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腎葉蒲兒根

鎖定
腎葉蒲兒根(Sinosenecio homogyniphyllus (Cumm.) B. Nord.)多年生具葶草本。根狀莖細長,徑2毫米,具節,橫走或斜升,被密黃褐色長柔毛及纖維狀根,覆蓋以褐色宿存殘葉柄;莖單生,葶狀,直立,高10--25釐米,不分枝,基部及近上部被疏黃褐色長柔毛,上部通常具1—4個線狀匙形苞片。
中文名
腎葉蒲兒根
拉丁學名
Sinosenecio homogyniphyllus (Cumm.) B. Nord. [3]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菊目
菊科
蒲兒根屬
腎葉蒲兒根
分佈區域
中國四川

腎葉蒲兒根形態特徵

腎葉蒲兒根線稿圖
腎葉蒲兒根線稿圖(4張)
多年生具葶草本。根狀莖細長,徑2毫米,具節,橫走或斜升,被密黃褐色長柔毛及纖維狀根,覆蓋以褐色宿存殘葉柄;莖單生,葶狀,直立,高10-25釐米,不分枝,基部及近上部被疏黃褐色長柔毛,上部通常具1-4個線狀匙形苞片。葉少數至數個,基生,蓮座狀,具長柄;葉片寬卵狀圓形或腎形,長2-4.(5)釐米,寬2.2-5.5釐米,頂端圓形,基部心形,邊緣淺波狀或近全緣,具不明顯小尖,膜質,上面綠色,被疏長柔毛,下面通常變紫色, [1]  被疏貼生長柔毛,具基生5-7掌狀脈,中脈另有2對側脈;葉柄長2.5-9釐米,被密黃褐色長柔毛或有時近無毛。頭狀花序徑2釐米,單生,或2,稀7個排列成頂生疏近傘形傘房狀;花序梗細,長2-3.5釐米,基部具1線狀匙形苞片,上部具數個小苞片。總苞倒錐狀,長4-5毫米,寬3-6.毫米,無外層苞片,花托略凸起,且具毛;總苞片草質,7-10,稀13個,1層,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寬1-1.5毫米,頂端鈍至漸尖,被流蘇狀緣毛,上部深綠色或變紫色,外面無毛;舌狀花10-12個,長12.5毫米,管部長3毫米,無毛,舌片長圓形,長9-9.5毫米,寬3-3.5毫米,頂端鈍,具3細齒,具4條脈;管狀花多數,花冠黃色,長4.5毫米,管部長1.2毫米,檐部鍾狀,裂片5,卵狀披針形,長1. 2毫米,頂端尖;花葯線狀長圓形,長1.8-2毫米,基部鈍至圓形,附片卵狀披針形;花柱分枝內彎,長約0.8毫米,頂端截形,或稍凸起,被短微毛。瘦果倒卵狀圓柱形,長約2-2.5毫米,無毛,具肋;冠毛缺。 [2]  [4] 

腎葉蒲兒根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300-2900米岩石上、陰濕處及林下。

腎葉蒲兒根分佈範圍

產於四川西部及西南部(天全、寶興、馬邊、峨眉山、洪雅、美姑、雷波、石棉)。模式採自四川西部。 [2] 

腎葉蒲兒根藥用價值

當地稱之為走馬胎,供藥用。 [2] 

腎葉蒲兒根本種提示

本種的花托稍凸起且有緣毛;頭狀花序下部常被黃褐色長柔毛;總苞片7-10,稀達13個。峨眉山的植物葉近全緣,頭狀花序具12個舌狀花,與採自天全的標本略有區別。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