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脱脱

(元朝末期政治家、軍事家)

鎖定
脱脱(傳統蒙文:ᠲᠣᠭᠲᠠᠭᠠ,清代改譯“托克托” [50-51]  ,蒙語意為“定” [55]  ,1314年-1356年1月10日),蔑裏乞氏,字大用,蒙古蔑兒乞人,元朝末年政治家、軍事家。
元統二年(1334年),脱脱任同知宣政院事,遷中政使同知樞密院事御史大夫、中書右丞相。至元六年(1340年),為中書右丞相,大改伯顏舊政,復科舉取士。至正三年(1343年),主編《遼史》《宋史》《金史》,任都總裁官。至正四年(1344年)因病辭職。至正九年(1349年),復出為中書左丞相,次年改任中書右丞相。為應對危局,更改鈔法,發行“至正交鈔”,並派賈魯治理黃河,成績斐然卓著,贏得民心,被讚譽為“賢相”。至正十一年(1351年),鎮壓抗元紅巾軍,暫時將其鎮壓。至正十四年(1354年),脱脱遭朝中政敵彈劾,被革職流放於亦集乃路、雲南等地。至正十五年十二月(1356年1月)在中書平章政事哈麻矯詔下飲鴆自盡,終年四十二歲。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昭雪復官。
脱脱在四年多時間的改革中,使元朝末年的昏暗政治一度轉為清明,取得了不少成績。《元史》稱其“功施社稷而不伐,位極人臣而不驕,輕貨財,遠聲色,好賢禮士,皆出於天性。至於事君之際,始終不失臣節,雖古之有道大臣,何以過之” [12] 
概述內圖片來源 [3] 
本    名
蔑裏乞·脱脱
別    名
脱脱
托克托
大用
所處時代
元朝
民族族羣
蒙古族-蔑兒乞部
出生日期
1314年
逝世日期
1356年1月10日
主要作品
《遼史》
《金史》
《宋史》
主要成就
復行科舉,主修三史
發行交鈔,治理黃河
大敗紅巾軍
官    職
中書左丞相

脱脱人物生平

脱脱出身貴族

脱脱(又被稱為托克托、脱脱帖木兒)於元仁宗延祐元年(1314年)出生在蒙古蔑兒乞部一個地位顯赫的貴族家庭裏。伯父是元末權臣伯顏;父親馬札兒台,自元仁宗以來即居要職。 [18] 
脱脱自幼養於伯顏家中。史稱其“生而岐嶷,異於常兒”。稍長之後,就學於浦江名儒吳直方。吳直方是脱脱的啓蒙教師,後來成為脱脱的心腹幕僚。 [4]  [18] 
少年時代的脱脱膂力過人,能挽弓一石,是一位顯見的將才。但經吳直方的諄諄善誘,他接受了許多儒家文化,雖然不習慣於終日坐讀詩書的生活,其進步依然是很明顯的。脱脱善書畫,書法剛毅有力,酷似顏真卿;畫竹頗得妙趣。他受儒家思想影響最大的是用儒家標準做人,他立下了“日記古人嘉言善行,服之終身”的志向。 [4]  [18] 

脱脱仕途升遷

致和元年(1328年),十五歲的脱脱擔任泰定帝皇太子阿剌吉八怯憐口怯薛官。 [5]  同年,泰定帝病死,兩都之戰爆發,最終出藩江陵的元武宗次子圖帖睦爾在權臣燕鐵木兒的擁立下即位,即元文宗。文宗登基後,脱脱襲授“成制提舉司達魯花赤”,漸被擢用。 [6] 
天曆二年(1329年),脱脱入朝覲見文宗,受其“後必可大用”的期許。隨後轉任內宰司丞,仍兼成制提舉司達魯花赤。同年五月,被任命為府正司丞。 [6]  至順二年(1331年),授虎符、忠翊侍衞親軍都指揮使 [7] 
脱脱的伯父伯顏是元武宗的舊臣。泰定帝病卒後,他支持燕鐵木兒發動政變,是擁戴文宗圖帖睦爾奪位的第二號大功臣。燕鐵木兒死,伯顏擁立妥懽帖睦爾,即元順帝。伯顏獨攬大權,脱脱亦隨之飛黃騰達。 [18] 
元統二年(1334年),脱脱被任命為同知宣政院事,兼前職。五月,調任中政使。六月,再調為同知樞密院事至元元年(1335年),前右丞相燕鐵木兒子唐其勢不滿伯顏秉權,意圖發動兵變,反被伯顏執殺。而在挫敗唐其勢餘黨塔裏、塔剌海等的戰鬥中,脱脱挑選鋭卒作戰,立有戰功。事後先被授為太禧宗禋院使,後拜御史中丞、虎符親軍都指揮使,提調左阿速衞。至元四年(1338年),脱脱晉升為御史大夫,“仍提調前職”。 [8] 
在擔任御史大夫期間,脱脱大振綱紀,使中外肅然。一次,他扈從妥懽帖睦爾從上都回到大都,途經雞鳴山渾河時,妥懽帖睦爾準備在保安州狩獵,但乘馬卻蹶倒。脱脱乘機勸諫説:“古來的帝王端居九重之上,每日與大臣、宿儒講求治國之道,至於飛鷹走狗這些愛好,不是帝王應該做的。”妥懽帖睦爾採納他的諫言,並授其為金紫光祿大夫,兼紹熙宣撫使。 [8] 

脱脱助帝奪權

伯顏清除政敵後,“獨秉國鈞,專權自恣”,惡名遠揚 [12]  。伯顏視脱脱為親信,企圖讓他入宮中宿衞,監視妥懽帖睦爾的起居。脱脱雖自幼養於伯顏家中,但目睹伯顏倒行逆施,勢焰燻灼,深感事態嚴重,慮一旦事敗,伯顏有殺身之禍,自己也會受牽連。於是一場以家族內部鬥爭為形式、關係到政權易人和政策變化的政變正在醖釀着。 [18] 
開始,脱脱與馬札兒台進行商議,説道:“伯父的驕縱已經非常嚴重,萬一天子震怒,那麼我們舉族都要被夷滅了。何不在還沒有失敗之前定計誅滅他?”馬札兒台雖然也感到事態嚴重,但不敢貿然付諸行動。脱脱於是問計於吳直方,吳直方説:“《左傳》裏説:‘大義滅親。’大夫只知道有朝廷而已,家本就不應該考慮。”脱脱問:“如果謀事不成,怎麼辦?”吳直方曰:“事不成,是天意,一死而已,有什麼好可惜的。就算死也不失為忠義之士啊。”脱脱聽後,終於下了剷除伯顏的決心。他情緒激昂地説:“我的心意已決。” [18]  [42] 
進一步採取行動的關鍵是取得妥懽帖睦爾的支持和贊同。妥懽帖睦爾雖然年輕,但並不甘心做傀儡,脱脱測知伯顏擅權,“帝患之”;伯顏矯旨擅殺郯王徹徹禿,貶走宣讓王帖木兒不花、威順王寬徹普化,“帝益忿之”;伯顏胡作非為,“帝積不能平”。特別是至元四年(1338年)脱脱獲知伯顏與太皇太后卜答失裏(文宗皇后)企圖另立燕帖古思(文宗之子)而廢妥懽帖睦爾,把此事告訴了吳直方,吳直方教他“以密告於帝,令帝知而預為之防” [43]  。因而,脱脱與妥懽帖睦爾之間是有共同思想基礎的。但是在宮廷複雜的環境裏,在伯顏的淫威下,妥懽帖睦爾未敢輕易表態,私下派心腹世傑班、阿魯對脱脱反覆試測後才釋去疑心,表示支持脱脱採取行動。 [18] 
至元五年(1339年),脱脱曾兩次準備下手,均因準備不足而未下手。這一年,脱脱與伯顏的矛盾實際已經暴露。十一月,河南省台掾史範孟因不滿其地位低下,假傳聖旨矯殺行省長官,命原河南廉訪使段輔居省中權事,自命為河南都元帥。五天後事泄被殺。這件事因牽連廉訪使段輔,伯顏大怒,命御史台臣上章言漢人不可為廉訪使。作為御史大夫的脱脱與吳直方商議,吳直方説:“這是祖宗的法度,絕對不能廢去,何不先將此事告訴陛下。”脱脱聽從其言,入宮將此事原委告知妥懽帖睦爾,使御史台臣的上章被駁回。伯顏知道這一建議出自脱脱,大為震怒,對妥懽帖睦爾説:“脱脱雖是臣的侄子,但心向漢人,一定要加以治罪。”再加上脱脱增兵宮門的事,使伯顏對脱脱愈益增疑。 [18]  [44] 
至元六年(1340年)二月,伯顏約妥懽帖睦爾去柳林打獵,妥懽帖睦爾託疾不去。伯顏遂邀太子燕帖古思同往。脱脱密告妥懽帖睦爾道:“伯父久有異志,現在率諸衞軍馬出行,必定不利於社稷。”脱脱遂與世傑班、阿魯合謀以所掌士兵及宿衞士控制京師,先收京城門鑰,由親信列布城門下。當夜,妥懽帖睦爾在玉德殿詔令近臣汪家奴、沙剌班及省院大臣先後入見;中夜二鼓,又命太子怯薛月可察兒率三十騎抵柳林太子營,連夜將燕貼古思接回京師;即起草詔書,命中書平章政事只兒瓦歹奉詔前往柳林,斥責伯顏“專權自恣,欺朕年幼。變亂祖宗成憲,虐害天下”,將其貶為河南行省右丞相。 [18]  [45]  [46] 
天明,大都城門緊閉,脱脱倨坐城門上等候。伯顏遣人來城下問故,脱脱傳聖旨道:“諸道隨從伯顏的人一併無罪,可以即刻解散,各自歸還本衞,朝廷所問罪的只有伯顏一人而已。”伯顏要求入京向妥懽帖睦爾辭行,他不許。其所領諸軍見伯顏失勢,紛紛散去。伯顏無可奈何,南下而去。三月,妥懽帖睦爾命徙伯顏於南恩州陽春縣(今屬廣東)安置,其在途中病死於龍興路(治今江西南昌)驛舍。 [18]  [45]  [46] 
脱脱與伯顏的鬥爭雖然是元朝統治集團內部的爭奪權力的鬥爭,但其中包含着深刻的社會背景。自元世祖忽必烈推行“漢法”以來,蒙古貴族內部圍繞着繼續推行“漢法”還是抵制“漢法”的鬥爭一直很尖鋭。伯顏擅權以來,排斥漢人,廢除科舉,採取一系列民族壓迫政策,是元代後期一場罕見的抵制“漢法”運動。脱脱雖為伯顏之侄,從維護元朝統治的根本利益出發,他不滿伯顏的“變亂祖宗成憲”,因而發動了一場在妥懽帖睦爾支持下的政變,驅逐了伯顏。有些士人稱此舉為“拔去大憝,如剔朽蠹”。 [18] 
伯顏被逐後,妥懽帖睦爾命脱脱之父馬札兒台為太師、中書右丞相,脱脱為知樞密院事,脱脱弟也先帖木兒為御史大夫。馬札兒台上台後,於通州置榻坊,開酒館、糟坊,日至萬石,又販運長蘆、淮南鹽、熱衷於經商斂財。脱脱讓參政佛嘉問向妥懽帖睦爾上奏章彈劾,迫使馬札兒台辭職,“養疾私第”,仍為太師。是年十一月脱脱出任中書右丞相。 [18]  [45] 

脱脱主持更化

脱脱主修宋、遼、金史 脱脱主修宋、遼、金史 [2]
脱脱上台後,即大刀闊斧地廢除伯顏“舊政”,推行一系列新政,史稱“脱脱更化”。當時,妥懽帖睦爾圖治之意甚切,對脱脱十分信任,把國家大事交給脱脱處理。在吳直方等人的輔佐下,脱脱的新政取得了“天下翕然,比後至元之治於前至元”的效果(具體內容參見“主要影響-政治”目錄)。 [18] 
脱脱在執政期間還以都總裁身份召集各儒臣,主持修撰遼、金、宋三史。三史於至正三年(1343年)四月開始修撰,至正四年(1344年)三月完成《遼史》,脱脱命掾史儀禮鼓吹導從,自史館進至宣文閣,甚為隆重。同年十一月《金史》成,至正五年(1345年)十月《宋史》成。三史總共只用了兩年半時間,除因有前朝修史基礎外,主要是因為脱脱這位都總裁官用人得當,措施有力。《金史》《宋史》完成之時,脱脱已辭去相位,故以中書右丞相阿魯圖、中書左丞相別兒怯不花為“領三史事”。 [18] 
脱脱第一次執政,推行更化政策凡三年又七個月,除因論證不足強行開大都金口河,造成沙泥壅塞、民舍被毀、丁夫死傷、勞而無功外,其他措舉大體得當,朝政為之一新,漢儒們“知無不言” [20]  ,妥懽帖睦爾用功讀書,注意節儉,頗有“勵精圖治之意”。脱脱治國有方,“中外翕然稱為賢相”。 [12]  [18] 

脱脱堅辭相位

至正四年(1344年)閏月,脱脱兼領宣政院事。五月,因病勢加重,占卜者也説“年月不利”,脱脱遂連上十七次奏章,堅決請辭相位,妥懽帖睦爾只得允准,隨後,妥懽帖睦爾下詔封脱脱為鄭王,以安豐作為食邑,並大加賞賜。但脱脱推脱了所有的賞賜。妥懽帖睦爾最後賜他松江的田地,特別設置了稻田提領所,讓脱脱負責管理。 [41] 
至正七年(1347年)六月,馬札兒台遭右丞相別兒怯不花彈劾,被流徙到甘肅。脱脱力請同行,一路親力親為,照料父親,遂居甘州(今甘肅張掖)就養。十一月,馬札兒台病死,妥懽帖睦爾感念脱脱的功勳,於是召他回京。 [40]  次年(1348年),妥懽帖睦爾命脱脱為太傅,“提調宮傅”,負責東宮事務。 [39] 

脱脱開河變鈔

  • 第二次拜相
脱脱畫像 脱脱畫像 [2]
脱脱辭相後,阿魯圖、別兒怯不花、朵兒只先後任右丞相。這段時間有五年多,妥懽帖睦爾雖仍有勵精圖治之志,也曾推出一些新政,但從整體來説,元朝政治腐敗已不可挽救。加之天災頻仍,農民起義和少數民族起義此起彼伏,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面對日益加深的社會危機,妥懽帖睦爾於至正九年(1349年)閏七月第二次命脱脱為中書右丞相,賜“上尊、名馬、襲衣、玉帶”等物。當時皇太子在端本堂就學,脱脱奉詔“領端本堂事”,同時提調阿速、欽察二衞、內史府、宣政院、太醫院等處事。 [39]  [18] 
脱脱復相後,慨然以天下為己任,下決心治理這瘡痍滿目的社會。當時擺在脱脱面前的有幾大棘手的難題:
第一、河患引起的嚴重財政危機。
脱脱辭相後僅一個月,即至正四年(1344年)夏五月,大雨二十餘日,黃河暴溢,水平地深二丈許,北決白茅堤(今河南蘭考東北)。六月,又北決金堤。沿河郡邑,如濟寧路(治今山東鉅野)、曹州(今山東菏澤)、大名路(治今河北大名南)、東平路(治今山東東平)等所屬沿河州縣均遭水患。元廷對之束手無策,以致水勢不斷北浸,到至正八年(1348年)正月,河水又決,先是淹沒濟寧路諸地;繼而“北侵安山,淪入運河,延袤濟南、河間,將隳兩漕司鹽場,實妨國計” [47]  ,大有掐斷元王朝經濟命脈之勢。運河中斷將危及大都糧食和生活必需品的供應;水浸河間、山東兩鹽運司所屬鹽場,將會使元廷財政收入急遽減少。本來已經空虛的國庫面臨着新的危機。 [18] 
第二、河患加劇了社會動盪不安。
自從河患發生以來,河泛區的饑民和流民紛紛起來反抗,有的劫奪商旅,有的打擊官府,所在有司無可奈何。全國各地不斷爆發起義;至正四年(1344年)七月,山東私鹽販郭火你赤起義,活動於魯、晉、豫一帶;至正六年(1346年)六月,福建汀州連城縣羅天麟陳積萬起義,湖南爆發吳天保領導的瑤民起義;至正七年(1347年)十月,全國發生起義達二百餘起;八年春,台州黃岩(今屬浙江)鹽販方國珍起兵反元;同年三月,遼東鎖火奴和遼陽兀顏魯歡分別自稱“大金子孫”,起兵反元;至正九年(1349年),冀寧(今山西太原)平遙等縣有曹七七起義;十年,江西鉛山真州(今江蘇儀徵)、泰州(今屬江蘇)均有農民起義。 [18] 
第三、統治集團內部矛盾尖鋭。
脱脱去相後,以右丞相別兒怯不花為首的一派與脱脱父子有舊怨,別兒怯不花、左丞相太平、御史大夫韓嘉納、右丞禿滿迭兒等十人,結為兄弟,曾彈劾馬札兒台,使之遠徙甘州。康里人哈麻與弟雪雪,因其母為寧宗的乳母,兄弟倆充宿衞士,為妥懽帖睦爾所寵幸。脱脱為相時,哈麻官任同知樞密院事,對脱脱百般趨附。脱脱去相後,遭到別兒怯不花等攻擊,哈麻在妥懽帖睦爾處竭力為之辯護。至正九年(1349年),太平、韓嘉納支持御史斡勒海壽列哈麻罪行劾奏,妥懽帖睦爾不得已奪哈麻、雪雪官職,而太平、韓嘉納、斡勒海壽等均被貶官。未幾,脱脱復為右丞相,為報答哈麻辯護之功,對太平等人進一步打擊報復。脱脱重新召用哈麻,從此埋下了殺身之禍。 [18] 
至於官貪吏污、紀綱廢弛、賦役不均等,已是積重難返的社會現象,脱脱復相後根本顧不上去治理這些問題。當務之急是解決財政危機和治理黃河。 [18] 
  • 變更鈔法
解決財政危機最快的辦法是變更鈔法。因為從至元(1264年—1294年)後期以來,紙幣發行猛增,不斷貶值,以後歷代大量印鈔,到至正年間形成了巨大的壓力,再加上偽鈔橫行,鈔法已經敗壞不堪。 [18] 
至正十年(1350年)四月,左司都事武琪建議變鈔,吏部尚書偰哲篤支持變鈔,並提出了以紙幣一貫文省權銅錢一千文為母,而錢為子的方案。脱脱會集中書省、樞密院、御史台及集賢、翰林兩院官,進一步商議。會上進行了激烈的爭論,集賢大學士兼國子祭酒呂思誠反對最堅決,但遭到了壓制,脱脱終於下決心實行變鈔。 [36]  妥懽帖睦爾批准了中書省的變鈔方案。 [38]  變鈔的具體辦法是:一,印造“至正交鈔”(實際上是用舊日的中統交鈔加蓋“至正交鈔”字樣,故又稱“至正中統交鈔”),新鈔一貫合銅錢一千文,或至元寶鈔二貫,而至正交鈔的價值比至元寶鈔提高了一倍,兩鈔則並行通用。二,發行“至正通寶錢”,與歷代舊幣通行,使錢鈔通行,並以錢來實鈔法。 [18]  [37] 
至正十一年(1351年),新鈔與通寶同時發行,結果很快就出現了通貨膨脹。“行之未久,物價騰踴,價逾十倍”,“京師料鈔十錠(每錠五十貫),易鬥粟不可得”,“所在郡縣,皆以物貨相貿易,公私所積之鈔,遂俱不行”。 [35]  變鈔的最後結果是完全失敗。 [18] 
  • 任用賈魯治河
在實行變鈔的同時,脱脱決心治理黃河。 [18] 
早在至正八年(1348年)二月時,元廷於濟寧鄆城立行都水監,命賈魯為行都水監使,專治河患。賈魯經過實地考察、測量地形、繪製地圖,提出兩個對策:(1)修築北堤,“以制橫潰”,節省用度;(2)疏、塞兩策並舉,“挽河東行”,將其導入故道,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用。但他的建議未被採納。第二年(1349年)脱脱復相後,專門召開治河討論會,賈魯以都漕運使身份再次提出自己的治河主張,並進一步強調“必疏南河,塞北河,修復故道。役不大興,害不能已”。脱脱當機立斷,取其後策,並不顧工部尚書成遵等人的抗爭,堅定地説:“事情有難為之處,如同疾病有難治之症,自古以來,河患便是難治之疾,現在我一定要去除這個大患!” [31]  [32-33]  脱脱明知“此疾難治”,也明知要冒巨大風險,還是堅決地“欲去其疾”;他深知越是不治,越是難治,越難治,饑民、流民問題越嚴重。脱脱是把治河當作制止“盜賊滋蔓”的重要手段來加以認識的。 [18] 
至正十一年(1351年)四月初四日,妥懽帖睦爾正式批准治河,命賈魯為工部尚書、總治河防使,發汴梁、大名十三路民十五萬人,廬州(今安徽合肥)等地戍軍十八翼二萬人供役。四月開工,七月完成疏鑿工程,八月放水入故道。九月,舟楫通行,並開始堵口工程。十一月,木土工畢,諸埽堵堤建成。整個工程共計一百九十日。賈魯按照“疏塞並舉、先疏後塞”的方案,成功地完成了治河工程。 [34]  [18] 
河工成後,妥懽帖睦爾嘉賞脱脱的功勞,允許他世襲“答剌罕”稱號,並命儒臣歐陽玄創作《河平碑》以記載其修河之功;同時賜淮安路作為脱脱的食邑,轄境內的地方官員都由他自行任免。 [34]  [31] 

脱脱鎮壓起義

脱脱畫像 脱脱畫像 [3]
在賈魯治河之時,白蓮教主韓山童等抓住時機,鑿好獨眼石人一個,預先埋於黃陵崗,散佈民謠:“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 [22]  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初,韓山童與劉福通等在潁州潁上(今屬安徽)發動起義,元末農民戰爭爆發。 [18] 
潁上起義爆發後,韓山童雖遭官府捕殺犧牲,劉福通則在佔領潁州成功後,迅速進據河南各地。隨後,彭瑩玉兵起淮西,邳縣李二等佔領徐州,鐵工鄒普勝、布販徐壽輝等起兵蘄州(今湖北蘄春南),王權(布王三)、張椿等攻佔鄧州、南陽,孟海馬等攻佔襄陽(今屬湖北),定遠人郭子興等攻佔濠州(今安徽鳳陽東北)。北、南、西三片地方的紅中軍幾乎同時而起,來勢之猛為元廷所料不及。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暴風驟雨,脱脱的心情是極其複雜的。當初廷臣議論治河時,有人認為中原必亂,脱脱把不同意見者壓制下去後,豈料中原果然大亂。於是急忙遣兵鎮壓,結果事與願違,起義烈火越撲越旺。所以在議政時,脱脱總是諱言這傷透腦筋的事。一日,妥懽帖睦爾把脱脱召去,怒責道:“你曾説天下太平無事,如今紅(巾)軍遍及天下,丞相拿什麼策略來對待?”脱脱汗流浹背,一時竟無言以對。 [18] 
脱脱的對策主要有二:一是加緊對漢人、南人的防範。凡議軍事,漢人、南人官僚必須迴避。一日,脱脱奏事內廷,事關兵權,回頭看到中書左丞韓元善、中書參政韓鏞隨後而來,脱脱立刻命守門人攔阻不得入,隨後將二人外放。於是上奏妥懽帖睦爾説:“現今河南的漢人造反,應該貼榜以示天下,下令一律剿捕。各蒙古、色目人因故被貶謫在外的,全部召回京師,不得令其貽誤。” [21]  有一次,中書省吏員抱文牘,題為“謀反事”,送到脱脱處,脱脱視其牘,改題為“河南漢人謀反事”。這兩件事説明,在關係到蒙古貴族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脱脱仍然要藉助民族壓迫政策來維護其統治的。二是採取血腥鎮壓方式。潁州起義爆發後,脱脱曾派樞密院同知赫廝、禿赤率阿速軍鎮壓,結果大敗而歸;不久又派其弟也先帖木兒等率十餘萬軍進兵河南,結果在沙河不戰而潰。脱脱還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裝,如沈丘(今安徽臨泉)的察罕帖木兒和羅山的李思齊來鎮壓紅巾軍。 [18] 
至正十二年(1352年)八月,脱脱親率大軍出征徐州。當芝麻李等佔領徐州後,盡有徐州附近州縣,徐州地處黃河與運河交匯處,因此紅巾軍切斷了通過漕運對大都的物資供應。九月,脱脱破徐州,進行了大屠殺,芝麻李被殺。脱脱班師回朝,妥懽帖睦爾加拜他為太師,並在徐州為其建生祠,立《徐州平寇碑》,以著功績。 [18] 
徐州紅巾軍被鎮壓後,元軍聯合各地地主武裝對北、南、西各部紅巾軍進行了瘋狂的鎮壓,使各路紅巾軍被迫轉入低潮。 [18] 

脱脱功敗垂成

在一派至正中興、天下太平的假相下,元朝以妥懽帖睦爾為首的統治集團進一步腐化墮落,政治更加黑暗。 [18] 
脱脱復相後,對哈麻兄弟深為感激,提升哈麻為中書右丞。但脱脱對左司郎中汝中柏十分倚重,引起哈麻不快,脱脱改哈麻為宣政院使,且位居第三,於是哈麻對脱脱懷恨在心。哈麻為取悦於奇皇后和皇子愛猷識理達臘,找脱脱商議授皇太子冊寶禮事,脱脱加以推託。哈麻善於媚上,偷偷引進西天僧教妥懽帖睦爾運氣術,哈麻的妹婿、集賢大學士禿魯帖木兒亦薦西天僧伽磷真來教“演揲兒”法(漢語“大喜樂”),使之修成房中之術,誘導妥懽帖睦爾淫樂。禿魯帖木兒與老的沙等十人結為“倚納”,引進公卿貴族家的命婦和街坊良家婦女到宮中,供妥懽帖睦爾和倚納們玩樂,君臣全然不顧羞恥,男女赤身裸體作樂。醜聲穢行,著聞於外,脱脱對哈麻一夥益加痛恨。這時,脱脱利用戰爭停息之時,對農業生產抓得頗為有力。 [18] 
至正十三年(1353年)三月,脱脱用左丞烏古孫良楨、右丞悟良哈台建議,屯田京師地區,以二人兼大司農卿,自領大司農事,西自西山,南至保定、河間,北至檀、順州,東至遷民鎮,廣募江南農夫佃種官地屯田。當年便大獲豐收,“歲入二十萬石” [15]  。這一舉措,使得大都在海運不通的情況下仍能自給糧食。 [14]  [30] 
正當紅巾軍暫時失敗之時,泰州白駒場(今屬江蘇東台)鹽販張士誠於至正十三年(1353年)初起兵,攻破泰州、高郵。至正十四年(1354年)正月,張士誠據高郵,自稱誠王,國號大周,改元天佑。六月,張士誠破揚州,南北運河再次梗塞。九月,妥懽帖睦爾優詔再命脱脱出師,南征高郵。其詔書甚至稱“朕與丞相共理天下者也,天下多故,朕軫其憂,相任其勞” [54]  ,語句頗為懇切。脱脱總制諸王、諸省各軍馬,董督總兵、領兵等大小官將,號稱百萬,連“西域西蕃皆發兵來助,旌旗累千里,金鼓震野,出師之盛,未有過之者”。十一月,元軍抵高郵,雙方戰於高郵城外,張士誠大敗,退入城中不出。元軍分兵破六合、鹽城、興化等地。《庚申外史》稱此時“遠近凜然,國勢(元朝)漸張”。 [27]  [18]  [28] 
脱脱出師之前,命汝中柏為治書侍御史,以輔助其弟也先帖木兒代理朝政。汝中柏認定哈麻必為後患,勸脱脱除之。脱脱猶豫不決,命與也先帖木兒商議。也先帖木兒向來無能,又認為哈麻曾有功於己,不從。哈麻獲悉後,將脱脱拖延皇太子冊寶禮等事,挑撥奇皇后、皇太子與脱脱兄弟關係。脱脱出師後,妥懽帖睦爾命哈麻為中書平章政事。哈麻大權在握,即唆使監察御史袁賽因不花奏劾脱脱兄弟,奏章稱:“脱脱出師三月,略無寸功,傾國家之財以為己用,半朝廷之官以為自隨。又其弟也先帖木兒庸材鄙器,玷污清枱,綱紀之政不修,貪淫之習益著。”妥懽帖睦爾輕信讒言,又害怕脱脱成為伯顏第二,先罷也先帖木兒職,又下詔削脱脱兵權。 [18]  [26]  [29] 
詔書到達軍中之時,參議龔伯遂對脱脱説:“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而且丞相出師時,曾經接到密旨,如今奉密旨一意進討就可以了。詔書先不要打開,打開,則大勢去了。”脱脱説:“天子下詔給我,我卻不聽,是在同整個天下對抗,君臣之義何在?”於是決定交出兵權,由河南行省左丞相泰不花等代為總兵。臨走前,他安撫了那些激憤不已的將士,並將自己的盔甲和戰馬贈送給身邊的將領,讓他們各率所部,聽從月闊察兒、雪雪等人的命令。客省副使哈剌答説:“丞相此去,我們這些人一定將死於他人之手,今日寧可死於丞相之前。”言畢,拔刀刎頸而死。脱脱命人將哈剌答安葬,然後起身前往淮安。 [9] 
妥懽帖睦爾臨陣易將,高郵城下百萬元軍亂作一團,“大軍百萬,一時四散。其散而無所附者,多從紅(巾)軍”。 [27]  高郵戰役元軍不戰自潰,是元末農民戰爭的轉折點。從此,各路農民起義軍轉被動為主動,重新掀起規模更大的武裝起義高潮。

脱脱被貶冤死

脱脱先被安置於淮安路,不久即命移置亦集乃路(治今內蒙古額濟納旗東南)。 [9]  但哈麻還不放心,他一定要置脱脱於死地。於是,在至正十五年(1355年)三月,他又指使監察御史袁賽因不花等人上奏妥懽帖睦爾,説對脱脱兄弟的處分太輕,請求嚴加懲處。妥懽帖睦爾遂下詔將脱脱流放到雲南大理宣慰司鎮西路(治今雲南騰衝西),將脱脱的弟弟也先帖木兒流放到四川碉門,脱脱的長子哈剌章安置於肅州(今甘肅酒泉市),次子三寶奴安置於蘭州,所有家產全部沒收。脱脱在抵達大理騰衝時,拒絕了知府高惠嫁女保全的提議。等到九月後,朝廷又下令將脱脱移置阿輕乞。高惠銜恨此前脱脱不娶其女之事,於是派人將脱脱押送到貶所,並出動鐵甲軍嚴加看管。 [10] 
至正十五年十二月八日(1356年1月10日),哈麻聽説脱脱安全抵達雲南的消息,於是矯詔派使者命他飲鴆自盡。脱脱時年僅四十二歲。訃訊傳到朝廷後,中書派尚舍卿七十六到雲南收殮脱脱的屍體。 [10] 
脱脱的死使得他殫精竭慮修補元王朝統治的堤壩付諸東流,也成為元王朝走向崩潰滅亡的重要轉折點。 [18]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經監察御史張衝等上章訴冤,妥懽帖睦爾為脱脱平反昭雪,下詔恢復他的官爵,並歸還其家產。哈剌章、三寶奴被召回朝中,授予要職。 [11]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監察御史聖奴、也先、撒都失裏等又上書為脱脱申冤,認為“臨敵易將,我國家兵機不振從此始,錢糧之耗從此始,盜賊縱橫從此始,生民之塗炭從此始”,如果脱脱不死,“安得天下有今日之亂哉”;請求追賜脱脱一字王爵、諡號以及加贈功臣之號。朝臣都贊成此議。但因元朝已處於崩潰邊緣,故而“未及報而國亡”。 [25]  到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時,脱脱的塑像還被請到太廟中,成為四十一位陪臣之一,與歷代帝王共享皇家祭祀。 [51] 

脱脱為政舉措

脱脱更化政策

脱脱主政期間,推行了一系列“更化”政策,其主要內容有:
第一,恢復科舉取士制。脱脱出任中書右丞相後僅一個多月,即至元六年(1340)十二月,正式宣佈恢復科舉。這一舉措對於籠絡漢族士大夫,引導人們走讀書入仕的道路,對於消除由於伯顏推行排儒政策而帶來的民族隔閡心理,具有一定的作用。接着,脱脱大興國子監,招收蒙古、色目、漢人三監生員達三千多人。 [18] 
第二,置宣文閣,開經筵,遴選儒臣以選講。文宗天曆二年(1329)曾創建奎章閣,一時精英薈萃,文采煥然。文宗死後,伯顏弄權,奎章閣無人顧問,文士四散,一片凋零淒涼景象。脱脱執政後,立即改奎章閣為宣文閣,改藝文監為崇文監,由康裏巎巎總領閣事。宣文閣主要任務是宮廷教育。宣文閣設立後,在經筵教育、修撰三史、翻譯古籍、編撰史書等方面起到不少積極作用。脱脱非常注意對皇帝進行傳統的經史教育,決定開經筵,遴選儒臣歐陽玄李好文黃溍許有壬四人為皇帝五月一進講,讀四書五經。脱脱對妥懽帖睦爾説:“陛下臨御以來,天下無事,宜留心聖學。頗聞左右多阻撓者,設使經歷不足觀,世祖豈以是教裕皇(即孛兒只斤·真金)哉?”於是從秘書監取真金所授書進獻,妥懽帖睦爾大悦。在這段時間內,妥懽帖睦爾常在宣文閣用心讀書,瞭解歷史上的前言往行,寫大字,操琴彈古調,“欣欣然有嚮慕之志”。由於皇帝重視儒學,曲阜衍聖公升秩二品,朝廷又下詔譯《貞觀政要》為蒙文,讓蒙古貴族子弟認真閲讀。 [18] 
第三,恢復太廟四時祭。伯顏專權以來,禮儀制度多有破壞,一切按規矩辦事。至正三年(1343年)十月,妥懽帖睦爾於太廟,按禮儀向其弟寧宗孛兒只斤·懿璘質班靈位下拜。 [18] 
百科x混知:圖解脱脱 百科x混知:圖解脱脱
第四,調整蒙古統治集團內部關係。伯顏執政時,為了自己的私利,迫害、打擊異己,造成蒙古貴族內部不和。後來脱脱正式為郯王昭雪,召還宣讓王帖木兒不花、威順王寬徹普化,讓他們回到自己的領地,功臣博爾術四世孫阿魯圖正廣平王之位。這些措施對於維護蒙古統治集團內部的團結起了一定作用。 [18] 
第五,開馬禁、減鹽額、蠲負逋,減輕對人民的控制和剝削。伯顏曾下令漢人南人不得有寸鐵,禁百姓畜馬,脱脱下令罷禁。元代財賦倚重鹽賦,廣大灶户苦不堪言,故脱脱減鹽額,河間鹽場自至正二年(1342年)始免餘鹽三萬引,兩浙鹽場自至正三年(1343年)起免十萬引,福建鹽場也自此年起免三萬引。此外,還時而下令減免賦税、負逋,如至正三年(1343年)十月南郊禮畢,大赦天下,蠲民租五分。 [18] 
第六,整頓吏治。元末官貪吏污,吏治敗壞。脱脱上台後對地方官提出了新的要求,創立六條標準,“先是以五事備取守令,至是取守令以常年倉得法,湊成六事”。又制定《守令黜陟之法》:“六事備者升一等,四事備者減一資,三事備者平遷,六事俱不備者降一等。” [18] 

脱脱京師屯田

至正十三年(1353年)三月,脱脱用左丞烏古孫良楨、右丞悟良哈台建議,屯田京師地區,以二人兼大司農卿,自領大司農事,西自西山,南至保定、河間,北至檀、順州,東至遷民鎮,凡系官地及原管各處屯田,皆引水利,立法佃種,合用工價、牛具、農器、谷種、召募農夫諸費,給鈔500萬錠,以供其用。當年收成甚佳。又於江浙、淮東等處立分司農司,召募能種水田及修築圍堰之人各1000名為農師,教民播種,所募農夫,每名給鈔10錠。這一舉措,使得大都在海運不通的情況下仍能自給糧食。 [14]  [30] 

脱脱監修三史

主持修史工作的揭傒斯與歐陽玄
主持修史工作的揭傒斯與歐陽玄(2張)
中國曆來有修前朝歷史的傳統,元朝建立以後,宋遼金三朝的歷史一直沒有正式編寫過。由於更化政策的推行,伯顏專權時辭歸的儒臣這時紛紛應召入國史館。至正三年(1343年)三月,元順帝妥懽帖睦爾詔修遼、金、宋三史,脱脱擔任都總裁官,中書平章政事、康里人鐵木兒塔識,中書右丞太平,御史中丞張起巖,翰林學士歐陽玄,侍御史呂思誠,翰林侍講學士揭傒斯為總裁官,經過挑選淘汰確定了一批修史官,他們之中除漢人外,還有畏兀兒、哈刺魯、唐兀(党項)、欽察等族的史學家。此舉開創了各族史家合作修史的先例。 [16]  [18] 
脱脱雖然沒有秉筆修史,但卻是一位名副其實的都總裁。他以江南三省前南宋的學田錢糧為修史費用,解決了經費困難問題;遼、金、宋三朝誰為“正統”問題,長期以來爭論不休,影響修史開展,脱脱主張三史分別撰寫,各為正統,一律平等對待,“議者遂息”。這種作法反映出史學思想的進步,和各族人民對元朝統—的珍重和維護。 [16]  後來,這三部史書被列入中國正史二十四史”。 [17-18] 
此外,脱脱主修的《宋史·藝文志》8卷,主要根據宋朝的《國史·藝文志》,刪掉重複,補充未備之書,共著錄宋代藏書9818部,119972卷。為記載宋代藏書情況及宋代著述的史志總目,但分類混亂,著錄誤差較多,在史志目錄中“最稱蕪雜”。 [50]  不過該志仍是研究宋代藏書史的重要文獻之一。
圖冊參考資料 [19] 

脱脱歷史評價

元文宗孛兒只斤·圖帖睦爾:此子後必可大用。 [12] 
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人中有脱脱,馬中有天馬,皆一時傑出者也。 [13] 
脱脱死後多年,元朝大臣聖魯、也先、撒都失裏等在追憶他的功勞時説:前者奸邪構害大臣,臨敵易將,致我國家將士由此沮挫,盜賊由此猖獗,生民由此塗炭。設使脱脱不黜,軍令不變,羣賊早已蕩平,何至有今日之亂……。 [13] 
明初政治家宋濂《元史》:脱脱儀狀雄偉,頎然出於千百人中,而器宏識遠,莫測其藴。功施社稷而不伐,位極人臣而不驕,輕貨財,遠聲色,好賢禮士,皆出於天性。至於事君之際,始終不失臣節,雖古之有道大臣,何以過之。惟其惑於羣小,急復私仇,君子譏焉。 [12] 
明代大臣何喬新:順帝在位,所命為相者率皆貪庸檢悍之徒,彼善於此者,惟脱脱耳。觀其秉大義以黜伯顏,辭相位而薦阿魯圖。始出師而彭城之盜平,再出師而高郵之賊窘。其所建立,非碌碌者。當是時,羣雄並起,外則疆土日蹙,內則府藏日虛。幸而材器可倚者,猶有脱脱焉。使順帝推誠而委任之,雖不能救其必亡之禍,亦庶乎少延歲月,未遽亡也。顧乃信讒而殺之,是何異病者氣息奄奄而又戮巫咸、逐扁鵲以自速其死哉?或曰:脱脱可謂大臣歟?曰:可謂能臣矣,大臣則未也。古之所謂大臣者,親正直、遠讒邪,不賞私勞,不報私怨,夫然故足以尊主而庇民。脱脱則不然,太平之正直則忌而逐之,汝中柏之讒邪則惑而信之,哈麻以營護之力而引居政府,別兒怯以中傷之怨而斥居外藩。是豈大臣至公無我之道哉?雖其死不以罪,君子哀之,然跡其所為,亦有以來讒賊之口也。 [52] 
明代文學家張溥:①脱脱旋罷旋起,任用稍久,出入將相,中外稱賢,功著東南,身殲大理,諸葛、武穆感慨同歸。然汝中柏讒夫之尤,傾信不疑,憾太平而私讎致譏,晚隙哈麻而家門及禍,比之匪人,傷何甚也!唐李德裕相武宗,制三鎮,史稱其文章嚴馬、政事蕭曹,乃痛言朋黨而德怨未忘,遂至力戰錐刀,淪身瘴海。惜脱脱善讀史而未之知鑑也。②脱脱有道大臣,東南之亂,躬冒矢石,破李二,敗士誠,賊勢大蹙,功在旦暮。哈麻修怨,嗾袁賽因劾之,削官安置。龔伯遂勸其一意進討,勿開詔書,脱脱不可,束身歸命,亂遂不救。……李牧死而趙亡,其死以讒……脱脱之罹譖人,其李牧乎! [53] 
清末至民國學者柯劭忞《新元史》:①脱脱儀度雄偉,器宇閎深,不矜不伐,輕財好士,功在社稷,而始終不失臣節,有古大臣之風。惟信用汝中柏等,為僉人口實,君子惜之。 [13]  ②元季盜賊縱橫,將相大臣出總師千,輒望風奔潰。其忠於許國,而有戡亂之才者,脱脱一人而已,乃為奸人構陷,無辜而死,國亦亡焉。豈元之亡於盜賊,天實為之,非人力所能匡救者歟!然元統以後,宰相互相傾軋,成為風氣,雖以脱脱之賢,亦不免於任愛憎、售恩怨,此其所以敗也。 [13] 
德國曆史學者傅海波、英國曆史學者崔瑞德等《劍橋中國遼西夏金元史》:(脱脱)脱穎而出成為他那個時代最傑出的人物。 [49] 
中國學者陳得芝主編《中國通史·中古時代·元時期》:脱脱是元朝後期蒙古貴族集團中少見的有見識、有能力的宰相。……用封建史家的標準來衡量,脱脱不失為善於治國的忠臣,但從歷史發展的總體看,他雖然推行了一些有利於社會發展的措施,但終究不能挽救垂死沒落的封建王朝,他的主要政治活動是徒勞的。 [18] 

脱脱主要作品

作為都總裁官,脱脱曾主編《遼史》《宋史》《金史》。 [12] 

脱脱人際關係

關係
姓名
簡介
曾祖父
稱海
隨蒙哥汗攻打南宋川蜀,在軍中去世。後贈太師,追封淮王,諡號“忠襄”。
祖父
謹只兒
元仁宗時總領太后興聖宮宿衞。後贈太師,追封鄭王,諡號“忠懿”。
父親
歷仕元武宗、仁宗、文宗、順帝四朝。官至中書右丞相,晚年以太師致仕,封德王。
伯父
元末權臣,參與擁立元文宗、寧宗、明宗及順帝,順帝初年官拜大丞相、太師,封秦王。後被貶嶺南,死於赴任途中。
長子
一作合剌章,元末官至知樞密院事、太保,封徐國公。元亡後不知所蹤。
次子
三寶奴
官至知樞密院事。
清修《大同府志》載“大同李氏為脱脱之後”。清末大臣李殿林據説就是脱脱的後裔。 [23]  [24] 
表格參考資料 [12-13] 

脱脱史料索引

元史》卷138《脱脱傳》 [12] 
新元史》卷209《脱脱傳》 [13] 

脱脱後世紀念

據清代《大同府志》記載:“元丞相脱脱墓,府東百二十里大王村,有碑記,大同李氏,其後也。” [23] 

脱脱藝術形象

脱脱文學形象

在明代長篇小説《英烈傳》中出場,情節與史實大致相同。 [48] 

脱脱影視形象

2004年中國電視劇《朱元璋》:塗們飾演脱脱;
2013年韓國電視劇《奇皇后》:真理翰飾演脱脱。 [1] 
參考資料
  • 1.    등장인물 | 기황후  .GO! MBC[引用日期2021-08-28]
  • 2.    孛兒只斤·蘇和,孛兒只斤·蘇日娜,包·巴雅爾,牧人.蒙古歷史一百名人: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17-01:283-285
  • 3.    孛兒只斤·蘇和,孛兒只斤·蘇日娜,包·巴雅爾,牧人.蒙古歷史一百名人: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17-01:283-284
  • 4.    《元史》卷138《脱脱傳》:脱脱,字大用,生而岐嶷,異於常兒。及就學,請於其師浦江吳直方曰:“使脱脱終日危坐讀書,不若日記古人嘉言善行服之終身耳。”稍長,膂力過人,能挽弓一石。
  • 5.    《元史》卷138《脱脱傳》:年十五,為皇太子怯憐口怯薛官。
  • 6.    《元史》卷138《脱脱傳》:天曆元年,襲授成制提舉司達魯花赤。二年,入覲,文宗見之悦,曰:“此子後必可大用。”遷內宰司丞,兼前職。五月,命為府正司丞。
  • 7.    《元史》卷138《脱脱傳》:至順二年,授虎符、忠翊侍衞親軍都指揮使。
  • 8.    《元史》卷138《脱脱傳》:元統二年,同知宣政院事,兼前職。五月,遷中政使。六月,遷同知樞密院事。至元元年,唐其勢陰謀不軌,事覺伏誅,其黨答裏及剌剌等稱兵外應。脱脱選精鋭與之戰,盡禽以獻。歷太禧宗禋院使,拜御史中丞、虎符親軍都指揮使,提調左阿速衞。四年,進御史大夫,仍提調前職,大振綱紀,中外肅然。扈從上都還,至雞鳴山之渾河,帝將畋於保安州,馬蹶。脱脱諫曰:“古者帝王端居九重之上,日與大臣宿儒講求治道,至於飛鷹走狗,非其事也。”帝納其言,授金紫光祿大夫,兼紹熙宣撫使。
  • 9.    《元史》卷138《脱脱傳》:十二月辛亥,詔至軍中,參議龔伯遂曰:“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是與天子抗也,君臣之義何在?”弗從。既聽詔,脱脱頓首謝曰:“臣至愚,荷天子寵靈,委以軍國重事,蚤夜戰兢,懼弗能勝。一旦釋此重負,上恩所及者深矣。”即出兵甲及名馬三千,分賜諸將,俾各帥所部以聽月闊察兒、雪雪節制。客省副使哈剌答曰:“丞相此行,我輩必死他人之手,今日寧死丞相前。”拔刀刎頸而死。初命脱脱安置淮安,俄有旨移置亦集乃路。
  • 10.    《元史》卷138《脱脱傳》:十五年三月,台臣猶以謫輕,列疏其兄弟之罪,於是詔流脱脱於雲南大理宣慰司鎮西路,流也先帖木兒於四川碉門。脱脱長子哈剌章,肅州安置;次子三寶奴,蘭州安置。家產簿錄入官。脱脱行至大理騰衝,知府高惠見脱脱,欲以女事之,許築室一程外以居,雖有加害者可以無虞。脱脱曰:“吾罪人也,安敢念及此!”巽辭以絕之。九月,遣官移置阿輕乞之地,高惠以脱脱前不受其女,故首發鐵甲軍圍之。十二月己未,哈麻矯詔遣使鴆之,死,年四十二。訃聞,中書遣尚舍卿七十六至其地,易棺衣以殮。
  • 11.    《元史》卷138《脱脱傳》:二十二年,雪其冤,於是詔復脱脱官爵,並給復其家產。召哈剌章、三寶奴還朝。而也先帖木兒先是亦已死,乃授哈剌章中書平章政事,封申國公,分省大同;三寶奴知樞密院事。
  • 12.    《元史·卷一百三十八·列傳第二十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08-28]
  • 13.    《新元史·卷二百九·列傳第一百六 》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08-28]
  • 14.    《新元史》卷209《脱脱傳》:十三年二月,脱脱用右丞烏古孫良楨、右丞悟良哈台議,屯田京畿,以良楨等兼大司農卿,而自領大司農事。西至山,東至遷民鎮,南至保定、河間,北至檀、順等州,凡官地屯田,皆募江南農夫佃種之,歲大稔。故海運不通。而京師之食自足。
  • 15.    《元史》卷187《烏古孫良楨傳》:十三年,升左丞,兼大司農卿,仍同知經筵事。時中書參用非人,事多異同,不得一一如志。會軍餉不給,請與右丞悟良哈台主屯田,歲入二十萬石。
  • 16.    趙矢元,馮興盛 主編.新編中國通史綱要: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07:588-589
  • 17.    龔書鐸,劉德麟 主編.圖説天下 元: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6-06:166
  • 18.    白壽彝總主編;陳得芝 主編.中國通史 14 第8卷 中古時代 元時期 下: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06:1151-1165
  • 19.    中國曆代名人圖像多圖概覽  .浙江圖書館[引用日期2021-10-22]
  • 20.    《元史》卷183《蘇天爵傳》:元統元年,復拜監察御史,在官四閲月,章疏凡四十五上,自人君至於朝廷政令、稽古禮文、閭閻幽隱,其關乎大體、系乎得失者,知無不言。
  • 21.    《元史》卷184《韓元善傳》:十一年,丞相脱脱奏事內廷,以事關兵機,而元善及參知政事韓鏞皆漢人,使退避,勿與俱,由是遂與右丞玉樞虎兒吐華同分省彰德以給饋餉。
  • 22.    《國初羣雄事略·卷一》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1-11-22]
  • 23.    徐世信 編著.大同風采:中國旅遊出版社,1997-05:427
  • 24.    趙統 著.江陰曆史文化叢書 江陰明清學政: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10:383
  • 25.    《元史》卷138《脱脱傳》:二十六年,監察御史聖奴、也先、撒都失裏等復言:“奸邪構害大臣,以致臨敵易將,我國家兵機不振從此始,錢糧之耗從此始,盜賊縱橫從此始,生民之塗炭從此始。設使脱脱不死,安得天下有今日之亂哉!乞封一字王爵,定諡及加功臣之號。”朝廷皆是其言。然以國家多故,未及報而國亡。
  • 26.    《元史》卷43《順帝紀》:十二辛卯,絳州北方有紅氣如火蔽天。丙申,以中書平章政事定住為左丞相;宣政院使哈麻、永昌宣慰鎖南班併為中書平章政事,進階光祿大夫。監察御史袁賽因不花等劾奏:“脱脱出師三月,略無寸功,傾國家之財以為己用,半朝廷之官以為自隨。又其弟也先帖木兒,庸材鄙器,玷污清枱,綱紀之政不修,貪淫之心益著。”章三上,詔令也先帖木兒出都門聽旨,以宣徽使汪家奴為御史大夫。丁酉,詔以脱脱老師費財,已逾三月,坐視寇盜,恬不為意,削脱脱官爵,安置淮安路,弟御史大夫也先帖木兒安置寧夏路。
  • 27.    《庚申外史》捲上:秋八月二日,脱脱總天下兵,出征高郵,天下想望其來,兵圍高郵三日。中書右丞哈麻諷御史大夫,以老師費財彈擊脱脱。帝信其言,詔卸脱脱兵權,淮安安置,令樞密院老張代之。當是時脱脱權重,內握朝柄,外總兵馬,以指揮天下,天下希其有功。兵圍高郵,日事攻撃,矢石雨注,城中幾不支,日議降附,又恐罪在不赦;圍者亦指日收功,忽有詣旨來卸軍,軍中聞之皆大哭。當詔未開讀時,襲伯遂進曰:“始丞相出師時,親奉帝玉音,以為‘在後事體,朕再有密旨來’。今丞相在軍,止奉皇帝密旨,一意進取可也,詔書且勿聽。事既久,小人讒言自然明白矣。且‘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為是故也。”脱脱搖首曰:“不可。詔我而不從,是與帝相抗拒也。”遂從詔。大軍百萬,一時四散。先是,諸大臣子弟領軍從行者,哈麻歷告其家,陰遣人先來軍中白其長曰:“詔書且至,不即散者,當族誅。”故散之之遽如此。其散如無所附者,多從紅軍,如鐵甲軍入襄陽,號“鐵甲吳”者是也。脱脱在淮安一月,詔復使西行,鴆死於吐蕃境上。是時,高郵危困已甚,脱脱分兵定真州,平六合,及將攻徐、濠,遠近凜然,國勢漸張。而哈麻邪謀誤國,遂至危亡不救,可勝惜哉!
  • 28.    《元史》卷138《脱脱傳》:十四年,張士誠據高郵,屢招諭之不降。詔脱脱總制諸王諸省軍討之。黜陟予奪一切庶政,悉聽便宜行事;省台院部諸司,聽選官屬從行,稟受節制。西域、西番皆發兵來助。旌旗累千里,金鼓震野,出師之盛,未有過之者。師次濟寧,遣官詣闕里祀孔子,過鄒縣祀孟子。十一月,至高郵。辛未至乙酉,連戰皆捷。分遣兵平六合,賊勢大蹙。
  • 29.    《元史》卷138《脱脱傳》:先是,脱脱之西行也,別兒怯不花欲陷之死。哈麻屢言於帝,召還近地,脱脱深德之,至是引為中書右丞。而是時脱脱信用汝中柏,由左司郎中參議中書省事,平章以下見其議事莫敢異同,惟哈麻不為之下。汝中柏因譖之脱脱,改為宣政院使,位居第三,於是哈麻深銜之。哈麻嘗與脱脱議授皇太子冊寶禮,脱脱每言:“中宮有子,將置之何所?”以故久不行。脱脱將出師也,以汝中柏為治書侍御史,使輔也先帖木兒居中。汝中柏恐哈麻必為後患,欲去之。脱脱猶豫未決,令與也先帖木兒謀。也先帖木兒以其有功於己,不從。哈麻知之,遂譖脱脱於皇太子及皇后奇氏。會也先帖木兒方移疾家居,監察御史袁賽因不花等承哈麻風旨,上章劾之,三奏乃允;奪御史台印,出都門外聽旨,以汪家奴為御史大夫;而脱脱亦有淮安之命。
  • 30.    《元史》卷138《脱脱傳》:十三年三月,脱脱用左丞烏古孫良楨、右丞悟良哈台議,屯田京畿,以二人兼大司農卿,而脱脱領大司農事。西至西山,東至遷民鎮,南至保定、河間,北至檀、順州,皆引水利,立法佃種,歲乃大稔。
  • 31.    《元史》卷138《脱脱傳》:河決白茅堤,又決金堤,方數千裏,民被其患,五年不能塞。脱脱用賈魯計,請塞之,以身任其事。出告羣臣曰:“皇帝方憂下民,為大臣者職當分憂。然事有難為,猶疾有難治,自古河患即難治之疾也,今我必欲去其疾。”而人人異論,皆不聽。乃奏以賈魯為工部尚書,總治河防,使發河南北兵民十七萬役之,築決堤成,使復故道。凡八月,功成。事見《河渠志》。於是天子嘉其功,賜世襲答剌罕之號。又敕儒臣歐陽玄製《河平碑》以載其功。仍賜淮安路為其食邑,郡邑長吏聽其自用。
  • 32.    《元史》卷186《成遵傳》:先是,河決白茅,鄆城、濟寧皆為巨浸。或言當築堤以遏水勢,或言必疏南河故道以殺水勢,而漕運使賈魯言:“必疏南河,塞北河,使復故道。役不大興,害不能已。”廷議莫能決。乃命遵偕大司農禿魯行視河,議其疏塞之方以聞。十一年春,自濟寧、曹、濮、汴梁、大名,行數千裏,掘井以量地形之高下,測岸以究水勢之淺深,遍閲史籍,博採輿論,以謂河之故道,不可得復,其議有八。而丞相脱脱已先入賈魯之言,及遵與禿魯至,力陳不可,且曰:“濟寧、曹、鄆,連歲饑饉,民不聊生,若聚二十萬人於此地,恐後日之憂又有重於河患者。”脱脱怒曰:“汝謂民將反耶!”自辰至酉,辨論終不能入。
  • 33.    《元史》卷187《賈魯傳》:至正四年,河決白茅堤,又決金堤,並河郡邑,民居昏墊,壯者流離。帝甚患之,遣使體驗,仍督大臣訪求治河方略,特命魯行都水監。魯循行河道,考察地形,往復數千裏,備得要害,為圖上進二策:其一,議修築北堤,以制橫潰,則用工省;其一,議疏塞並舉,挽河東行,使復故道,其功數倍。會遷右司郎中,議未及竟。其在右司,言時政二十一事,皆見舉行。調都漕運使,復以漕事二十事言之,朝廷取其八事:一曰京畿和糴,二曰優恤漕司舊領漕户,三曰接連委官,四曰通州總治豫定委官,五曰船户困於壩夫,海運壞於壩户,六曰疏浚運河,七曰臨清運糧萬户府當隸漕司,八曰宣忠船户付本司節制。事未盡行。既而河水北侵安山,淪入運河,延袤濟南、河間,將隳兩漕司鹽場,實妨國計。九年,太傅、右丞相脱脱復相,論及河決,思拯民艱,以塞詔旨,乃集廷臣羣議,言人人殊。魯昌言:“河必當治。”復以前二策進,丞相取其後策,與魯定議,且以其事屬魯。
  • 34.    《元史》卷187《賈魯傳》:十一年四月,命魯以工部尚書、總治河防使,進秩二品,授以銀章,領河南、北諸路軍民,發汴梁、大名十有三路民一十五萬,廬州等戍十有八翼軍二萬供役,一切從事大小軍民官,鹹稟節度,便宜興繕。是月鳩工,七月鑿河成,八月決水故河,九月舟楫通,十一月諸埽諸堤成,水土工畢,河復故道,事見《河渠志》。……敕翰林丞旨歐陽玄製《河平碑》,以旌脱脱勞績,具載魯功……。
  • 35.    《元史》卷97《食貨志》:(至正)十一年,置寶泉提舉司,掌鼓鑄至正通寶錢、印造交鈔,令民間通用。行之未久,物價騰踴,價逾十倍。又值海內大亂,軍儲供給,賞賜犒勞,每日印造,不可數計。舟車裝運,軸轤相接,交料之散滿人間者,無處無之。昏軟者不復行用。京師料鈔十錠,易鬥粟不可得。既而所在郡縣,皆以物貨相貿易,公私所積之鈔,遂俱不行,人視之若弊楮,而國用由是遂乏矣。
  • 36.    《元史》卷97《食貨志》:至正十年,右丞相脱脱欲更鈔法,乃會中書省、樞密院、御史台及集賢、翰林兩院官共議之。先是,左司都事武祺嘗建言云:“鈔法自世祖時已行之後,除撥支料本、倒易昏鈔以布天下外,有合支名目,於寶鈔總庫料鈔轉撥,所以鈔法疏通,民受其利。比年以來,失祖宗元行鈔法本意。不與轉撥,故民間流轉者少,致偽鈔滋多。”遂準其所言,凡合支名目,已於總庫轉支。至是,吏部尚書偰哲篤及武祺,俱欲迎合丞相之意。偰哲篤言更鈔法,以楮幣一貫文省權銅錢一千文為母,而錢為子。眾人皆唯唯,不敢出一語,惟集賢大學士兼國子祭酒呂思誠獨奮然曰:“中統、至元自有母子,上料為母,下料為子。比之達達人乞養漢人為子,是終為漢人之子而已,豈有故紙為父,而以銅為過房兒子者乎!”一坐皆笑。思誠又曰:“錢鈔用法,以虛換實,其致一也。今歷代錢及至正錢,中統鈔及至元鈔、交鈔,分為五項,若下民知之,藏其實而棄其虛,恐非國之利也。”偰哲篤、武祺又曰:“至元鈔多偽,故更之爾。”思誠曰:“至元鈔非偽,人為偽爾,交鈔若出,亦有偽者矣。且至元鈔猶故戚也,家之童稚皆識之矣。交鈔猶新戚也,雖不敢不親,人未識也,其偽反滋多爾。況祖宗成憲,豈可輕改。”偰哲篤曰:“祖宗法弊,亦可改矣。”思誠曰:“汝輩更法,又欲上誣世皇,是汝又欲與世皇爭高下也。且自世皇以來,諸帝皆諡曰孝,改其成憲,可謂孝乎?”武祺又欲錢鈔兼行,思誠曰:“錢鈔兼行,輕重不倫,何者為母,何者為子?汝不通古今,道聽途説,何足以行,徒以口舌取媚大臣,可乎?”偰哲篤曰:“我等策既不可行,公有何策?”思誠曰:“我有三字策,曰行不得,行不得。”又曰:“丞相勿聽此言。如向日開金口河,成則歸功汝等,不成則歸罪丞相矣。”脱脱見其言直,猶豫未決。御史大夫也先帖木兒言曰:“呂祭酒言有是者,有非者,但不當坐廟堂高聲厲色。若從其言,此事終不行耶!”明日,諷御史劾之,思誠歸卧不出,遂定更鈔之議而奏之。
  • 37.    《元史》卷97《食貨志》:下詔雲:“朕聞帝王之治,因時制宜,損益之方,在乎通變。惟我世祖皇帝,建元之初,頒行中統交鈔,以錢為文,雖鼓鑄之規未遑,而錢幣兼行之意已具。厥後印造至元寶鈔,以一當五,名曰子母相權,而錢實未用。歷歲滋久,鈔法偏虛,物價騰踴,奸偽日萌,民用匱乏。爰詢廷臣,博採輿論,僉謂拯弊必合更張。其以中統交鈔壹貫文省權銅錢一千文,準至元寶鈔二貫,仍鑄至正通寶錢與歷代銅錢並用,以實鈔法。至元寶鈔,通行如故。子母相權,新舊相濟,上副世祖立法之初意。”
  • 38.    《元史》卷138《脱脱傳》:吏部尚書偰哲篤建言更造至正交鈔,脱脱信之,詔集樞密院、御史台、翰林、集賢院諸臣議之,皆唯唯而已,獨祭酒呂思誠言其不可,脱脱不悦。既而終變鈔法,而鈔竟不行。事見思誠傳。
  • 39.    《元史》卷138《脱脱傳》:八年,命脱脱為太傅,提調宮傅,綜理東宮之事。九年,朵兒只、太平皆罷相,遂詔脱脱復為中書右丞相,賜上尊、名馬、襲衣、玉帶。脱脱既復入中書,恩怨無不報。時開端本堂,皇太子學於其中,命脱脱領端本堂事。又提調阿速、欽察二衞、內史府、宣政院、太醫院事。
  • 40.    《元史》卷138《脱脱傳》:七年,別兒怯不花為右丞相,以宿憾譖其父馬紥兒台。詔徙甘肅。脱脱力請俱行,在道則閲騎乘廬帳,食則視其品之精粗。及至其地,馬紥兒台安之。復移西域撒思之地,至河,召還甘州就養。十一月,馬紥兒台薨。帝念脱脱勳勞,召還京師。
  • 41.    《元史》卷138《脱脱傳》:四年閏月,領宣政院事。諸山主僧請復僧司,且曰:“郡縣所苦,如坐地獄。”脱脱曰:“若復僧司,何異地獄中復置地獄邪?”時有疾漸羸,且術者亦言年月不利,乃上表辭位。帝不允,表凡十七上,始從之。有旨封鄭王,食邑安豐,賞賚鉅萬,俱辭不受。乃賜松江田,為立稻田提領所以領之。
  • 42.    《元史》卷138《脱脱傳》:是時,其伯父伯顏為中書右丞相,既誅唐其勢,益無所忌,擅爵人,赦死罪,任邪佞,殺無辜,諸衞精兵收為己用,府庫錢帛聽其出納。帝積不能平。脱脱雖幼養於伯顏,常憂其敗,私請於其父曰:“伯父驕縱已甚,萬一天子震怒,則吾族赤矣。曷若於未敗圖之。”其父以為然,復懷疑久未決。質之直方,直方曰:“《傳》有之,‘大義滅親’。大夫但知忠於國家耳,餘復何顧焉。”當是時,帝之左右前後皆伯顏所樹親黨,獨世傑班、阿魯為帝腹心,日與之處。脱脱遂與二人深相結納。而錢唐楊瑀嘗事帝潛邸,為奎章閣廣成局副使,得出入禁中,帝知其可用,每三人論事,使瑀參焉。
  • 43.    《庚申外史》捲上:伯顏與太皇太后謀立燕帖古思而廢帝,其侄脱脱頗聞其謀,竊以告其師吳直方行可,教之以密告於帝,令帝知而預為防。
  • 44.    《元史》卷138《脱脱傳》:五年秋,車駕留上都,伯顏時出赴應昌。脱脱與世傑班、阿魯謀欲御之東門外,懼弗勝而止。會河南範孟矯殺省臣,事連廉訪使段輔,伯顏風台臣言漢人不可為廉訪使。時別兒怯不花亦為御史大夫,畏人之議己,辭疾不出,故其章未上。伯顏促之急,監察御史以告脱脱。脱脱曰:“別兒怯不花位吾上,且掌印,我安敢專邪?”別兒怯不花聞之懼,且將出。脱脱度不能遏,謀於直方。直方曰:“此祖宗法度,決不可廢,盍先為上言之?”脱脱入告於帝,及章上,帝如脱脱言。伯顏知出於脱脱,大怒,言於帝曰:“脱脱雖臣之子,其心專佑漢人,必當治之。”帝曰:“此皆朕意,非脱脱罪也。”及伯顏擅貶宣讓、威順二王,帝不勝其忿,決意逐之。一日,泣語脱脱,脱脱亦泣下,歸與直方謀。直方曰:“此宗社安危所繫,不可不密。議論之際,左右為誰?”曰:“阿魯及脱脱木兒。”直方曰:“子之伯父,挾震主之威,此輩苟利富貴,其語一泄,則主危身戮矣。”脱脱乃延二人於家,置酒張樂,晝夜不令出。遂與世傑班、阿魯議,候伯顏入朝禽之。戒衞士嚴宮門出入,螭坳悉為置兵。伯顏見之大驚,召脱脱責之。對曰:“天子所居,防禦不得不爾。”伯顏遂疑脱脱,益增兵自衞。
  • 45.    《元史》卷138《脱脱傳》:六年二月,伯顏請太子燕帖古思獵於柳林。脱脱與世傑班、阿魯合謀以所掌兵及宿衞士拒伯顏。戊戌,遂拘京城門鑰,命所親信列布城門下。是夜,奉帝御玉德殿,召近臣汪家奴、沙剌班及省院大臣先後入見,出五門聽命。又召瑀及江西範匯入草詔,數伯顏罪狀。詔成,夜已四鼓,命中書平章政事只兒瓦歹齎赴柳林。己亥,脱脱坐城門上,而伯顏亦遣騎士至城下問故。脱脱曰:“有旨逐丞相。”伯顏所領諸衞兵皆散,而伯顏遂南行。詳見《伯顏傳》中。事定,詔以馬紥兒台為中書右丞相;脱脱知樞密院事,虎符,忠翊衞親軍都指揮使,提調武備寺、阿速衞千户所,兼紹熙等處軍民宣撫都總使、宣忠兀羅思護衞親軍都指揮使司達魯花赤、昭功萬户府都總使。十月,馬紥兒台移疾辭相位,詔以太師就第。
  • 46.    《元史》卷138《伯顏傳》:六年二月,伯顏自領兵衞,請帝出田。脱脱告帝託疾不往。伯顏固請太子燕帖古思出次柳林。脱脱欲有所為,遂與世傑班、阿魯合議,白於帝。戊戌,脱脱悉拘門鑰,受密旨領軍,阿魯、世傑班侍帝側傳命。是夜,帝御玉德殿,主符檄,發號令,詳見《脱脱傳》。中夜二鼓,遣太子怯薛月可察兒率三十騎抵太子營,取之入城,夜半見帝。四鼓,命只兒瓦歹奉詔往柳林,出伯顏為河南行省左丞相。己亥,伯顏遣人來城下問故。脱脱倨城門上宣言,有旨黜丞相一人,諸從官無罪,可各還本衞。伯顏奏乞陛辭,不許,遂行。……三月辛未,詔徙南恩州陽春縣安置,病死於龍興路驛舍。
  • 47.    《元史·卷一百八十七·列傳第七十四》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1-12-31]
  • 48.    英烈傳:專朝政羣奸致亂 脱脱計害芝麻李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1-12-31]
  • 49.    劍橋中國遼西夏金元史:脱脱及其對抗勢力,1340—1355年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12-31]
  • 50.    畢沅.《續資治通鑑》:中華書局,1957年:第5654頁
  • 51.    《清史稿·卷八十四·志五十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6-10]
  • 52.    何喬新:《椒丘集》卷八。
  • 53.    陳邦瞻著、張溥評.《元史紀事本末》:商務印書館,1935年:第147-148、156頁
  • 54.    歐陽玄:《圭齋文集》卷十三,《再命出師詔》:朕承國家隆平之運,四方無虞,民不識兵,士不講武,於茲有年矣。不謂邇者河南反賊弄兵構難,荼毒蒸黎,用是前歲大丞相脱脱請自出徵,一戰平徐。朕惟股肱大臣,宜朝夕在朕左右,亟命召還,分將致討,豈謂因循遷玩,倏經二年,湖廣荊襄雖嘗克復,餘賊逋誅,負固恣睢,致使軍士暴露日久,吾民供給困繁,愁嘆怨嗟,徹於朕聽。朕不遑寧處,乃命脱脱以答剌罕、太師、中書右丞相分省於外,總督諸該軍馬,振其威武,刻日進兵,殄賊安民,以釋朕慮。凡將士用命者賞,不用命者誅,賊眾來降者赦,旅拒者戮。於戲!朕與丞相共理天下者也,天下多故,朕軫其憂,相任其勞,理所必致。汝往欽哉!
  • 55.    張其昀主編.《元史》第4冊:“國防研究院”、中華大典編印會,1967年:第126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