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脾熱

(病證名)

鎖定
脾熱病病證名。指脾受邪熱而致的病證。
中文名
脾熱
實    質
脾熱病病證名
病    因
邪熱而致
出    自
《素問·刺熱》

脾熱療效介紹

《素問·刺熱》:“脾熱病者,先頭重,頰痛,煩心,顏青,欲嘔,身熱。熱爭則腰痛不可俯仰,腹滿泄,兩頷痛。……刺足太陰、陽明。”又云“脾熱病者,鼻先赤。”《素問·痿論》:“脾黃者,色黃而肉蠕動。”關於脾熱的特點,《證治準繩·雜病》:“……輕手捫之不熱,重按至筋骨又不熱;不輕不重,在輕手重手之間,此熱在肌肉,遇夜尤甚。”參見脾實熱、脾虛熱條。

脾熱中醫療法

中醫 認為,脾開竅於口,心脾積熱是導致該病的主要因素,其他還有心火旺盛、陰虛內熱夾濕等原因。治療上主要是清心脾積熱,常用藥物有梔子、黃芩、連翹、大黃、木通、甘草等。
一般的脾熱可以用綠豆百合粥。綠豆百合粥清熱,生津,可以去脾熱,嚴重的脾熱可以在前面的粥里加金銀花。
適度的體育鍛煉,提高機體免疫能力,增強體質。另外,飲食上要以清淡為主,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的蔬菜、瓜果,忌食辛辣食物,戒除煙酒,尤其是不能飲酒,少吃牛肉、羊肉等“上火”的食物。還要注意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同時要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保持大便通暢。
千張紙 10克 ,射干12克,蟲蜕8克,馬勃12克;
青果15克,麥冬15克,石斛15克,生地15;
玄蔘12克,甘草5克。
2劑服三天,連服10劑(15天)。

脾熱相關搜索

脾熱內藴脾寒
脾熱痿軟脾虛
潰瘍腸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