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腎上腺

鎖定
腎上腺是人體相當重要的內分泌器官,由於位於兩側腎臟的上方,故名腎上腺。腎上腺左右各一,位於腎的上方,共同為腎筋膜和脂肪組織所包裹。左腎上腺呈半月形,右腎上腺為三角形。腎上腺兩側共重約30g。從側面觀察,腺體分腎上腺皮質和腎上腺髓質兩部分,周圍部分是皮質,內部是髓質。兩者在發生、結構與功能上均不相同,實際上是兩種內分泌腺。
中文名
腎上腺
外文名
The adrenal glands
類    別
器官
位    置
兩側腎臟的上方

腎上腺腎上腺的解剖結構

腎上腺是成對的內分泌腺,質軟,呈淡黃色,其大小約為5×3×1cm2,重約7g,左側者稍大;位於脊柱兩側的腹膜後間隙內,屬於腹膜外位器官。左腎上腺較長,呈半月狀。其前面與胃、胰和脾相鄰;後面貼附膈的左腳;下面凹陷稱為腎面,緊卧於左腎內側緣的上部;內側緣接觸腹主動脈和腹腔神經節。左腎上腺門位於其前面的下部,有腎上腺中央靜脈自門穿出注入左腎靜脈。右腎上腺稍短,呈三角形。其前面的內側分無腹膜,直接與下腔靜脈接觸;外側分與肝相鄰接;腺的後面稍凸與膈相貼;底凹陷叫做腎面,緊卧於右腎的上端,內側緣臨腹腔神經節。右腎上腺門位於腺的前面內上分,腎上腺中央靜脈經門穿出匯入下腔靜脈或右腎靜脈。腎上腺和腎共同包繞在腎筋膜內,但各有自己的纖維囊和脂肪囊;因此,它不隨腎向下移動。腎上腺與腎之間的脂肪結締組織,在胎兒和新生兒不明顯,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加厚。有時在腎上腺附近或腹腔叢內可見到與腎上腺皮質構造相似的小塊組織,稱為副腎上腺或皮質體;在人類較少見。
血管、淋巴和神經腎上腺的血液供給極為豐富,動脈由腎上腺上、中、下動脈供給,它們分別發自膈下動脈、腹主動脈和腎動脈。三組動脈分成小支至腎上腺的纖維囊,互相吻合成叢,由叢發出皮質支和髓質支,供應皮質各帶和髓質。血竇內的血液,經小靜脈、中央靜脈輸出,經左、右腎上腺靜脈分別匯入左腎靜脈和下腔靜脈。腺內毛細淋巴管成叢逐步彙集成較大的淋巴管輸出,最後輸入腰淋巴結。神經主要由腹腔叢發起,形成的膈叢和腎上腺叢發支分佈。交感神經的節前纖維在腎上腺的內側構成腎上腺叢,其支穿過纖維囊形成腎上腺的囊下叢,囊下叢再發出分支至血管、髓質的嗜鉻細胞和交感神經節細胞,使之分泌。
腎上腺的解剖結構: [1]  [2] 
腎上腺的解剖結構

腎上腺腎上腺的組織學

腎上腺分皮質和髓質兩部分,兩者的胚胎來源完全不同,前者來自中胚層,後者來自外胚層。髓質被皮質所包裹,其組織結構和激素分泌功能是獨立的。成人腎上腺皮質較堅實,呈金黃色,佔腺體總重量的90%;髓質疏鬆,呈棕褐色,佔10%。腎上腺皮質分為三層:最外層為球狀帶(zona glomerulosa),佔皮質15%,細胞排列成球狀,分泌鹽皮質激素;第二層為束狀帶(zona fasciculata),佔皮質的75%,細胞排列成條索狀,分泌糖皮質激素;第三層為網狀帶(zona reticularis),約佔皮質的10%,分泌性激素。在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的刺激下,網狀帶可增寬而束狀帶相應變窄。腎上腺髓質的主細胞即為嗜鉻細胞。這些細胞在用重鉻酸鉀染色時,胞質內存在棕色的含鉻鹽的顆粒,故此得名,嗜鉻細胞的功能是合成和分泌腎上腺素(epinephrine,E)或去甲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人類腎上腺髓質儲備的85%左右是腎上腺素。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