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胸腺齒突蟾

鎖定
胸腺齒突蟾(學名:Scutiger brevipes)是角蟾科、齒突蟾屬兩棲動物。頭較扁平,頭寬大於頭長,吻端圓,瞳孔縱置;無鼓膜和鼓環,多無耳柱骨或耳柱骨短小;上頜無齒,無犁骨齒。正常個體背部疣粒多而扁平,有的沿背側排列成行;腹面光滑,腋腺遠小於胸腺,無股後腺;變異個體周身滿布大小瘰疣,體腹面瘰疣大而扁平;後肢短,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達肩部,左右跟部不相遇;蹠底面滿布大小疣粒;內蹠突長橢圓形,無外蹠突。指、趾端圓,趾側緣膜寬;腹面黃灰色;變異個體整個背面為灰褐黑色,腹面顏色比背面淺。卵徑3.5毫米,動物極紫灰色,植物極乳白色。第33-36期蝌蚪全長64毫米,頭體長23毫米,尾長為頭體長的176%;背面黑褐色,具金色斑點,尾鰭灰棕色上有褐灰色細點;唇齒式多為Ⅰ:4+4/4+4:Ⅰ;唇緣窄,僅上唇中央微缺乳突,口角副突少或無。
胸腺齒突蟾生活於海拔2200-4000米的山區,所在環境植被較為茂密,環境陰濕。成蟾多棲於中、小型山溪邊或其附近,白天隱蔽在溪邊石下或倒木下,夜間出外活動,只能爬行,行動遲緩,捕食鞘翅目、革翅目、同翅目、膜翅目及其他小動物。分佈於中國甘肅(文縣)、四川(甘孜、道孚、爐霍、理塘、雅江、鄉城、稻城、康定、丹巴、小金、馬爾康、紅原、刷經寺、松潘、理縣、黑水)、雲南(香格里拉)。
胸腺齒突蟾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7]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中文名
胸腺齒突蟾
拉丁學名
Scutiger brevipes
別    名
胸腺貓眼蟾
外文名
Gland—chested Cat—eyed Toad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兩棲綱
無尾目
角蟾科
齒突蟾屬
胸腺齒突蟾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目
變凹型亞目
亞    綱
滑體亞綱
亞    種
[2] 
命名者及年代
Liu,1950
保護級別
(IUCN)2004年 ver 3.1——數據缺乏(DD) [3] 

胸腺齒突蟾形態特徵

  • 成體
雄蟾體長68-90毫米,雌蟾體長58-84毫米。 [4]  足比脛長。體形肥碩。頭較扁平,頭寬大於頭長。吻端圓。吻稜不顯著。鼻孔在吻眼之間。頰部顯著向外傾斜。眼間距與鼻間距或上眼瞼等寬。無鼓膜。上頜無齒突;上頜骨與方軛骨相距近。舌大,後端遊離無缺刻或微缺。無犁骨齒。前臂及手長不到體長之半。關節下瘤不清晰。內蹠突呈長橢圓形,無外蹠突。後肢短。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達肩部。左右跟部不相遇。指端球狀;趾端圓。趾緣膜較寬(雌性的緣膜較窄,基部成蹼)。指式:3>4>2=1;趾式:4>3>5>2>1。趾間具1/4-1/3蹼。 [5] 
胸腺貓眼蟾
皮膚粗糙。體背面疣多而扁半,少數個體的疣粒多少沿背側成行排列,體側及四肢上疣小:顳褶粗厚,平直斜向肩基部。腹面皮膚光滑,下頜緣有小刺團,股膜面近端散有小圓疣;無股後腺;蹠、趾底面滿布大小疣粒。雄蟾胸腺一對,前端相距較近,上有細密黑刺;腋腺較胸腺小,位胸腺後外側,前內側與胸腺相連,刺脱落後刺跡色淺;雌蟾腋腺窄長,扁平無刺。 [5] 
生活時整個背面深橄欖綠色,散有不規則棕色斑,一般在大疣上、吻部、頭側色較淺略帶金黃色,頭部兩眼間多數有一深色三角斑,並向後延伸至肩部。腹面黃灰色,胸腺略帶肉色,腋腺淺黃色。瞳孔縱置黑色,虹彩棕黑色。液浸際本為一致的深褐色,僅吻部色較淺,將標本放入水中,部分標本眼間之深色三角斑仍可看見,掌被突及指趾端角質化,呈棕色。 [6] 
雄蟾前臂極粗壯,內側二指粗,有分散的鋭利黑色錐狀角質刺;胸腺一對,有細密黑刺。腋腺較雌蟾者大亦有細密黑刺(有的黑刺已脱落);無聲囊,無雄性線。 [6] 
雄性第一、二指婚刺大呈錐狀,胸部刺團兩對,內者大,其上黑刺極細小而密集,每10平方毫米內有刺670枚左右。 [5] 
卵徑3.5毫米,動物極紫灰色,植物極乳白色。 [5] 
第33-36期蝌蚪全長64毫米,頭體長23毫米,尾長為頭體長的176%;背面黑褐色,具金色斑點,尾鰭灰棕色上有褐灰色細點;唇齒式多為Ⅰ:4+4/4+4:Ⅰ;唇緣窄,僅上唇中央微缺乳突,口角副突少或無。 [5-6] 

胸腺齒突蟾生活習性

胸腺齒突蟾生活於海拔2200-4000米的山區,所在環境植被較為茂密,環境陰濕。成蟾多棲於中、小型山溪邊或其附近,白天隱蔽在溪邊石下或倒木下,夜間出外活動,只能爬行,行動遲緩,捕食鞘翅目、革翅目、同翅目、膜翅目及其他小動物。 [4] 
小蝌蚪多在小溪的小水凼內和水凼邊或中型山溪的支流中石下或水的底層,大蝌蚪多分散隱蔽於石下或在近淺灘處,蝌蚪很活躍,稍受驚擾,很迅速的遊列深水石間,變態期蝌蚪多在水邊石下。 [6] 

胸腺齒突蟾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甘肅(文縣)、四川(甘孜、道孚、爐霍、理塘、雅江、鄉城、稻城、康定、丹巴、小金、馬爾康、紅原、刷經寺、松潘、理縣、黑水)、雲南(香格里拉)。 [4] 
胸腺貓眼蟾分佈圖 胸腺貓眼蟾分佈圖

胸腺齒突蟾繁殖方式

繁殖期在5-7月,雌雄蟾入溪交配產卵,卵羣黏附在石塊底面。 [4]  8月10日曾在四川理縣河壩寨附近一平緩小溪內石下,發現卵堆,同時有各期蝌蚪;產卵場所多在山溪邊的回水處。 [6] 

胸腺齒突蟾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04年 ver 3.1——數據缺乏(DD)。 [3] 
種羣現狀:該種個體較大,但數量不多。中國特有種。受脅等級: 無危(LC)。 [4] 

胸腺齒突蟾主要價值

胸腺齒突蟾能捕食鞘翅目、革翅目、同翅目、膜翅日等多種有害昆蟲,也捕食蝦類、蚯蚓等,對林牧業蟲害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