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腐敗潛規則

鎖定
潛規則也稱為“遊戲的規則”,是指沒有顯現出來但已是心照不宣的某些規矩,不成文、不公開在各自的領域內得到大多數人的默許和遵守成為相關法律法規之外的另一套行為準則和規範。有一種“潛規則”連貪官都害怕,這就是腐敗潛規則。
中文名
腐敗潛規則
含    義
沒有顯現出來但已是心照不宣的某些規矩,不成文、不公開在各自的領域內得到大多數人的默許和遵守成為相關法律法規之外的另一套行為準則和規範

目錄

腐敗潛規則內容介紹

腐敗潛規則 腐敗潛規則
何謂“潛規則”?按網友們的定義,“潛規則”是指那些雖然沒有成文但已是心照不宣、彼此默認的某些規矩。中國當今有沒有所謂的官場“潛規則”?不敢説沒有,但肯定是不像有的網友説的那樣“邪乎”。按有些網友的“説法”,身邊這些“潛規則”的影子就很少,為什麼呢?因為周圍,正氣佔了上風,所以,只有正常的顯規則在起作用,而沒有“潛規則”發揮作用的市場。我和大家一樣也痛恨這種見不得陽光的東西,而且我認為對“潛規則”再怎麼痛斥、聲討都不過分。但我覺得僅有“痛斥”是遠遠不夠的,因為這根本不能傷其“筋骨”。更重要的,是我們每一個人要拿出行動來抵制它。一些地方的“潛規則”為什麼能夠“潛”得住?為什麼能夠成為規則並起作用?就在於有人雖然在語言上聲討它、痛斥它,但在行動上卻認同它、順從它、維護它、遵守它,從而使它的控制力不斷得到強化。所以,一個地方也好,一個單位也罷,每個成員的態度就決定了“潛規則”“市場”的大小、控制力的大小。
我們無法選擇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我們也無法選擇我們出生的這個國度,我們甚至無法選擇我們周圍的生存環境:誰是我們的領導,誰是我們的同級,誰是我們的下級,這些在大多數時候都不是我們個人所能決定的。但是,我們可以選擇我們的生存方式、行為方式,面對腐敗“潛規則”,我們是有選擇餘地的:我們可以選擇是屈從還是抗爭,是沉默還是暴發,是隨波逐流還是出污泥而不染。“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古代的仁人志士尚且能夠以此來激勵自己,要求自己的,可作為新社會的精英,尤其是像楊國友這樣一些受黨培養教育多年的幹部為什麼説屈服就屈服,連抗爭一下的慾望都失去了?細想一下,無它,惟私心爾。你想啊,他當了縣長還想奔書記的位子使勁呢,得罪了書記,工作中“穿小鞋”是小事,落下個不和一把手保持一致的惡名,斷了升官的路,豈不是頭等大事?於是,類似的種種私心就銷蝕了一些人追求真理的勇氣,就磨滅了一些人抵制歪風的鬥志。於是,我們就看到了這樣的結局:在個別地方和單位,就出現了“潛規則”的陰影,這種陰影嚴重誤導着人們對社會的認識。好在所謂的腐敗“潛規則”這一怪物尚未在更大範圍內形成“氣候”,相信只要人人喊打,並且真正動手打的話,它的“市場”就會越來越小。寫到這裏,我突然想起了在一份報紙上看到的一位父親給將上初中的兒子的留言:兒子,為了你,爸爸可以犧牲自己的生命,但是,兒子,爸爸卻不能犧牲自己的傲骨,原諒爸爸。這位未留名的父親,寧肯讓孩子上一所普通中學,也決不去向重點校的校長送禮行賄,儘管那樣做就可以把孩子辦到重點中學讀書。這位父親的留言,與其説是留給孩子的,倒不如説是留給我們這個社會上的一些大人的。這位父親無疑是值得尊敬的,因為他敢於抵制辦事送禮的“潛規則”,因為他不願意自己的孩子乃至更多家庭的孩子生活在“請客送禮”的陰影中。試想一下,如果大家都能像他那樣敢於從自身做起堅決地向“潛規則”説“不”的話,“潛規則”還能“潛”得住嗎,我們還用為不花錢辦不了事的“潛規則”苦惱嗎?
其實,無論什麼“場”裏的腐敗“潛規則”都是見不得陽光的,如果你我他都來抵制,這些“潛規則”就像是山旮旯的一砣冰,在陽光的照射下,只會越來越小,就算八點鐘的太陽曬不化它,它也難逃十二點的陽光!
只要人人敢於挺身而出,我們就可以大聲呼喊: 讓那些“潛規則”見鬼去吧!

腐敗潛規則揭秘

在王軍對《環球時報》記者的描述中,軍隊反腐除了產生威懾力,風清氣正、提高戰鬥力外,他感觸最深的是,在入黨、提幹這些問題上,現在靠的是能力、素質,實打實,打招呼走後門沒了。他説,比如在提幹這件事上,提幹的都是優秀人才,但誰比誰優秀,優秀在哪兒,説不清楚。但現在不同了,所有指標量化,得嘉獎多少分,立功多少分,參加競賽多少分,最後進行公示,清清楚楚,每個人都很服氣。這份16人的打虎名單帶給軍人的不僅僅是一種震動,“不再是動皮毛,而是動真格”,在背後更是反腐工作方式的變化。
總裝備部某部原副政委兼紀委書記、政法委書記於本城少將是一名有43年軍齡的老兵,他從事紀委工作8年。
於本城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候表示,改革開放後期軍隊的確存在腐敗問題,表現最嚴重、部隊反映最強烈的是用人問題。不該用的用了,一些優秀人才如果不活動一下,也無法到重要崗位發揮作用。當時的幹部提拔也是要有嚴格程序,比如依據各項指標由部屬進行打分,但這個考核結果只供有決策權的少數領導參考。一些嚴格按規定辦事的單位,考核結果會作為任用依據,在一些不按規定辦事的單位,考核結果到了領導那兒會被推翻。“這樣的現象佔了一定比例。”
於本城回憶,在當時,查處幹部貪腐主要是依靠已查處的案件牽扯,靠舉報信或者上訪。“收到了一些舉報信,反映了一些問題,也有個別涉及到一些高層領導。”但當時軍隊在處理腐敗問題上的潛規則是首先要保證部隊穩定,維護領導形象。“除非實名舉報,有根有據,沒法解釋,抹不過去的事情,該處理也處理了一些。”於本城説。
由於徐才厚一些人的影響,反腐敗工作處於被動、消極、不作為,隨大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狀態。“感覺很寒心,很氣憤。”於本城對《環球時報》記者描述。
十八大以後,黨中央在軍隊反腐工作上採取了一系列舉措,查處了徐才厚,古田會議後開始肅清徐才厚對部隊惡劣影響。於本城説,這些舉措改變了“以維護軍隊形象,維護領導形象”為藉口的被動、消極、應付的局面。事實表示,揭露腐敗分子才維護了軍隊形象,沒有損害軍隊形象,這次公佈打虎榜就是例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