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脂,通用規範一級字(常用字 [3]  。此字最早字形見於戰國文字。本義是動植物的油脂,也有脂膏、塗物等含義。 [1] 
中文名
拼    音
zhī
部    首
五    筆
exjg
倉    頡
bpa
鄭    碼
qrk
字    級
一級字(編號:1995) [3] 
平水韻
平聲·四支 [2] 
注    音
四角號碼
72261
筆順編號
3511352511
總筆畫
10
部外筆畫
6
統一碼
基本區 U+8102
字形結構
左右結構

字源演變

字源演變 字源演變
形聲字。小篆從肉(月),旨聲,隸變後楷書寫作“脂”。《説文》:“脂,戴角者脂,無角者膏。從肉,旨聲。”《周禮·考工記·梓人》:“天下之大獸五,脂者,膏者,臝者,羽者,鱗者。”鄭玄注:“脂,牛羊屬。膏,豕屬。”其實,統言之,脂、膏無別,可泛指油脂、油膏。《大戴禮記·易本命》:“有羽者脂。”是無角者亦可稱脂。《玉篇·肉部》:“脂,脂膏也。”《國語·越語上》:“勾踐載稻與脂於舟以行。”韋昭注:“脂,膏也。”用為動詞,指用脂膏塗物。《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巾車脂轄。”郭店楚簡《唐虞之道》11:“順乎脂膚血氣之情。”“脂”用其本義。睡虎地秦簡《秦律十八種》28:“官有錢者自為買脂膠。”脂膠蓋潤滑類油脂。 [4] 

詳細釋義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名詞
潤滑脂
grease

複合皂基脂;非皂基脂;耐寒脂;耐壓脂;防鏽脂;軸用脂
胭脂
rouge
邀人傅脂粉,不自着羅衣。——王維《西施詠

油脂;油膏

脂,脂膏也。——《玉篇·肉部》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詩·衞風·碩人

像油脂的滲出物;排泄物

楓脂入地為琥珀。——唐·段成式《西陽雜俎·廣知》
多儲膏油松脂薪葦於其上。——《資治通鑑·唐德宗建中四年》

用油膏塗物

載脂載舝,還車言邁。——《詩·邶風·泉水
爾之亟行,遑脂爾車。——《小雅·何人斯

有角動物的油質

天下之大獸五:脂者,膏者,臝者,羽者,鱗者。——《周禮·考工記·梓人》

含脂的化妝品,特指胭脂

脂,砥也,著面柔滑如砥石也。唇脂以丹作之,象唇赤也。——《釋名·釋首飾》
故善毛薔、西施之美,無益吾面,用脂澤粉黛,則倍其初。——《韓非子·顯學


脂氏,見《姓苑》。《魏志》中散大夫脂習,哭孔融者,京兆人。——《通志·氏族略五》

同指,手指

指,《説文》:手指也。或從肉。——《集部·旨解》

動詞
塗油使潤滑
oil
我車已載脂。——杜甫《赤谷》

俸祿優厚

錯於靈蓍,焯於龜資,出泥入脂。——《太玄·童》

阿諛

以戒文人貳心而脂辭者。——明·王世貞《濟安侯廟記》
[1]  [5]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四】【肉部】旨夷切
戴角者脂,無角者膏。從肉旨聲。 [6] 

説文解字注

戴角者脂。無角者膏。《大戴·易本命》曰:“戴角者無上齒”,謂牛無上齒,觸而不噬也,“無角者膏而無前齒,”謂豕屬也,無前齒者,齒盛於後不用前,“有羽者脂而無後齒”,羽當為“角”,謂羊屬也,齒盛於前不任後。《考工記》鄭注曰:“脂者牛羊屬,膏者豕屬”,《內則》注曰:“肥凝者為脂,釋者為膏。”按上文膏系之人,則脂系之禽,此人物之辨也。有角、無角者各異其名,此物中之辨也。釋膏以脂,禽亦曰膏,《周禮》香臊腥羶皆曰膏,此皆統言不別也。
從肉。旨聲。旨夷切,十五部。 [7] 

康熙字典

《唐韻》旨夷切。《集韻》《韻會》蒸夷切。《正韻》旨而切,並音祗。《説文》:戴角者脂,無角者膏。《正字通》:禽獸腴也,凝者為脂,釋者為膏。《詩·衞風》膚如凝脂。傳:如脂之凝。《史記·貨殖傳》:販脂,辱處也。
又《釋名》:脂,砥也。著面柔滑如砥石也。 
又《博雅》:人二月而脂。《前漢·五行志》:在人腹中肥而包裹心者,脂也。 
又《正字通》:燕脂,以紅藍花汁凝脂為之,燕國所出。後人用為口脂。《釋名》:唇脂,以丹作之,象唇赤也。
又以喻榮祿也。揚子《太玄經》:出泥入脂。注:脂,榮祿也。卜從洿泥之中出,求榮祿之處也。
又用以利物曰脂。《詩·邶風》:載脂載舝。傳:脂舝其車,以還我行也。
又鳥名。《爾雅·釋鳥》:桑扈,竊脂。注:俗謂之靑雀,觜曲,食肉,好盜脂膏,因名竊脂。《詩·小雅》:交交桑扈。傳:桑扈,竊脂也。
又草名。《抱朴子·僊藥卷》:玉脂芝,生於有玉之山,常居懸危之處。 
又《正字通》:藥名。赤石脂,可以塗屋。又五靈脂。又補骨脂。 
又《五音集韻》:水名。
又姓。《後漢·孔融傳》:初,京兆人脂習元升與融相善。 
又《集韻》軫視切。音旨。手指也。與指同。 [8] 
古籍書影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左至右依次為: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 左至右依次為: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

書寫演示

筆順 筆順

書法賞析

音韻彙集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ȶ
i̯ər
王力系統
ȶ
ǐei
董同龢系統
c
jed
周法高系統
t
jier
李方桂系統
k
rjid
兩漢
兩漢


東漢




jiəi


jiəi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脂之

jiei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i
擬音/王力系統

i
擬音/董同龢系統

jei
擬音/周法高系統

iɪi
擬音/李方桂系統

ji
擬音/陳新雄系統

ǐe [9-10] 

韻書集成

字形
韻書
小韻
聲調
韻目
字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開口呼
全清
旨夷切
tɕjei
集韻

平聲

開口呼
全清
蒸夷切
ʨiI

上聲

開口呼
全清
軫視切
ʨiɪ
韻略


平聲





旨夷切

增韻


平聲





旨夷切

中原音韻

陰平
支思



全清

tʂï
中州音韻


平聲
支思





爭時切

洪武正韻

平聲


全清
旨而切
tʃie
切韻

平聲

開口呼
全清
旨夷切

分韻攝要

陰平






[10-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