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胸鎖乳突肌切斷術

鎖定
胸鎖乳突肌切斷術常用來矯正先天性肌性斜頸畸形。分皮下閉合性與開放性肌起點切斷和起止點切斷術。由於胸鎖乳突肌周圍有重要神經血管,閉合性切斷術有損傷重要組織的危險性,故多數作者不主張採用。
中文名
胸鎖乳突肌切斷術
麻醉方式
局部麻醉,全麻
適應證
斜頸畸形,頭面部不對稱
術後處理
術後固定,功能鍛鍊

胸鎖乳突肌切斷術麻醉方式

可採用基礎麻醉加局部麻醉,或靜脈麻醉及全麻。

胸鎖乳突肌切斷術術前準備

1.剃除患側頭部耳部周圍的毛髮。
2.頸部皮膚準備2天,以防術後感染。
3.頸部攝X線片除外頸椎畸形等病變,必要時加用CT明確。

胸鎖乳突肌切斷術適應證

1.斜頸早期,畸形輕,堅持正確的非手術治療可收到滿意效果。少數嬰幼兒較早出現頭、面部發育不對稱,應早期行胸鎖乳突肌切斷術,使面頷不對稱畸形得到糾正。
2.2歲以後的幼兒和少年斜頸,已有頭面部不對稱者應行手術治療。
3.成年患者僅有斜頸畸形而無面部不對稱者,用胸鎖乳突肌切斷術矯正後可獲得良好效果。
4.繼發性胸鎖乳突肌纖維化、攣縮。
5.成年患者合併頭面部不對稱或其他畸形者,可以手術,但面部畸形不能改善。

胸鎖乳突肌切斷術禁忌證

繼發頸椎骨性畸形和脊柱側凸畸形不宜用手術矯形,此類斜頸矯正以後,面部不對稱將更加明顯,有的還可出現斜視和複視。

胸鎖乳突肌切斷術手術步驟

手術方式主要有胸鎖乳突肌胸骨頭和鎖骨頭切斷術和胸鎖乳突肌乳突端切斷術兩種。
(一)胸鎖乳突肌胸骨頭和鎖骨頭切斷術
1.仰卧,肩部墊高使頭後仰並偏向健側。
2.於患側胸鎖關節上1.5~2cm處,與鎖骨平行作一橫切口,長約3~4cm。
3.切開皮膚、皮下組織、頸闊肌及頸深筋膜後,即可見胸鎖乳突肌之下端,分別挑出胸骨頭、鎖骨頭,逐步斜形切斷。
4.攣縮肌切斷後還應轉動患兒頭部,以手指試探是否還有緊張的肌纖維,直至完全鬆解。
5.充分止血,逐層縫合切口。
(二)胸鎖乳突肌乳突端切斷術
1.仰卧,肩部墊高使頭後仰並偏向健側位。
2.在耳郭後部平乳突向後做一橫切口長約3~4cm。顯露並分離此肌的乳突端。
3.靠近乳突切斷肌肉,探查是否鬆解完全。
4.嚴密止血,縫合切口。

胸鎖乳突肌切斷術注意事項

1.切斷胸鎖乳突肌時,注意鄰近的解剖組織,避免損傷副神經、膈神經、頸內靜脈、靜外靜脈等。在乳突尖前側有面神經和耳後動脈,後側有枕動脈,副神經則自內上方向外下方走行於胸鎖乳突肌中。術中應靠近乳突切斷肌肉,以防損傷上述血管神經等。
2.切斷肌肉附着點時,勿損傷或掀起胸骨,鎖骨和乳突部的骨膜,以免術後出現骨質增生而導致疼痛。
3.攣縮肌肉應鬆解徹底。
4.充分止血。

胸鎖乳突肌切斷術術後護理

1.3歲以上患兒術後應加行頭頸部石膏或支具固定在過度矯正位,目的是儘量使患側胸鎖乳突肌兩斷端之間遠離。
2.術後3天換藥,10~12天拆線。
3.4~6周拆石膏並開始功能鍛鍊。
4.功能鍛鍊6~12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