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脆(讀音:cuì)為現代漢語一級字 [3]  。部首為月。最早見於小篆 [4] 
本義指不堅韌、易碎裂的,也引申為柔弱,或指爽快等義。
中文名
拼    音
cuì
部    首
字    碼
U+8106
五    筆
eqdb
倉    頡
BNMU
鄭    碼
QRGY
筆    順
撇,橫折鈎,橫,橫,撇,橫折,橫,撇,橫折鈎,豎彎鈎
字義1
容易折斷破碎
字義2
(較硬的食物)容易咬碎又爽口
字義3
微弱,脆弱
字義4
説話做事爽利痛快
注    音
ㄘㄨㄟˋ

文字源流

會意兼形聲字,從月,絕省聲,也兼顧表聲 [4]  。本字為“脃”,現行的“脆”原為異體字 [5]  ,是由“脃”訛寫而來的 [7] 
今國家之標準以“脆”為正體字,本字“脃”為異體字 [6] 

基本字義

1. 不堅韌、易碎裂。
如:“脆骨”
《説文解字.肉部》:“脆,小軟易斷也。”
2.食物酥脆,易咬碎。
如:“香脆可口”。
《韓非子.揚搉》:“夫香美脆味,厚酒肥肉,甘口而病形。”
3.柔弱。
如:“脆弱”
《晉書.卷三三.列傳.石苞》:“吳人輕脆,終無能為。”
4. 聲音清越響亮。
如:“清脆”
宋.蘇軾《舟中聽大人彈琴》:“微音淡弄忽變轉,數聲浮脆如笙簧。”
5. 行事爽快、不拖泥帶水。
如:《孽海花》第二七回:“乾脆的説一句,老佛爺和萬歲爺打吵子,大婚後才起的。” [8] 
[2] 

常見詞組

清脆,乾脆,脆弱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廣韻》俗脃字。 [1] 

《康熙字典》
【未集下】【肉】 脃·康熙筆畫:12 ·部外筆畫:6
【唐韻】【集韻】【韻會】此芮切,音毳。【説文】小耎易斷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夫角之末,遠於而不休於氣,是故脃,脃故欲其柔也。【管子·事語篇】無委致圍,城脃致衝。【註】脃,不堅也。
又【博雅】脃,欲也。
又【正字通】輕也。【後漢·許荊傳】郡濵南州,風俗脃薄。
又【集韻】促絕切,音膬。
又蒼沒切,音猝。義同。
又【韻補】叶音歠。【左思·魏都賦】肖貌蕞陋,稟質遳脃。巷無杼首,裏罕耆耊。 【廣韻】俗作脆。 [9] 
《説文解字》
【卷四】【肉】
『説文解字』
小耎易斷也。從肉從絕省。此芮切
『説文解字注』
脃,小耎易斷也。七發曰。甘脃肥膿。魏都賦。稟質遳脃。作脆者、誤也。從肉。絕省聲。形聲包㑹意也。易斷,故從絕省。此芮切。十五部。

音韻方言

國際音標 tsʰuei˥˧ 日語讀音 MOROI
客家話 [海陸腔] cui5 [客英字典] tsioi5 cui5 ce5 coi5 [台灣四縣腔] cui5 [梅縣腔] coi5 cioi5粵語 ceoi3 [9]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