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脂肪酸氧化

鎖定
脂肪酸氧化(fatty acid oxidation),是指在有氧情況下,脂肪酸在體內分解成CO2和H2O並釋放大量能量的過程 [3] 
油脂水解產生的甘油和脂肪酸在供氧充足的條件下,可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並釋放出大量能量供機體利用,在體內脂肪酸氧化以肝和肌肉最為活躍,而在神經組織中極為低下。
中文名
脂肪酸氧化
氧化方式
β-氧化和特殊氧化方式
過    程
活化、轉移、β氧化
存在於
肝和肌肉神經組織
來    源
油脂水解
英    文
fatty acid oxidation

脂肪酸氧化內容簡介

脂肪酸氧化概述

中文名稱:脂肪酸氧化
脂肪酸氧化的方式有β-氧化和特殊氧化方式。特殊氧化方式有:丙酸氧化、α-氧化、ω-氧化不飽和脂肪酸氧化。

脂肪酸氧化過程

過程可概括為活化、轉移、β氧化及最後經三羧酸循環被徹底氧化生成CO2和H2O並釋放能量幾階段。
(1)脂肪酸的活化:脂肪酸的氧化首先須被活化,在ATPCoA-SH、Mg2+存在下,脂肪酸由位於內質網線粒體外膜脂酰CoA合成酶催化生成脂酰CoA。活化的脂肪酸不僅為一高能化合物,而且水溶性增強,因此提高了代謝活性。
(2)脂酰CoA的轉移:脂肪酸活化是在胞液中進行的,而催化脂肪酸氧化的酶系又存在於線粒體基質內,故活化的脂酰CoA必須先進入線粒體才能氧化,但已知長鏈脂酰輔酶A是不能直接透過線粒體內膜的,因此活化的脂酰CoA要藉助L-肉鹼L-carnitine),即L-3-羥基-4-三甲基銨丁酸,而被轉運入線粒體內,在線粒體內膜的外側及內側分別有肉鹼脂酰轉移酶I和酶Ⅱ,兩者為同工酶。位於內膜外側的酶Ⅰ,促進脂酰CoA轉化為脂酰肉鹼,後者可藉助線粒體內膜上的轉位酶(或載體),轉運到內膜內側,然後,在酶Ⅱ催化下脂酰肉鹼釋放肉鹼,後又轉變為脂酰CoA.這樣原本位於胞液的脂酰CoA穿過線粒體內膜進入基質而被氧化分解。一般10個碳原子以下的活化脂肪酸不需經此途徑轉運,而直接通過線粒體內膜進行氧化。
(3)脂酰CoA的β氧化:脂酰CoA進入線粒體基質後,在脂肪酸β氧化酶系催化下,進行脱氫、加水,再脱氫及硫解4步連續反應,最後使脂酰基斷裂生成一分子乙酰CoA和一分子比原來少了兩個碳原子的脂酰CoA.因反應均在脂酰CoA烴鏈的α,β碳原子間進行,最後β碳被氧化成酰基,故稱為β氧化。
(4)硫解:在β-酮脂酰CoA硫解酶(β-ketoacyl-CoA thiolase)作用下,β-酮脂酰CoA被一分子CoA所分解,生成一分子乙酰CoA和一分子比原來少兩個碳原子的脂酰CoA。少了兩個碳原子的脂酰CoA,可再次進行脱氫、水化、再脱氫和硫解反應,每經歷上述幾步後即脱下一個二碳單位(乙酰CoA)。 [1] 

脂肪酸氧化氧化方式

脂肪酸氧化β-氧化

概述
氧化方式 氧化方式
脂肪酸的β-氧化 肝和肌肉是進行脂肪酸氧化最活躍的組織,其最主要的氧化形式是β-氧化。此過程可分為活化,轉移,β-氧化共三個階段。
在肝臟中,脂肪酸經β-氧化作用生成乙酰輔酶A。2分子乙酰輔酶A可縮合生成乙酰乙酸。乙酰乙酸可脱羧生成丙酮,也可還原生成β-羥丁酸。乙酰乙酸、β-羥丁酸和丙酮總稱為酮體。
β-氧化前提
1、脂肪酸的活化
葡萄糖一樣,脂肪酸參加代謝前也先要活化。其活化形式是硫酯——脂肪酰CoA,催化脂肪酸活化的酶是脂酰CoA合成酶(acyl CoA synthetase)。
活化後生成的脂酰CoA極性增強,易溶於水;分子中有高能鍵、性質活潑;是酶的特異底物,與酶的親和力大,因此更容易參加反應。
脂酰CoA合成酶又稱硫激酶,分佈在胞漿中、線粒體膜和內質網膜上。胞漿中的硫激酶催化中短鏈脂肪酸活化;內質網膜上的酶活化長鏈脂肪酸,生成脂酰CoA,然後進入內質網用於甘油三酯合成;而線粒體膜上的酶活化的長鏈脂酰CoA,進入線粒體進入β-氧化。
2、脂酰CoA進入線粒體
催化脂肪酸β-氧化的酶系在線粒體基質中,但長鏈脂酰CoA不能自由通過線粒體內膜,要進入線粒體基質就需要載體轉運,這一載體就是肉毒鹼(carnitine),即3-羥-4-三甲氨基丁酸
長鏈脂肪酰CoA和肉毒鹼反應,生成輔酶A和脂酰肉毒鹼,脂肪酰基與肉毒鹼的3-羥基通過酯鍵相連接。催化此反應的酶為肉毒鹼脂酰轉移酶(carnitine acyl transferase)。線粒體內膜的內外兩側均有此酶,系同工酶,分別稱為肉毒鹼脂酰轉移酶I和肉毒鹼脂酰轉移酶Ⅱ。酶Ⅰ使胞漿的脂酰CoA轉化為輔酶A和脂肪酰肉毒鹼,後者進入線粒體內膜,同時酶Ⅰ將一分子基質中的肉鹼轉運至線粒體內膜外。位於線粒體內膜內側的酶Ⅱ又使脂肪酰肉毒鹼轉化成肉毒鹼和脂酰CoA,肉毒鹼重新發揮其載體功能,脂酰CoA則進入線粒體基質,成為脂肪酸β-氧化酶系的底物。
長鏈脂酰CoA進入線粒體的速度受到肉毒鹼脂酰轉移酶Ⅰ和酶Ⅱ的調節,酶Ⅰ受丙二酰CoA抑制,酶Ⅱ受胰島素抑制。丙二酰CoA是合成脂肪酸的原料,胰島素通過誘導乙酰CoA羧化酶的合成使丙二酰CoA濃度增加,進而抑制酶Ⅰ。可以看出胰島素對肉毒鹼脂酰轉移酶Ⅰ和酶Ⅱ有間接或直接抑制作用。飢餓或禁食時胰島素分泌減少,肉毒鹼脂酰轉移酶Ⅰ和酶Ⅱ活性增高,轉移的長鏈脂肪酸進入線粒體氧化供能
β-氧化過程
脂酰CoA在線粒體基質中進入β氧化要經過四步反應,即脱氫、加水、再脱氫和硫解,生成一分子乙酰CoA和一個少兩個碳的新的脂酰CoA。
第一步脱氫(dehydrogenation)反應由脂酰CoA脱氫酶活化,輔基為FAD,脂酰CoA在α和β碳原子上各脱去一個氫原子生成具有反式雙鍵的α,β-烯脂肪酰輔酶A
第二步加水(hydration)反應由烯酰CoA水合酶催化,生成具有L-構型的β-羥脂酰CoA。
第三步脱氫反應是在β-羥脂肪酰CoA脱飴酶(輔酶NAD+)催化下,β-羥脂肪酰CoA脱氫生成β酮脂酰CoA。
第四步硫解(thiolysis)反應由β-酮硫解酶催化,β-酮酯酰CoA在α和β碳原子之間斷鏈,加上一分子輔酶A生成乙酰CoA和一個少兩個碳原子的脂酰CoA。
上述四步反應與TCA循環中由琥珀酸延胡索酸蘋果酸生成草酰乙酸的過程相似,只是β-氧化的第四步反應是硫解,而草酰乙酸的下一步反應是與乙酰CoA縮合生成檸檬酸
長鏈脂酰CoA經上面一次循環,碳鏈減少兩個碳原子,生成一分子乙酰CoA,多次重複上面的循環,就會逐步生成乙酰CoA。
從上述可以看出脂肪酸的β-氧化過程具有以下特點。首先要將脂肪酸活化生成脂酰CoA,這是一個耗能過程。中、短鏈脂肪酸不需載體可直拉進入線粒體,而長鏈脂酰CoA需要肉毒鹼轉運。β-氧化反應在線粒體內進行,因此沒有線粒體的紅細胞不能氧化脂肪酸供能。β-氧化過程中有FADH2和NADH+H+生成,這些氫要經呼吸鏈傳遞給氧生成水,需要氧參加,乙酰CoA的氧化也需要氧。因此,β-氧化是絕對需氧的過程。
脂肪酸β-氧化的生理意義 脂肪酸β-氧化是體內脂肪酸分解的主要途徑,脂肪酸氧化可以供應機體所需要的大量能量,以十六個碳原子飽和脂肪酸硬脂酸為例,其β-氧化的總反應為:
CH3(CH2)14COSCoA+7NAD++7FAD+HSCoA+7H2O——→8CH3COSCoA+7FADH2+7NADH+7H+??
7分子FADH2提供7×1.5=10.5分子ATP,7分子NADH+H+提供7×2.5=17.5分子ATP,8分子乙酰CoA完全氧化提供8×10=80個分子ATP,因此一分子軟脂酸完全氧化生成CO2和H2O,共提供108分子ATP。軟脂酸的活化過程消耗2分子ATP,所以一分子軟脂酸完全氧化可淨生成106分子ATP。脂肪酸氧化時釋放出來的能量約有40%為機體利用合成高能化合物,其餘60%以熱的形式釋出,熱效率為40%,説明機體能很有效地利用脂肪酸氧化所提供的能量。
脂肪酸β-氧化也是脂肪酸的改造過程,機體所需要的脂肪酸鏈的長短不同,通過β-氧化可將長鏈脂肪酸改造成長度適宜的脂肪酸,供機體代謝所需。脂肪酸β-氧化過程中生成的乙酰CoA是一種十分重要的中間化合物,乙酰CoA除能進入三羧酸循環氧化供能外,還是許多重要化合物合成的原料,如酮體、膽固醇類固醇化合物。

脂肪酸氧化丙酸氧化

奇數碳原子脂肪酸,經過β-氧化除生成乙酰CoA外還生成一分子丙酰CoA,某些氨基酸異亮氨酸蛋氨酸蘇氨酸分解代謝過程中有丙酰CoA生成,膽汁酸生成過程中亦產生丙酰CoA。丙酰CoA經過羧化反應和分子內重排,可轉變生成琥珀酰CoA,可進一步氧化分解,也可經草酰乙酸異生成糖的反應過程

脂肪酸氧化α-氧化

過氧化物酶體中的支鏈脂肪酸(植烷酸)的α-氧化 過氧化物酶體中的支鏈脂肪酸(植烷酸)的α-氧化 [2]
脂肪酸在微粒體中由加單氧酶脱羧酶催化生成α-羥脂肪酸或少一個碳原子的脂肪酸的過程稱為脂肪酸的α-氧化。長鏈脂肪酸由加單氧酶催化、由抗壞血酸或四氫葉酸供氫體在O2和Fe2+參與下生成α-羥脂肪酸,這是腦苷脂硫脂的重要成分,α-羥脂肪酸繼續氧化脱羧就生成奇數碳原子脂肪酸。α-氧化障礙者不能氧化植烷酸(phytanic acid,3,7,11,15-四甲基十六烷酸)。

脂肪酸氧化ω-氧化

內質網中脂肪酸的ω-氧化 內質網中脂肪酸的ω-氧化
脂肪酸的ω-氧化是在肝微粒體中進行,由加單氧酶催化的。首先是脂肪酸的ω碳原子羥化生成ω-羧脂肪酸,再經ω醛脂肪酸生成α,ω-二羧酸,然後在α-端或ω-端活化,進入線粒體進入β-氧化,最後生成琥珀酰CoA。

脂肪酸氧化不飽和脂肪酸氧化

脂肪酸的ω-氧化反應過程示意圖 脂肪酸的ω-氧化反應過程示意圖
體內約有1/2以上的脂肪酸是不飽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食物中也含有不飽和脂肪酸。這些不飽和脂肪酸的雙鍵都是順式的,它們活化後進入β-氧化時,生成3-順烯脂酰CoA,此時需要順-3反-2異構酶催化使其生成2-反烯脂酰CoA以便進一步反應。2-反烯脂酰CoA加水後生成D-β-羥脂酰CoA,需要β-羥脂酰CoA差向異構酶催化,使其由D-構型轉變成L-構型,以便再進行脱氧反應(只有L-β-羥脂酰CoA才能作為β-羥脂酰CoA脱氫酶的底物)。
不飽和脂肪酸完全氧化生成CO2和H2O時提供的ATP少於相同碳原子數的飽和脂肪酸
生成的α,ω-二羧酸可從兩端進行β-氧化作用而降解。動物體內的十二碳以下的脂肪酸常常通過ω-氧化途徑進行降解;植物體內的在ω-端具有含氧基團(羥基、醛基羧基)的脂肪酸大多也是通過ω-氧化作用生成的,這些脂肪酸常常是角質層細胞壁的組成成分;一些需氧微生物能將烴或脂肪酸迅速降解成水溶性產物,這種降解過程首先要進行ω-氧化作用,生成二羧基脂肪酸後再通過b-氧化作用降解,如海洋中的某些浮游細菌可降解海面上的浮油,其氧化速率可高達0.5克/天/平方米。
參考資料
  • 1.    張洪淵.生物化學(第三版):四川大學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三版:324-325
  • 2.    David L. Nelson & Michael M. Cox.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 SEVENTH EDITION.:W. H. Freeman and Company,2017.
  • 3.    脂肪酸氧化-學術百科  .知網空間[引用日期2023-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