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古法琉璃

鎖定
琉璃的種類之一,採用“琉璃石”加入“琉璃母”燒製而成。古法琉璃,亦稱“琉璃”。是在1400多度的高温下燒製而成,常見種類有手工琉璃、脱蠟琉璃等,其色彩流雲漓彩、美輪美奐;其品質晶瑩剔透、光彩奪目。
古法琉璃相傳是公元前493年越國的范蠡(lí)鑄劍時所發現,范蠡認為此物是天地陰陽造化所達成的極致,於是將其隨劍一起獻給越王。越王感念其鑄劍之功,原物賜還,並命名為“蠡”。其後,“范蠡”訪遍能工巧匠,將“蠡”打造成精美的首飾作為定情之物送給了西施。同年因為戰事,西施前往吳國和親,西施不得不捨情取義,臨別時將“蠡”送還。傳説中西施的眼淚滴在這“蠡”上,天地日月為之所動,還可以看到淚水在其中流動,被後人稱之為“流蠡”(琉璃諧音)。
中文名
古法琉璃
外文名
Wine glass
歸    屬
琉璃的製造工藝之一
製作方法
琉璃石”加入“琉璃母”燒製

古法琉璃琉璃簡介

琉璃的種類之一,採用“琉璃石”加入“琉璃母”燒製而成。
在春秋戰國時期,陰陽學盛行,陰陽家用陶質的坩堝土釜或平敞的粘土爐子氧化焙燒方鉛礦以製取鉛的,這樣,當氧化鉛生成後,一旦與陶質堝、釜內壁的粘土成分接觸,只要器壁温度達到900℃左右,就會在堝、釜壁上生成一層鉛釉。有學者曾就此做過模擬實驗,結果完全證實了這一點(趙匡華,“試探中國傳統玻璃的源流及煉丹術在其間的貢獻”,《自然科學史研究》,1991年第2期)。由於這種釉潤滑光亮,敲擊脱落後很像玉石,這就給陰陽家以啓示,使他們有意識地嘗試用這種鉛礦煅灰與粘土或石英砂一起熔鍊。摸索的結果,他們會發現,用石英砂煉製得到的成品質地潤澤,光潔晶亮,這就得到了正式的原始琉璃配方。
早在戰國時期,中國的方士們就流行着“食金飲玉”可以長生的説法。用這種方法得到的琉璃距離玻璃發現僅僅差最後一步,因為此時燒造琉璃燒製氣温低,有大量氣泡,且含有鋇,因而透明度是比較差的。陰陽家曾經嘗試用提純後的金屬去燒煉,這種方法煉製出的琉璃由於原料中不再含有鉛礦中附有的眾多雜質,因而更加光潔晶瑩,更像玉石,而且熔鍊温度也有所降低。隨着古代當時社會格局的改變聿明氏東遷為代表的陰陽學者從中國歷史上消失,從琉璃到玻璃的過程也成為不可能。
以農民起義軍五斗米道發展來的道教的煉丹術開始盛行。所以煉丹術興起後試煉珠玉也就成為煉丹家們的活動之一。東漢王充《論衡·率性篇》説:“道人消爍五石,作五色之玉,比之真玉,光不殊別。”又説:“隨侯以藥作珠,精耀如真,道士之教至,知巧之意加也。”這些記述反映了道士們燒煉珠玉的活動,則是無疑的,而燒煉珠玉正是導致琉璃出現的直接來源,這是可以肯定的。但發展緩慢,而且長期保持自己固有的特點,“比之真玉,光不殊別”,質地“虛脆不貞”(《漢書·西域傳顏師古注語)。這主要是由於陰陽學家東遷時將大部分相關書籍密藏使得,道教無法得到前人的研究資料因此我國古玻璃自始至終屬於低温鉛鋇琉璃的緣故。從主觀方面來講道教產生於五斗米道農民起義軍,所以其目的並不是尋求自然的究極奧義。而是作為成仙,發財之用。道士們從人工冶煉琉璃冒充珠玉,用以造假販賣因此沒有走上獨立發展道路,更談不上發展出一套成熟的玻璃製作技術來。由於受制作目的和技術的影響,古代社會生活中的應用範圍受到很大限制,以及冒充珍珠寶石的珠子、戒指等。

古法琉璃技術引進

由於傳統琉璃的這些侷限,西方玻璃傳入我國後,引起人們極大驚異,學者們視其為奇物異寶而加以記載。《漢書·西域傳》記載説:“罽賓國……出珠、珊瑚、虎魄、璧流離。”罽賓國位於今阿富汗一帶,璧流離指的就是玻璃。李志超認為該詞對應於拉丁語vitrum,是音譯加上了意譯的結果。李志超並且指出:古籍中對於vitrum的譯法很多,例如《梵書》中的“吠琉璃”、《酉陽雜俎》的“毗琉璃”、《一切經音義》的“髀頭梨”、“頗黎”等,都是vitrum及其派生字的音譯。譯名的多樣化,正説明這類外來品與中國土產琉璃在性狀上差異很大,以致中國人不知道它們是同一類物質,因而對之賦予了多種多樣的名稱。
因為傳統琉璃製作技術的不成熟,提示我們對待古書上有關記載,要持謹慎態度。例如東晉王嘉的《拾遺記》説吳主孫亮用“琉璃”作屏,“甚薄而瑩澈,使四人坐屏風內而外望之,如無隔,惟香氣不通於外。”《西京雜記》説漢武帝造神物,“扉悉以白琉璃作之,光明洞澈。”這些記載,如果不是誇張之辭,那麼文中的“琉璃”必然是從域外傳入的琉璃,否則不會有那樣好的透明效果。文獻中對於西方琉璃的傳入,也常有反映。《藝文類聚》卷八十四“琉璃”條,對之有多處描寫。史書中對域外“火齊珠”(琉璃透鏡)的記載,更是屢見不鮮。古書《梁四公記》則記述了玻璃由海路傳入的具體例子:
扶南大舶從西天竺國來,賣碧頗黎鏡。面廣一尺五寸,重四十斤,內外皎潔。置五色物於其上,嚮明視之,不見其質。問其價,約錢百萬貫。文帝令有司算之,傾府庫當之不足。”《梁四公記》一書,著者不明,有説為沈約,也有説為張説,總之它反映的是南北朝時期的事情。
不但琉璃成品,而且玻璃製作技術也傳了進來。《北史·大月氏傳》記載:“太武時,其國人商販京師,自雲能鑄石為五色琉璃。於是採礦山中,於京師鑄之,既成,光澤乃美於西方來者。乃詔為行殿,容百餘人,光色映徹。觀者見之,莫不驚駭,以為神明所作。自此,國中琉璃遂賤,人不復珍之。”
這是説,琉璃製作技術傳入以後,在中國的國土上也能造出令人歎為觀止的琉璃來,從此人們對琉璃就不以為奇了。《北史》這段記載,也見於《魏書》,説的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時代的事,大約發生於5世紀中葉。此外,兩宋時的大食諸國、清代早中期的西歐傳教士都曾將琉璃製作技術傳入我國,對我國的琉璃製造產生了一定影響。由於國外技術的傳入及工匠的努力,最終掌握陰陽學者曾經有的一套成熟的琉璃生產技術

古法琉璃社會類

琉璃工藝品欣賞
琉璃工藝品欣賞(9張)
琉璃化學元素單位為Pb,中國的天然水晶為24Pb(含24%的二氧化鉛),而台灣的天然水晶有24Pb/38Pb。
琉璃是一種中國古法材料,它的使用已有2467年的歷史,自古以來一直是皇室專用,對使用者有極其嚴格的等級要求,所以民間很少見。
琉璃石一種有色水晶材料,《天工開物·珠玉篇》:凡琉璃石與中國水精、占城火齊,其類相同……其石五色皆具……此乾坤造化,隱現於容易地面。天然琉璃石日漸稀缺,尤為珍貴。
琉璃母:一種採自天然又經人工煉製後的古法配方,可以改變水晶的結構與物理特性,使其在造型、色料礦物色為主,因採用天然鈾,硃砂,雄黃,器物透光度,熒光度,折光度,潤澤度,從質上改變原石物理性質,《鐵圍山叢談》載:奉宸庫者,祖宗之珍藏也……琉璃母者,若今之錢滓然,塊大小猶兒拳……又謂真廟朝物也……但能作珂子狀,青紅黃白隨色,而不克自必也;

古法琉璃製作工藝

古法琉璃的製作工藝相當複雜,火裏來、水裏去,要幾十道工序才能完成,古法琉璃的精品製作,相當費時,有的光製作過程就要十幾二十天,而且主要依靠手工製作。當中的各個環節的把握相當困難,其火候把握之難更可以説是一半靠技藝一半憑運氣。
僅出爐一項,成品率就只有70%。更關鍵的是,古法琉璃不可回收,不象金銀製品,也就是説一旦出現一點點問題,十數天、幾十道工序,多少人的努力就立刻付諸東流,所以世上沒有兩款一模一樣的琉璃
古法脱蠟琉璃製作流程可分為下面幾個部分:
(一)造型設計
將設計創作理念繪成平面設計圖稿,再雕塑立體原型。為了有完美的比例與美感,每一筆一刀都必須極其精準細膩。
(二)制硅膠模
在原型的表面塗上硅膠並以石膏固定外型,再製成硅膠陰模
( 三)灌製蠟模
灌入熱融的蠟,待其自然冷卻成型為陽模,其中鏤空與倒角的細節轉折處必須靠細心、耐心與雙手的巧勁小心拆取。
( 四)細修蠟模
將蠟陽模、毛邊、氣孔細心修補。
(五)制石膏模
將耐火石膏灌鑄在修飾後的蠟模外,製成含蠟石膏模,再以蒸汽加温脱蠟,即成耐火石膏陰模。
(六)進爐燒製
將石膏模與配置好的玻璃料放進爐內慢慢加温到1000C左右,水晶玻璃軟化流入石膏模內成型。
(七)拆石膏模
待其降温冷卻後從爐內取出,小心拆除石膏模取得琉璃作品粗胚
(八)研磨、拋光
將作品不斷重複地研磨、拋光,直至使琉璃的光澤透射出來,展現晶瑩的質感,
即可完成作品。
(九)簽名、包裝
確認琉璃作品完善後鐫刻簽名、包裝完成。

古法琉璃識別特徵

A、色澤:水晶和玻璃都有不同的色彩,但全部以純色為主,混合後會爆裂或者混濁。唯有古法琉璃可以有多種顏色混成,且通透如故。
B、密度:古法琉璃的密度明顯高於玻璃,略高於水晶,且手感滑潤。
C、聲音:輕輕敲擊古法琉璃會有金屬之音。
D、透明度:界於玻璃和水晶之間,偶有燒製流動過程產生的少量氣泡。
E、保存時間:無限期,從材質角度看,古法琉璃永不變色,今天從漢王劉勝墓中出土的古法琉璃耳杯依然色澤如新,剔透如故。

古法琉璃主要區別

琉璃和玻璃的區別:
首先從外觀上,玻璃是一種透明物體,而琉璃是半透明物體似透非透;沒有玻璃那麼明亮,但正因為這一點,使琉璃承載了厚重的文化,成為文化產品
從燒造工藝上來講,兩種類型的燒製温度不一樣,琉璃是1500度,而玻璃是在1000度;而且,在琉璃原料煅燒過程中自然形成的氣泡成為其鮮明特點。在琉璃愛好者的眼裏,琉璃是有生命的,這些氣泡正説明了琉璃在呼吸。這些氣泡也使得琉璃更具表現力,在燈光的照射下能發出炫目的光彩。
琉璃與玻璃相較於顏色來説,琉璃顏色更加豐富,雖然玻璃可以有不同的顏色,但全部以純色為主,混合後會爆裂或者混濁;而古法琉璃可以有多種顏色混成,且通透如故,流動性鮮明,七彩璀璨。
古法琉璃的密度明顯高於玻璃,且手感滑潤;輕輕敲擊會有金屬之音;而玻璃的聲音相對比較沉悶。
最後,琉璃的製作非常費時費工,其製作成本遠高於玻璃。琉璃的製作被形容為“火裏來、水裏去”,要幾十道工序才能完成,主要依靠手工製作。即便是熟練技師,成功也要憑運氣。僅出爐一項,成品率就只有70%。而且古法琉璃還不可回收。在製作過程中一旦出現一點點問題,十幾天、幾十道工序就前功盡棄了。
水琉璃”與琉璃的區分
對於琉璃禮品行業的行家都知道“水琉璃”其實就是“仿琉璃”製品,而不是真正的琉璃,一般的水琉璃都是以透明樹脂膠加顏料澆製而成的樹脂製品,其特點是成本低、技術含量低、工藝簡單、易於批量生產。而如何區分“水琉璃”與“古法琉璃”禮品,這就是要點小功夫,看看小編給你介紹的鑑別方法,讓你更容易去辨別兩種琉璃的不同,送禮也更放心!
首先,它們有三點是不一樣的,可以簡單通過這三點來鑑別:
第一點、樹脂折射率低而致產品的質感不同,水琉璃缺乏鉛水晶玻璃的晶瑩感。
第二點、重量區別,水琉璃的重量約為琉璃的30%。
第三點、水琉璃易老化,顏色不穩定。
接着來看“水琉璃”的識別特徵
“水琉璃”的材質是樹脂、水晶膠等化工原料,類同於透明塑料,其特點是:
A、色澤:明顯的化工色素,同塑料製品。
B、密度:等同於塑料,遠遠輕於真正的琉璃,商家常將水琉璃與大量的金屬附件組合在一起,以其在重量上造成混淆,更有一些不良商家為矇騙消費者,常在水琉璃製品底部,暗藏鉛塊等重物,以造成“真琉璃”的假象,消費者只需仔細辨別即可識破。
C、聲音:與塑料製品相同。
D、透明度:明顯渾濁,不通透
E、保存時間:一至兩年後即開始褪色,通透感日差。通俗地説:時間越長,就越象塑料。
最後來看“古法琉璃”的識別特徵:
A、色澤:水晶和玻璃都有不同的色彩,但全部以純色為主,混合後會爆裂或者混濁。唯有古法琉璃可以有多種顏色混成,且通透如故。
B、密度:古法琉璃的密度明顯高於玻璃,略高於水晶,且手感滑潤。
C、聲音:輕輕敲擊古法琉璃會有金屬之音。
D、透明度:界於玻璃和水晶之間,偶有燒製流動過程產生的少量氣泡。
E、保存時間:無限期,從材質角度看,古法琉璃永不變色,今天從漢王劉勝墓中出土的古法琉璃耳杯依然色澤如新,剔透如故。
水琉璃價格不是特別貴,那些100-200的是成本價的幾百倍;古法琉璃的成本價則很高,其中精品富有收藏價值。
對於想購買琉璃禮品的朋友,就要學會如何鑑別琉璃禮品了,還要到正規的琉璃市場去選擇購買,如果購買了水琉璃而當作成古法琉璃。

古法琉璃養護

(1)不可碰撞或摩擦移動,以免出現表層劃傷。
(2)保持常温,實時温差不可太大,尤其不可自行對其進行加熱或冷卻。
(3)平面光滑處,不宜直接放置於桌面,最好要有墊片
(4)宜用純淨水擦拭,若使用自來水,需靜置12小時以上,保持琉璃表面之光澤與乾淨,切不可沾上油漬異物等。
(5)避免與硫磺氣、氯氣等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