炭多呈淺棕色和淺褐色,含有大量植物殘體;分解度較高的泥炭多呈黑褐色和黑色,質地較硬,腐殖酸含量增高,植物殘體不易辨認。泥炭中的有機質主要是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腐殖酸、瀝青物質等。泥炭中腐殖酸含量常為10~30%,高者可達70%以上。泥炭中的無機物主要是粘土、石英和其他礦物雜質。中國泥炭磷含量常見值為0.04~0.17%;鉀含量為0.5~1.3%。此外,氮的含量為1.5~2.0%。有的泥炭中還含有鍺、鎵、釩等稀散元素。有些泥炭的含油率很高,可達 5~14%。 泥炭的形成是植物、水文、地貌和氣候諸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並受大地構造條件的制約。
泥炭的最新利用:美國氣體技術研究最近利用以高壓反應器,在每平方英寸三百磅壓力的條件下將氣化器的温度升高到攝氏八百三十度,成功的將含水量達75%的泥炭進行氣化。維持一段時間,這些泥炭變成了泥炭燃料氣體,從而使泥炭獲得了新的用途。 [1] 

腐殖煤褐煤

褐煤是泥炭成績後經脱水實壓轉變為有機生物巖的初期產物,因外表呈褐色或暗褐色而得名。與泥炭相比,褐煤中腐植酸的方向核縮合程度有所增加,含氧官能團有所減少,側鏈較短,側鏈的數量也較少。由於腐植酸的相互作用,腐殖酸開始轉化為中性腐殖質。根據褐煤的外表特徵,可將褐煤分為土狀褐煤、暗褐煤、亮褐煤三種。
1。影響褐煤利用最主要的因素是:
(1)褐煤極易氧化,低變質程度褐煤開採後露天一個星期就會完全風化成泥炭狀。
(2)成堆的褐煤風化還會引起煤堆自燃,既浪費了資源又污染環境。
(3)褐煤含水較多,孔隙較多,且多為大孔,機械強度較低,在運輸過程中造成運力過大且易破碎。
(4)褐煤有較高的含氧量,氧主要以含氧官能團和氧橋鍵存在,乾餾過程中會在有氧處斷裂,不易形成熔融的焦質體,不能用作煉焦煤。另外由於過高的含氧量,儘管褐煤在加氫液化中具較高的反應活性,但氧原子會消耗過多的氫,造成成本過高。低碳含量和高灰分使褐煤燃燒的發熱量降低。低灰熔點使褐煤在燃燒中易結渣,降低了鍋爐燃燒的效率。
2 褐煤改質的方法
(1)普通乾燥方式(即蒸發乾燥)乾燥工藝通常從乾燥温度、進料時間或產品時塊煤還時粉煤等方面來進行分類。而在這些分類中,由於乾燥設備、冷卻方式不同以及乾燥產品時是否穩定等原因,工藝也有區別。普通乾燥方式即蒸發乾燥的技術有很多種,包括固定牀、流化牀、迴轉窯和夾帶系統等。因為這些工藝温度較低,不會永久的改變煤的結構。這種幹煤的特性象海綿,一旦重新處於潮濕的空氣或水中,又會迅速吸收失去的水分。
(2)熱油乾燥成漿,一般在常壓下加熱脱水。在兩個階段炭化工藝中,原料首先在熱油中進行乾燥。大部分油在第二階段的煙氣分離裝置中回收再利用;小部分油被吸收,用於增加產品的穩定性和提高熱值其工藝成本取決於所能回收的油的數量。
(3)熱水乾燥
熱水乾燥的機理是:熱水乾燥即將煤水混合物裝入高壓容器內,密閉抽真空後加熱該高壓容器,該反應過程是模擬褐煤在自然界中高温高壓的變質過程,目的是使褐煤改質。處於高温高壓熱水中的褐煤的水分將會以液態形式排出。褐煤具有較長的碳氫側鏈和大量的羧基(-COOH)、甲氧基(-OCH3)及羥基(-OH)等親水性官能團,這些官能團都是以較弱的橋鍵結合的。熱解脱掉褐煤分子結構上的側鏈,減少了褐煤內在水分的重新吸附機會,同時褐煤在熱解過程中產生的CO2、SO2等小分子氣體將水分從毛細孔中排出;生成的煤焦油由於在較高的温度和壓力下,不易從褐煤的縫隙和毛細孔中逸出,冷卻後就會凝固在縫隙和毛細孔中,把褐煤的縫隙和毛細管封閉,減少了煤的表面積,使煤的內在水分被永久的脱除。
熱水乾燥褐煤有如下的特點:
(1)可以使褐煤水分降至11%以下,並可以保證以後的運、貯環節不再吸收空氣中的水分。
(2)乾燥過程中,去掉煤分子中的含氧側鏈,相對的提高了煤中碳的含量,發熱量也有較多的提高(一般可提高20%~30%)近5年,我國中高等變質程度的煤大量開採,而儲量大、埋藏淺、易開採的低變質程度的褐煤卻沒有很好的利用,主要就是褐煤易於風化,開採後的褐煤還沒來得及利用就風化變質,嚴重影響了褐煤的利用。為維持我國煤炭能源可持續開採利用,對褐煤的利用便顯得至關重要,為此,改善褐煤利用的不利因素,拓寬褐煤的利用途徑,提高褐煤利用效率是煤炭研究工作者又一新的研究課題。褐煤改質正是從影響褐煤利用的不利因素入手,把褐煤本身不利因素去除或轉化成有利因素,以便發揮褐煤在煤炭中的重要作用。 [1] 

腐殖煤煙煤

煤化程度高於褐煤而低於無煙煤的煤。其特點是揮發分產率範圍寬,燃燒時有煙。煙煤是煤的一類。該種煤含碳量為75%~90%,不含遊離的腐殖酸。大多數具有粘結性;發熱量較高。燃燒時火焰長而多煙。多數能結焦,密度約1.2-1.5。揮發物約10%-40%。相對密度1.25~1.35,熱值約27170-37200千焦/千克(6500-8900千卡/公斤)。揮發分含量中等的稱做中煙煤;較低的稱做次煙煤。燃燒時火焰較長而有煙的煤,煤化程度較大的煤。外觀呈灰黑色至黑色,粉末從棕色到黑色。由有光澤的和無光澤的部分互相集合合成層狀,瀝青、油脂、玻璃、金屬、金剛等光澤均有,具明顯的條帶狀、凸鏡狀構造。煙煤的粘結指數是判別煤的粘結性、結焦性的關鍵性指標。 [1] 

腐殖煤無煙煤

我國無煙煤資源極為豐富,且分佈較為均衡,大部分地區均儲有無煙煤,在國內大部分焦化企業周邊也都有無煙煤,運距一般較近,將一定量的無煙煤配入煉焦是緩解煉焦煤資源短缺、擴大煉焦煤源的有效途徑。漣鋼地處湖南中部,周邊的無煙煤儲量較多,具備配無煙煤煉焦的有利條件。為了漣鋼今後的發展,漣鋼技術中心、焦化廠於2004年與武漢科技大學同合作進行了配無煙煤煉焦試驗研究。
配無煙煤煉焦對焦炭質量的影響。無煙煤是一種高煤化度、高含碳量的煤,在參與結焦過程中本身是不熔融的,在煉焦過程中無煙煤的表面在其界面作用和界面反應過程中能吸附一部分活性組分熱解的液相產物,使塑性體內液相量相對減少,調整配合煤的流動度和膨脹度,填充其裂紋孔泡空間,降低半焦收縮,改善半焦的氣孔率及其孔壁結構,提高半焦及焦炭強度,並使焦炭的塊度也得到改善,從而起到一個瘦化補強的作用。
無煙煤物理性質研究 :
1、熱穩定性
配無煙煤煉焦,無煙煤的熱穩定性不好,在煉焦過程中的某些温度區間,就會產生爆裂,形成新的裂紋或裂紋中心,致使焦炭的裂紋增加,強度降低。通過對全部無煙煤樣進行熱穩定性分析,發現灰分較低的上述4種煤的熱穩定性也較好,熱穩定性指標TS+6按順序分別為54.81%、47.85%、30.15%和62.25%,且它們的TS+6與TS3-6兩值之和分別為73.2%、66.25%、51.99%和79.05%,一般認為TS+6與TS3-6的值大於60%後,無煙煤的熱穩定性比較好。而除了這4種煤以外的其他煤種,其TS+6值只為20%左右,且TS+6與TS3-6之和也小,這些無煙煤不宜於進行配煤煉焦。
2、可磨性
煤的可磨性即為煤粉碎的難易程度。無煙煤與煙煤相比,硬度相對大,可磨性指數HGI小,在配煤過程中需要單獨粉碎後,才能配入煉焦。因此選擇無煙的可磨性是極為重要的。因為可磨性的好壞影響粒度與粒度分佈,從而影響焦炭強度;另一方面,可磨性的好壞直接影響着無煙煤粉磨的動力消耗成本。我國動力煤可磨性指數的一般範圍25~129,其中HGI大於86的煤為易磨煤,HGI小於62的煤為難磨煤,對前面已基本確定的四種無煙煤,它們的可磨性指數依次為131、191、82和127,説明這4種煤的可磨性都比較好。其他煤的可磨性通過測定,一部分煤可以,但有一部分煤可磨性較差。通過對漣鋼高爐所用的全部無煙煤進行上述分析研究,最後選定A、B、C、D這4種無煙煤作為漣鋼無煙煤配煤煉焦的選擇煤種。 [1] 

腐殖煤加工利用現狀

1、泥炭加工利用
泥炭有廣泛的用途。泥炭經氣化可製成氣體燃料或工業原料氣;經液化可製成人造液體潔淨燃料;泥炭焦化所得泥炭焦是製造優質活性炭的原料;用泥炭可以製造甲醇等多種化工原料;泥炭還是製造泥炭纖維板等建材和木材替代品的原料。泥炭還可以直接用做土壤改良劑和高質量的腐殖酸肥料。泥炭的開發和利用已引起國內外的廣泛重視,近年來發展十分迅速。
2、褐煤加工利用
褐煤適宜成型做氣化原料;其低温乾餾煤氣可用作燃料氣,低温乾餾的煤焦油經加氫處理可製取液體原料和化工原料;用褐煤半焦或瓷球作熱載體對褐煤進行快速熱分解是一種低、中温新法乾餾工藝。可生產熱值為18.84~20.93MJ/Nm3的優質城市煤氣,焦油產率達6.0%~8.5%;將褐煤製成(蒽)油煤漿後催化加氫,褐煤有機質的80%可以轉化成氣態的液態產品,油收率約佔35%;褐煤經溶劑抽提所得褐煤蠟,具有熔點高,化學、穩定性好、防水性強、導電性低耐酸、強度高和表面光亮等特性。可用作表面活性劑、表面光亮劑、疏水劑、色素溶劑和吸油介質等。但褐煤易風化破碎,故一般不宜長途運輸。而我國的主要褐煤產地又多遠離城市和大工業用户,因此,褐煤的開發利用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應予以高度重視。
3、煙煤加工利用
在煙煤中,氣煤、肥煤、焦煤和瘦煤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粘結性。它們被粉碎後高温乾餾時,能不同程度的“軟化”“熔融”成為 塑性體,然後再固化為塊狀的焦炭。傳統觀念認為這四種煤是煉焦的主要原料煤,故稱之為煉;除此之外的其他煤沒有或基本沒有粘結性,只能用於低温乾餾、造氣或動力燃料等,故稱之為非煉焦用煤。隨着煤準備與煉焦工藝的發展,擴大了煉焦用煤的資源。新的煉焦技術已能使用所有的煙煤,甚至無煙煤作為原料成分,不在僅僅侷限於氣、肥、焦、瘦這四種煤。
4、無煙煤加工利用
無煙煤主要用作民用、發電燃料;製造合成氨的原料;製造碳電極、電極糊和活性炭等碳素材料的原料;煤氣發生爐造氣的燃料;低灰低硫、可磨性好的無煙煤還適於作新法煉焦的原料、高爐噴吹和燒結鐵礦的原料;以及生產脱氧劑、增碳劑等。 [1] 
參考資料
  • 1.    虞繼舜.煤化學:冶金工業出版社,2009
  • 2.    陳春龍 , 劉鵬程 , 趙淑霞.煤礦地質與礦圖: 煤炭工業出版社,2011
  • 3.    楊孟達.煤礦地質學:煤炭工業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