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胡集鄉

(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下轄鄉)

鎖定
胡集回族鄉隸屬於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地處黃河故道之畔,位於民權縣東北部,鄉政府距民權縣城20公里,耕地面積21349畝,全鄉總人口總人口2萬人,其中回族9200人,主要分佈在馬莊、凡樓、胡集、小馬莊、金樓、陸南、丁咀等7個行政村,是個典型的平原農業少數民族鄉。境內交通便利,緊鄰民荷公路(民權—山東荷澤),鄉域內有“五縱七橫”的鄉村公路,率先在全縣實現了村村通。全鄉溝、渠縱橫交錯,貫穿全鄉各村,境內有清真寺8坊,明代遺址1處,為胡集北張莊清真寺,為商丘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鄉風景秀麗,氣候宜人,土壤肥沃,有着廣闊的背河窪地,引黃乾渠擦肩而過,灌溉條件極為優越。 [2] 
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文化底藴深厚。始建於明朝中期的張莊清真寺坐落在該鄉境內,該寺建築風格宏偉、壯觀,大氣磅礴,清代兩廣總督馬新貽曾為該寺親題“清真為本”匾額。成為了研究明清建築特點和書法、雕刻藝術的重要文獻,吸引了大批的文人志士前來參觀考察。
中文名
胡集鄉
外文名
Hu Jixiang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河南民權
面    積
23.22平方千米(2017年)
電話區號
0370
郵政編碼
476819
氣候條件
温帶季風性氣候
人口數量
18261人(2017年) [1] 
火車站
民權站 民權北站
車牌代碼
豫N

胡集鄉建制沿革

1985年6月恢復建制。2000年鄉域面積24平方公里,轄13個行政村,35個自然村,全鄉總人口18000餘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8505人,佔總人口的42%。有可耕地21349畝。經濟以農業為主。 [4] 

胡集鄉行政區劃

胡集鄉下轄13個行政村,36個自然村,行政村有胡集村,金樓村,趙鐵樓村,陸南村,凡樓村,於樓村,小馬莊村,丁咀村,馮堂村,馬莊村,陸北村,孟樓村,謝莊村。回族主要分佈在馬莊、凡樓、胡集等7個少數民族村。 [2-3] 

胡集鄉社會穩定

胡集鄉 胡集鄉
胡集鄉是一個漢族回族羣眾呈雜散居住狀態的鄉,漢回羣眾之間的團結問題是關係到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重大問題。為此,該鄉切實加強了對民族團結的領導,成立了“民族團結工作領導組”,馬莊、樊樓、胡集等七個回族聚居村也相應成立了村支部書記為組長的“民族團結工作領導小組”,為做好全鄉民族團結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組織保證。在每年開展的民族團結宣傳月活動中,堅持以月促年,對影響民族關係、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的苗頭和問題做到信息靈、情況明、到位早、處理及時。該鄉在強化組織建設的同時,不斷加強完善了“民族團結進步促進會”、“阿訇社首聯誼會”等羣眾組織和“民族熱點問題定期排查制度”等各項規章制度,先後有胡集與馮堂、樊樓與趙鐵樓、馬莊與於樓等3個回族村與漢族村建立了民族團結進步友好村,在生產生活中互相團結、互相支持、互相幫助,形成了誰也離不開誰的新型民族關係,從而更好地促進了各項工作的開展。

胡集鄉經濟

胡集鄉 胡集鄉
該鄉土質多為輕沙地,適宜種植蘋果、蔬菜、棉花等經濟作物,是聞名遐邇的國家優質蘋果生產基地,素有“蘋果之鄉”美稱。該鄉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結構調整為手段,依靠科技進步,大力發展特色高效種植業,引導羣眾走上了大循環大發展的富民興鄉之路。胡集鄉種植蘋果達4000多畝,是當地羣眾增收的重要途徑之一。該鄉以“建基地、創特色、打品牌”為推進種植業發展主要方向,不斷引入新品種,積極推行區域化栽培,規模化經營,所產蘋果果體圓潤、色澤鮮美、肉質細膩,香甜爽口、無公害頗受城鄉居民所青睞,產品遠銷北京、上海、青島、鄭州等多個省市,已成為高檔商場、超市的強手貨。2006年,經省農業廳等有關部門審驗為“無公害食品生產基地”。該鄉在保證應有的糧食作物面積的前提下,不斷擴大經濟作物面積,選擇了藥材、高效棉花和蔬菜作為主要的經濟作物品種,在全鄉推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棉花4000畝,蔬菜2000畝。
小尾寒羊 小尾寒羊
做為少數民族鄉,當地羣眾有着悠久的養殖傳統,但以前由於規模小,養殖品種落後等原因,羣眾收入不高,養殖業發展緩慢。該鄉黨委、政府通過在資金和政策上給予扶持,鼓勵羣眾上規模,上效益,通過與省畜牧局不斷的合作,不斷引入波爾山羊、夏落來羊、小尾寒羊、信陽黃牛等,以優良推廣、畜牧改良,發展高新高科的養殖項目和培養養殖專業户為重點,大力發展肉牛羊養殖。養殖業得到了蓬勃發展,形成了以凡樓、馬莊、孟樓為中心的三個大型養殖基地,年全鄉肉牛羊出欄量達20000頭,僅次一項全鄉人均增收達200多元,加快了富民強鄉的進程。
胡集鄉有背河窪地近3000畝,該鄉充分發揮區域優勢,開發可再生資源,變廢為寶,堅持走特色養殖富農。他們積極與科研單位合作,大搞淡水養殖美國牛蛙,南美白蝦等名優特新品種創出了一條綜合開發,立體漁業,變廢為寶的水產養殖模式。
調整產業結構,整鄉推進土地流轉,培育發展現代農業和特色高效種植業。全鄉新成立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24家,規劃建設了凡樓優質蘋果、胡集小雜果、金樓藥材、趙鐵樓紅薯、孟樓標準化良田等多個特色種植基地。其中新發展優質蘋果600畝,葡萄400畝,白芍、牡丹、蔬菜等經濟作物面積近3000多畝。 [2] 

胡集鄉招商引資

胡集鄉 胡集鄉
該鄉努力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積極採取“招商、安商、富商”政策,竭力探索全新的招商機制和方法,通過實施產業招商、專業招商、以商招商、市場化招商,不斷提升招商水平。該鄉在招商興工中嚴格做到“四個一”(即:“一諾千金”,實行首問責任制公開承諾制,按時兑現優惠政策;“一呼百應”,實行聯合辦公制度,提供"一條龍"服務,做到有求必應;“一路綠燈”,開啓客商綠色通道,實行集中審批辦證運行機制,提供證件代辦制;“一查到底”,聘請16名縣鄉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企業代表擔任督查員,嚴厲查外破壞招商環境和損害客商的人和事)。個體工商户370户。其特色產品有優質麪粉、純甘薯粉、張氏瓜子、系列葡萄酒等已銷往河北、天津、石家莊等大城市。鼎圃飼料、六豐飼料、機制木炭、姜氏塗料、清升骨粉、骨粒等產品購銷範圍輻射至遼寧、江蘇、河南等十幾個地市。
開展招商引資活動,推動民營經濟蓬勃發展。已入駐縣高新區企業4家,境內民營企業21多家,規模以上企業4家,其中科農食品、鼎圃飼料、福源門業、廚樂調味品、機制木炭等特色產品遠銷全國多個省、市和地區。 [2] 

胡集鄉社會事業

為發揮城鎮的輻射作用,吸引民營經濟更快的集聚,胡集鄉本着“築巢引風”的原則,不斷加大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堅持以地養鄉、拓寬多渠道、多層次、多元化的小城鎮建設投資體系,使小城鎮建設得到了飛速的發展。2007年3月又投入資金300多萬元,用於胡集集南北大街的改造工程,先後硬化了鎮區的全部道路,形成了縱橫有致的交通大框架,使集鎮面貌煥然一新,如今一個環境優美、設施完善、文明有序、品位較高的富有朝氣與活力嶄新的小城鎮,屹立在豫東平原上,形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在全縣實現村村通,全鄉公路總里程36公里;有鄉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廣場)4個;農家書屋13個,藏書5萬冊,遠程教育網點14個;有中小學7所,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100%;有鄉衞生院1所,村衞生室10 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達98%,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參保率92%;鎮區內新建自來水廠1座,新建新型農村社區3個,新增城鎮區面積1.2平方公里,新增樓層面積5萬平方米。 [2] 

胡集鄉歷史文化

抗日戰爭時期,胡集鄉進步青年組織了“文化協進會”,以學術研究為掩護,開展抗日宣傳,發展共產黨員,並於1939年3月成立了民權縣胡集黨支部,積極發展黨員六十餘名,並以此為基礎,發展黨組織和構建地下交通聯絡站。
1939年年底以胡集黨支部為基礎的中共胡集區委建立,為了打通隴海鐵路南北根據地的聯繫,區委奉上級組織指示,建立起一條馮老莊--南胡莊--胡集--葛莊--湯灣--五大莊--魯西南南地委的隱秘交通線,自此,連接華北到中原的交通線正式建立起來,胡集成為這條交通線上的重要聯絡站。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