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胰島

鎖定
胰腺的內分泌部分,是分散在胰腺中的不規則的細胞羣。胰島至少有三種細胞:A(或a2)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B(或β)細胞分泌胰島素;近來又發現一種細胞,稱為D(或δ或α1)細胞,它在正常情況下分泌生長激素釋放抑制激素。D細胞增生或發生腫瘤時,分泌大量胃泌素,稱為胃泌素瘤。可引起胃酸分泌過多的消化性潰瘍。胰島這些細胞緊靠在毛細血管上,所分泌的激素,通過毛細血管壁滲入血液內,有調節糖代謝的作用。
中文名
胰島
外文名
pancreatic islets
分泌激素
胰島素、胰高血糖素
組成形態
許多大小不等和形狀不定的細胞
所屬系統
內分泌系統
作    用
調節血糖穩定

胰島胰島的生理解剖

1、胰島是分佈於胰外分泌部腺泡間的內分泌細胞團,遍佈於胰的各部,分佈不均,以胰尾最多。胰島大小不等,小的只有幾個細胞,大的有數百個細胞。此外也有零散的內分泌細胞位於腺泡和導管附近。人約有胰島50萬個,佔胰腺體積的1~2%。胰島與胰外分泌部同源,由前腸尾端內胚層伸出的背胰芽和腹胰芽發生。兩個胰芽中的大部分上皮細胞形成外分泌部;一部分細胞分散在外分泌部內,生成胰島。近年有人提出,胰島起源於胚胎早期移入胰原基的神經嵴細胞,但尚有爭議。
2、胰島由薄層網狀纖維組成的被膜包被,但被膜並不完全。胰島的細胞配布成索,細胞索間毛細血管豐富。細胞比腺泡細胞小,呈多邊形和圓形,大小不等,胞質染色淺。核圓,位於細胞中央,染色質顆粒較密。用特殊染色法,在人和一些動物可區分出B細胞、A細胞和D細胞。電鏡和免疫組織化學的研究還發現PP細胞和D1細胞。除C細胞外,已知其餘幾種細胞分泌肽激素,一系列學者將它們列入APUD細胞系統,將它們列入胃腸胰內分泌系統。它們的細胞器不發達,主要特點是有分泌顆粒。各種細胞分泌顆粒的形態和構造有其特點。
3、胰島內有豐富的有孔毛細血管。近年有人發現,進入胰腺的動脈先到胰島分成毛細血管,再匯成靜脈到外分泌部的腺泡間分成毛細血管,組成胰島-腺泡門脈系統。經胰島到腺泡的血流含高濃度的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對胰腺的外分泌活動起調節作用。胰島有膽鹼能和腎上腺素能神經末梢,前者可能促使B細胞分泌,後者促進A細胞分泌。
4、胰島細胞的分泌受血糖水平、胃腸道激素和神經的調節。血糖水平高時刺激B細胞分泌胰島素,血糖水平低時刺激A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腸促胰酶素,胰高血糖素和抑胃多肽促進B細胞分泌。生長激素釋放抑制激素抑制B和A細胞分泌。平時,迷走神經促使B和A細胞分泌少量激素,使血糖保持正常的水平;交感神經興奮時,對B細胞起抑制作用,對A細胞有促進作用,提高血糖含量。

胰島胰島素的主要作用

胰島素主要作用在肝臟、肌肉及脂肪組織,控制着蛋白質、糖、脂肪三大營養物質的代謝和貯存。
(1)對糖代謝的影響。能加速葡萄糖的利用和抑制葡萄糖的生成,即使血糖的去路增加而來源減少,於是血糖降低。
①加速葡萄糖的利用。胰島素能提高細胞膜對葡萄糖的通透性,促進葡萄糖由細胞外轉運到細胞內,為組織利用糖提供有利條件,又能促進葡萄糖激酶(肝內)和己糖激酶(肝外)的活性,促進葡萄糖轉變為6磷酸葡萄糖,從而加速葡萄糖的酵解和氧化;並在糖元合成酶作用下促進肝糖元和肌糖元的合成和貯存。
②抑制葡萄糖的生成,能抑制肝糖元分解為葡萄糖,以及抑制甘油、乳酸和氨基酸轉變為糖元,減少糖元的異生。
(2)對脂肪代謝的影響。促進脂肪的合成和貯存,抑制脂肪的分解。糖尿病時糖代謝障礙,脂肪大量動員,產生大量遊離脂肪酸在肝臟氧化至乙酰輔酶A,然後變為酮體,若酮體產生過多則出現酮血癥。胰島素能抑制脂肪分解,並促進糖的利用,從而抑制酮體產生,糾正酮血癥。
(3)對蛋白質代謝的影響。促進蛋白質的合成,阻止蛋白質的分解。
(4)胰島素可促進鉀離子和鎂離子穿過細胞膜進入細胞內;可促進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及三磷酸腺苷(ATP)的合成。
另外,葡萄糖在紅細胞及腦細胞膜的進出,葡萄糖在腎小管的重吸收以及小腸粘膜上皮細胞對葡萄糖的吸收,都不受胰島素的影響。胰島素作用的靶細胞主要有肝細胞、脂肪細胞、肌肉細胞、血細胞、肺臟和腎臟的細胞、睾丸細胞等。

胰島胰島素的相關適應症

1、胰島素類似物1型糖尿病患者,由於自身胰島β細胞功能受損,胰島素分泌絕對不足,在發病時就需要胰島素治療,而且需終生胰島素替代治療以維持生命和生活。約佔糖尿病總人數5%。2型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藥聯合治療的基礎上,如果血糖仍然未達到控制目標,即可開始口服藥物和胰島素的聯合治療。一般經過較大劑量多種口服藥物聯合治療後HbA1c仍大於7.0%時,就可以考慮啓動胰島素治療。新發病並與1型糖尿病鑑別困難的消瘦糖尿病患者。在糖尿病病程中(包括新診斷的2型糖尿病患者),出現無明顯誘因的體重下降時,應該儘早使用胰島素治療。對於血糖較高的初發2型糖尿病患者,由於口服藥物很難使血糖得到滿意的控制,而高血糖毒性的迅速緩解可以部分減輕胰島素抵抗和逆轉β細胞功能,故新診斷的2型糖尿病伴有明顯高血糖時可以使用胰島素強化治療。還有一些特殊情況下也須應用胰島素治療:圍手術期;出現嚴重的急性併發症或應激狀態時需臨時使用胰島素度過危險期,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滲性高血糖狀態、乳酸酸中毒、感染等;出現嚴重慢性併發症,如糖尿病足、重症糖尿病腎病等;合併一些嚴重的疾病,如冠心病、腦血管病、血液病、肝病等;妊娠糖尿病及糖尿病合併妊娠的婦女,妊娠期、分娩前後、哺乳期,如血糖不能單用飲食控制達到要求目標值時,需用胰島素治療,禁用口服降糖藥。繼發性糖尿病和特異性糖尿病人。
2、注射過量的不良反應
如果在治療中注射胰島素過量,會導致低血糖,中毒較輕時,主要影響植物神經系統,表現為飢餓、眩暈、蒼白、軟弱和出汗,也可有震顫、心前區不適,顏面和四肢麻木、頭痛。當血糖進一步降低時,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出現發音障礙、複視、肌肉震顫、共濟失調,隨後神志昏迷和不同程度的驚厥,這種狀態即所謂胰島素休克,如不及時搶救,即可致死。

胰島胰島素注射部位

腹部:是應優先選擇的部位,因為腹部的皮下脂肪較厚,可減少注射至肌肉層的危險,捏起腹部皮膚最容易,同時又是吸收胰島素最快的部位。應在肚臍兩側旁開3~4指的距離外注射,越往身體兩側皮下層越薄,越容易扎至肌肉層。這個部位最適合注射短效胰島素或與中效混合搭配的胰島素。
另外,大腿外側、上臂外側四分之一部分和臀部也是適合注射胰島素的部位。
大腿外側:只能由前面或外側面進行大腿注射,內側有較多的血管和神經分佈,不宜注射。注射大腿時一定要捏起皮膚或使用超細超短型(5毫米)筆用針頭。
上臂外側四分之一部分:此處是最不適合自我注射的部位,因為上臂皮下組織較薄,易注射至肌肉層:自我注射時無法自己捏起皮膚。必須注射上臂時,建議使用超細超短型筆用針頭(5毫米)或由醫護人員及家人協助注射。
臀部:臀部適合注射中、長效胰島素(例如睡前注射的中效胰島素),因為臀部的皮下層較厚,對胰島素的吸收速度慢,這樣更能很好地控制空腹血糖,同時又無需捏起皮膚也無肌肉注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