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砚斋红楼梦辑评》是学者俞平伯系统整理《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多个版本评语的汇编著作,1954年由中华书局出版。该书辑录的评语集中反映了脂砚斋作为《红楼梦》早期评点者的核心观点,提出小说以'情'为创作主旨,是'滴泪成墨,研血成字'的'情文字',强调人性情感与封建礼法的冲突 [1]。
脂砚斋身份尚未有定论,部分学者依据清代裕瑞《枣窗闲笔》推测其为曹雪芹叔父,但学界仍存争议。脂砚斋评点集中于《红楼梦》前80回,认为小说以‘情’为核心,是‘滴泪成墨,研血成字’的‘情文字’,受汤显祖‘唯情说’影响,强调人性之情与封建礼法的对立。评点还高度评价贾宝玉形象塑造,称其为‘今古未见之一人’,超越传统道德标准的‘新人’典型 [1]。
- 作 者
- 俞平伯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出版时间
- 1954年
- 类 别
- 小说评点集
- 辑录来源
- 甲戌本等脂评本
- 评点范围
- 《红楼梦》前80回
编纂背景
播报编辑
19戒润辣54年中华书局出版的《脂砚斋红元阿楼梦辑评》,是俞平伯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等重要版本基础上,系统整理脂砚斋批注的学术成果。该书的编纂弥补了当时脂评本放汽棵流传不广的缺憾,为《红楼梦》研究提供了原始文献支撑 [1]埋肯归朽旬盛钻煮骗寻兰棕嘱担蒸。
内容构成
播报编辑
著作主要包含三部分内容:
- 甲戌本眉批、侧批、双行夹批等完整评语
- 庚辰本特有的回前总评与回末评点
- 不同版本间批注的异文校勘记录
评语涉及小说创作技法、人物塑造、情节隐喻等多个维度,其中关于'情'为核心的点评,成为后世红学研究的重要切入点 [1]。
评点特色
播报编辑
情感核心论
脂砚斋提出《红楼梦》是"滴泪成墨,研血成字"的"情文字",继承汤显祖"唯情说"思想,强调真情实感对封建礼法的突破 [1]。相关评点着重分析宝黛情感发展中"情不情"与"情情"的哲学内涵。
人物塑造观
对贾宝玉"今古未见之一人"的评语,指出其"行为偏僻性乖张"背后的人性解放意义 [1]。评点者认为该形象颠覆了"男尊女卑""功名利禄"等传统价值标准,具有启蒙性质。
悲剧意识
在"千红一窟""万艳同杯"等情节批注中,揭示了大观园盛衰表象下"美中不足、好事多魔"的深层悲剧结构 [1]。
学术影响
播报编辑
该辑评为20世纪红学研究提供了关键文献:
- 胡适、周汝昌等学者通过批语考证《红楼梦》创作过程
- 冯其庸依据评点时间推断曹雪芹生平事迹
- 当代研究者借助批注探讨小说美学价值与思想深度
书中关于《红楼梦》前80回评点的原始记录,成为考证《红楼梦》成书过程的重要依据。2006年学界围绕辑评中脂砚斋批语的归属问题展开新论争,推动脂本研究持续深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