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日本古典劇種之一)

鎖定
又稱“能樂”。日本古典劇種之一。能約於日本南北朝時期從農村酬神的“猿樂”(類似中國唐代散曲)中分出,著名能奠基人觀阿彌(1333-1384)和世阿彌(1363-1443)父子,尤其是後者在總結並吸收前人各種藝術的長處,使能發展成為一種以音樂、歌唱、舞蹈為主的悲劇型歌舞劇。後於室町時代,得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1358-1408)的保護、支持,能這一劇種才日益繁榮,確立了自己地位。
中文名
外文名
のう
別    名
能樂
奠基人
觀阿彌世阿彌
起    源
8世紀

目錄

簡介

又稱“能樂”。日本古典劇種之一。能約於日本南北朝時期從農村酬神的“猿樂”(類似中國唐代散曲)中分出,著名能奠基人觀阿彌(1333-1384)和世阿彌(1363-1443)父子,尤其是後者在總結並吸收前人各種藝術的長處,使能發展成為一種以音樂、歌唱、舞蹈為主的悲劇型歌舞劇。後於室町時代,得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1358-1408)的保護、支持,能這一劇種才日益繁榮,確立了自己地位。

分類

謠曲(又稱謠)指能的詞章,其題材多取於《古事記》、《伊勢物語》、《源氏物語》和《平家物語》等古典名著,文字優美華麗,講究韻律,其間並綴以古典作品的名句、名歌,格調莊重典雅,故有“劇詩”之稱。著名謠曲作者除世阿彌父子外,尚有觀世之雅、金春禪竹等。
從內容上可分為五類:
一、“祭神戲”,是表示祝頌的劇目。
二、“武士還魂戲”,多描寫歷史上的武將故事和雄壯的戰爭場面。
三、“假髮戲”,以女性為主角,表現母子、夫婦間悲歡離合的舉目。
四、“雜戲”,多以現實生活為主題,如《隅田川》等;
五、“鬼怪戲”,這種戲劇的登場人物不多,有主角一人,配角一人,副主角和副配角若干人。主角第一次作為鄉人出現,引出故事原委,退場後作為故事中死去的武將或美女的幽靈再次出現,載歌載舞地表現起故事的中心內容。
謠曲的結構分“序、破、急”三段。“序”段為故事的開端,“破”段展開故事情節,“急”段形成故事的高潮,隨之全劇結束。

演員流派

能的演員由於各有師承,至今還保留着觀世、寶生、金春、金剛、喜多等五個流派。

現況

據統計,現保存劇目約240餘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熊野》、《松風》、《高砂》、《忠度》、《井筒》和《隅田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