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胡長誠

鎖定
胡長誠 ,中國著名科技專家, 蒽醌法制過氧化氫(雙氧水)工藝技術的創始人。 [1] 
中文名
胡長誠
出生日期
1928年
畢業院校
清華大學化工系
出生地
天津市

胡長誠人物生平

1928 年 7 月生,天津市人, 1952 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化工系, 1954~1956 年赴蘇聯學習, 1965 年 5 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88 年被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
胡長誠參加工作後,先後在中央化工局設計處、瀋陽化工研究院、黎明化工研究院任技術員、工程師、研究室副主任、副院長兼副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等職;還先後兼任青海省、河南省化工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宇航學會理事,中國力學學會理事。 1964 年被選為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胡長誠主要成就

胡長誠是中國較早從事化學推進劑研製的專家,他主持研製的混胺 -02 燃料, 1964 年獲國家新產品研製一等獎;研製的硝基二甲苯新加氫催化劑獲國家發明四等獎。胡長誠是國內 蒽醌法制過氧化氫(雙氧水)工藝技術的創始人。鎳催化劑懸浮釜氫化的蒽醌法工藝 60 年代初研究開發, 1965 年研究開發成功,獲全國科學大會重大科學技術成果獎;其後又對該工藝進行重大改進和提高,並先後將其推廣應用於數十家工廠企業,建立多套生產裝置,該工藝於 1986 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70 年代末,為滿足過氧化氫生產和應用的進一步發展,胡長誠又開始領導採用鈀催化劑固定牀氫化工藝的研究開發,先後完成催化劑製備和評選、過程控制和操作、分析測定等研究試驗,該工藝已在全國推廣應用,建成多套生產裝置,並使生產規模走向大型化。與此同時,以該工藝為核心的成套裝置已出口到國外。該項目於 1995 年再次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在鈀催化劑換代研究中,他指導參與研製的球形鈀催化劑,性能顯著提高,已獲廣泛應用,於 1999 年獲國家石化局科技進步二等獎。他還組織了過氧化氫精製濃縮工藝開發和配套原料研製等工作,均獲成功。利用胡長誠領導開發成功的蒽醌法制過氧化氫工藝,已先後在全國建成數十套生產裝置,使年生產能力迅速提高,滿足了日益增長的需求。早先,國內生產過氧化氫均採用電解法,該法能耗高、產量小、工藝落後。蒽醌法與電解法相比,生產每噸 27.5% 產品可節電 5000 千瓦時及大量蒸汽,為國家節約大量能源,已基本完全淘汰了電解法。

胡長誠社會榮譽

為表彰胡長誠對國防事業和經濟建設作出的貢獻, 1978 年、 1979 年、 1985 年、 1989 年河南省、化工部先後 5 次授予他先進工作者、勞動模範稱號, 1985 年被評為全國組織管理國防軍工協作先進個人, 1991 年評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1995 年被評選為全國先進工作者, 1999 年榮獲首屆侯德榜化工科技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