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脾勞

鎖定
病證名,五勞之一。指因飲食勞倦傷脾所致的病證。
中文名
脾勞
類    別
中醫基礎術語
概    念
因飲食勞倦所致的病證

脾勞中醫解讀

五勞,指五臟的勞損。脾勞為五勞之一,即因飲食勞倦傷脾所致的病證。
《諸病源候論·虛勞病諸侯》:“脾勞者,舌本苦直,不得嚥唾。”《外台秘要·脾勞實熱方》:“脾勞熱,身體、眼目、口唇悉痿黃,舌木強直,不能得嚥唾,生地黃煎。”又:“脾勞虛損,消瘦,四肢不舉,毛悴色夭,牛髓補虛寒丸。”《三因極一病症方論·五勞證治》:“茱萸膏,治脾勞虛寒,氣脹,咽滿,食不下通,噫宿食臭。”

脾勞中醫應用

一、脾勞病因病機
元氣靜則神藏,動則消亡,若勞倦過甚,飲食不節,二者皆使脾之元氣受傷,不能舒發,以致飲食不化,泄瀉頻作,血氣不生,肌肉不長,況脾者肺之母,脾氣衰憊,則肺失所資,津液不生,日成枯涸,咳嗽殊甚,勞斯成矣。
二、脾勞證治
凡脾勞病者,補肺氣以益之。肺旺則感於脾,是以聖人春夏養陽氣,秋冬養陰氣,以順其根本矣。肝心為陽,脾肺腎為陰。逆其根則伐其本,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
治脾勞實,四肢不用,五臟乖反,脹滿肩息,氣急不安,承氣泄實熱,半夏湯方:
半夏、宿姜、茯苓、白朮、杏仁、竹葉、橘皮、芍藥、大棗。上九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四服。
治脾虛寒勞損,氣脹噫滿,食不下,通噫消食,膏酒方:
豬膏、宿姜、吳茱萸、白朮。上四味,搗茱萸、術等二物,細細下篩為散,納薑汁膏中煎取六升,温清酒一升進方寸匕,日再。
[1-3] 
參考資料
  • 1.    主編:李經緯等.《中醫大辭典》:人民衞生出版社,2005年1月
  • 2.    (清)洪正立編著.《醫學入門萬病衡要》:中醫古籍出版社,1985年2月
  • 3.    (唐)孫思邈著,李景榮等校譯.《備急千金要方校釋》 :人民衞生出版社,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