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胰瘻

鎖定
胰腺管破裂後,胰液由非生理途徑外流者稱為胰瘻。它是急、慢性胰腺炎和腹部外科手術後特別是胰腺手術和外傷後嚴重的併發症之一。胰瘻分為胰外瘻和胰內瘻。向體外流出者稱為胰外瘻,向消化道流入者稱為胰內瘻。隨着急性壞死性胰腺炎、胰腺外傷和胰腺外科手術的增多,胰瘻的發生率亦隨之增多。胰瘻的處理較為困難,如處理不當,易引起出血、感染等嚴重併發症,甚至死亡。預防胰瘻的發生、恰當地處理已經發生的胰瘻仍然是胰腺外科需要不斷努力解決的問題。
中醫病名
胰瘻
就診科室
普外科
常見發病部位
胰腺
常見病因
胰腺創傷、急性壞死性胰腺炎、胰腺手術導致的導管損傷等
常見症狀
輕度胰瘻早期可無症狀,重度胰瘻早期常腹部明顯觸痛、心動過速、呼吸急促,合併感染時有腹膜炎表現

胰瘻病因

1.胰腺創傷
是胰瘻最常見的原因。主要是由於:①胰腺受損後,尤其是鈍性損傷所造成的胰腺挫傷、裂傷或擠壓傷,胰腺清創或修補時,殘留的受損胰腺組織在術後可繼續壞死,一旦累及胰管,則發生胰瘻;②術後受損胰管如繼發感染,仍易發生胰瘻;③損傷到大胰管或主胰管,如果胰管為正常大小,做胰管吻合較難獲得成功,易發生胰瘻,如直接做外引流,術後也可能發生胰瘻。
2.急性壞死性胰腺炎
由於局部缺血和酶的消化作用使胰腺組織以及胰管發生壞死,壞死的胰腺組織經過手術切除或自行脱落後胰管外露,或胰體尾切除後,因組織感染不愈,使胰腺分泌持續由引流口流出,造成胰瘻。
3.胰腺手術
各類型的胰腺手術及介入操作都有可能導致胰腺導管損傷,形成胰瘻。

胰瘻分類

1.胰外瘻和胰內瘻
胰液經腹腔引流管或切口流出體表為胰外瘻。胰內瘻包括胰腺假性囊腫和胰性胸、腹水及胰管與其他臟器之間的瘻。如果胰液流入腹腔但又為周圍臟器組織所包裹,則形成胰內瘻。
2.高流量瘻和低流量瘻
根據胰液的漏出量,胰外瘻分為高流量瘻(>200ml/d)以及低流量瘻(<200ml/d)。
3.嚴重程度
根據胰瘻的嚴重程度,將胰瘻分為三型:①輕度無臨牀症狀,胰液引流量<100ml/d;②中度與延遲引流有關的輕微的臨牀症狀(噁心、嘔吐、持續發熱),胰液引流量100~500ml/d;③重度明顯的臨牀症狀(腹腔內膿腫等),胰液引流量>500ml/d,需要其他的治療性干預。

胰瘻臨牀表現

輕度胰瘻早期可僅表現為引流液澱粉酶增高,而無其他症狀。重度胰瘻早期常表現為腹部明顯觸痛、心動過速、呼吸急促,或者患者輕度煩躁不安,合併感染時有腹膜炎表現,引流液澱粉酶常明顯增高。丟失大量含有水、電解質和蛋白質的胰液,補充不及時,可引起脱水和電解質平衡紊亂,以及營養物質消化吸收障礙,表現為消瘦和營養不良。丟失過多的鹼性胰液可發生代謝性酸中毒。瘻口周圍皮膚水腫糜爛,形成潰瘍甚至導致出血。亦可因引流不暢致瘻管的皮膚先於胰瘻而癒合,形成假性胰腺囊腫

胰瘻檢查

1.引流液澱粉酶的測定
引流液澱粉酶濃度的測定是判斷胰瘻的一個重要標準,而大多血漿澱粉酶濃度在胰瘻時卻表現為正常範圍。
2.B超檢查
可用於探查胰腺的外形、胰周有無積液以及有無胰源性囊腫的存在,並作為胰、膽管系統的初步檢查。
3.CT、MRI檢查
可進一步查看胰腺及胰管有無變形、有無胰周積液及囊腫的存在,尤其對胰管與胰液漏出的部位或囊腫的關係上較B超優越。
4.逆行性胰膽管顯影(ERCP)
通過胰膽管造影可直接觀察到胰管破裂的位置、範圍以及胰管與瘻的解剖關係,尤其可以確定胰瘻的病因和分類。

胰瘻治療

總的治療原則是充分引流、控制感染、防治腐蝕性出血、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和營養支持治療。通過積極的非手術治療,大部分胰瘻可以獲得自愈。
1.充分引流
充分通暢的引流是手術後胰瘻處理的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措施,首要的是引流管的管理。如果術後引流通暢,即使有胰瘻發生也沒有太多的為題,漏出的胰液可以從引流管中引出,不會積聚到其他地方而導致細菌增殖和腐蝕性出血。
2.控制感染
胰瘻時感染髮生的主要原因是引流不暢,可以反覆在B超或CT引導下穿刺置管引流。對合並局部感染的胰外瘻患者還應注意抗生素的合理應用。
3.腐蝕性出血的防治
胰瘻合併腹腔內出血是最危險的情況,一旦發生胰瘻,一定要高度重視腹腔內出血的防治。
4.糾正水電解質紊亂
通過血生化監測,根據血鈉濃度,適量補充3%的氯化鈉,多可及時糾正。對於嚴重的低血鉀可通過微量泵經中心靜脈補充氯化鉀來糾正。
5.營養支持
胰瘻早期可行全腸外營養支持,腸道功能恢復後應設法恢復腸內營養支持。腸內營養給予的途徑以經空腸給予為優,因其可避免對胰腺進一步的刺激。
6.手術治療
經有效的引流和相應的非手術治療後,胰瘻自愈率較高。若經上述治療措施後仍未治癒、時間超過3個月者,可行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