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能夏則大與漸慕華風

鎖定
《能夏則大與漸慕華風》是2017年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胡鴻。
中文名
能夏則大與漸慕華風
作    者
胡鴻
出版時間
2017年3月
出版社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
9787303213788
類    別
歷史類圖書
定    價
59 元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副標題
政治體視角下的華夏與華夏化
叢    書
新史學&多元對話系列

能夏則大與漸慕華風內容簡介

華夏與華夏化是中國古代史上十分重大的問題。由於歷來的研究者都侷限於以族羣和文化的角度來討論這一問題,故而未能窺其全貌。本書擱置族羣屬性與族羣融合的相關討論,採用政治體的新視角來研究華夏與華夏化,從政治文化的角度提出了深入而獨到的分析,很有學術創見。
《能夏則大與漸慕華風:政治體視角下的華夏與華夏化》,胡鴻 著,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年。
本書從政治體視角出發,嘗試為理解古代華夏提供一條新路徑。無論是商末西土聯盟還是春秋戰國的諸夏,以及與秦漢帝國政治體系綁定的華夏,都是一種由政治關係維繫的人羣集團。華夏帝國透過開疆拓土將一些非華夏族羣納入統治,也利用文化霸權創造了華夷符號秩序以及關於周邊異族的經史知識體系。魏晉以下帝國分裂,北方五胡政權顛覆了華夷秩序,南方山地諸族在局部地區也獲得了優勢,但隨着兩者的政治體演進,殊途同歸地走上了華夏化的道路。 [1] 

能夏則大與漸慕華風作者簡介

胡鴻,1986年生,安徽嶽西人。201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學系,獲歷史學博士學位。現任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暨中國三至九世紀研究所副教授。研究領域為魏晉南北朝史和中古民族史,已在《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中國史研究》《文史》《民族研究》等刊物發表研究論文近20篇。 [1-2] 

能夏則大與漸慕華風目錄

導論 走出族羣看華夏
第一節 民族和族羣視角下的華夏
第二節 政治體視角下的華夏
第三節 本書的思路與各章主旨
第一章 華夏的出現及其性質
第一節 西周的“有夏”和“周人”
第二節 從諸夏列國到華夏帝國
第二章 秦漢華夏帝國擴張的界限與突破口
第一節 秦漢帝國的擴張與不穩定的邊境
第二節 制約秦漢帝國擴張的因素
第三節 華夏帝國擴張的突破口:南方山地
第三章 帝國符號秩序中的夷狄
第一節 帝國的角落:華夏帝國禮樂制度中夷狄的位置
第二節 星空中的華夷秩序:兩漢至南北朝時期有關華夷的星佔言説
第四章 塑造他者:華夏有關異族羣的知識建構
第一節 經學子學中的四夷説
第二節 史學有關異族的知識建構
第五章 華夏網絡斷裂與南方山地人羣的華夏化
第一節 華夏網絡與南方山地
第二節 李超華夏網絡的斷裂與華夷關係的局部逆轉
第三節 南方山地的政治體演進方向
第六章 十六國的華夏化:“史相”與“史實”之間
第一節 “十六國”及其華夏化“史相”的反思
第二節 十六國“史相”辨析之一:“僭偽諸君有文學”
第三節 十六國“史相”辨析之二:君主的誕載之異與奇表之異
第四節 十六國“史相”辨析之三:模式化敍事舉例
第七章 北朝華夏化進程之一幕:北魏道武、明元帝時期的“爵本位”社會
第一節 獨具一格的“天賜品指”
第二節 天賜品制的實際運行情況
第三節 道武、明元時期的“爵本位”社會
第四節 爵本位的政治文化淵源
第五節 攀附的華夏官僚制
結語 政治體視角下的華夏與華夏化
附錄一 南北朝時期的氏族之辨——從《南齊書·逸民傳》“民族弗革”一語説起
附錄二 紙筆馴鐵騎——當草原征服者遇上書面語
附錄三 江到東北——古代東亞世界文化交流之一例
參考文獻
後記 [1] 

能夏則大與漸慕華風叢書信息

新史學&多元對話系列 (共17冊), 這套叢書還有 《施善與教化》《再造“病人”》《在西方發現陳寅恪》《明清社會和禮儀》《危機與重構》 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