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胡謙

(黃埔軍校首任教育長)

鎖定
胡謙(1882-1927),國民黨高級將領,江西興國人。1907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11年於江西響應武昌起義,宣佈獨立,並被推為臨瑞都督府都督。1913年參加二次革命,失敗後逃往日本。歷任廣東大元帥府軍政部次長、軍務局長,軍需總監等職,後任黃埔軍校教育長(首任)。1927年被張發奎部李漢魂捕殺,追贈上將軍銜。 [1] 
本    名
胡謙
別    名
名寅文,字戇忱
出生地
江西興國
出生日期
1882年
逝世日期
1927年
主要成就
大元帥府軍政部次長、建國軍北伐第三軍軍長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畢業院校
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六期

胡謙人物生平

胡謙武備學堂畢業留學日本

胡謙,字戇忱,江西省興國縣北門外瑤崗腦村人。1902年,江西開辦武備學堂,在各縣考選學生。胡謙應試,名列前茅獲選。在校學習勤奮,常得學堂總辦、教官的讚賞。不久,北京練兵處考選學生赴日深造,江西名額4人,胡謙以第二名當選。1904年,胡謙赴日途經天津時,袁世凱直隸總督兼練兵大臣傳見留學生。胡謙目睹其腐化官僚的醜態,極為憤慨。抵日後,先在振武學校學習基礎功課及日語,再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步兵科學習。 [2] 

胡謙在江西響應武昌起義

留日期間,胡謙參加孫中山組織的中國同盟會。1908年,胡謙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成畢業回國,返回江西,任駐贛陸軍第二十七混成協(旅)第五十五標(團)第二營管帶(營長)。胡謙帶兵嚴格,治軍有方,所部經他訓練整治一新,遂以治軍嚴肅而著稱。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時胡謙所在的五十五標駐萍鄉、袁州一帶。胡謙響應武昌起義,宣佈獨立,並被推為臨瑞都督府都督。時江西時局混亂,共有5個都督府,各據一方。胡謙為統一江西軍政,響應取消都督名義,被時人視為有遠見卓識之軍人。

胡謙參與二次革命護法運動

1912年年初,李烈鈞任江西省都督,任命胡謙為萍鄉分府都督,並授以湖口督辦,實則密令胡謙加緊練兵,壯大勢力。1913年7月,李烈鈞在江西宣佈獨立,參加二次革命,任命胡謙為江西討袁軍總參謀長。討袁失敗後,逃往日本。1916年回國,奔走於粵桂湘鄂諸省間籌劃革命。
1917年7月,胡謙響應孫中山發起的護法運動,到廣州追隨孫中山,任中華民國軍政府陸軍大元帥府參謀本部(李烈鈞任參謀總長)第一局局長,負責作戰計劃事宜,併兼任廣東護國軍講武堂教育長。1920年,隨李烈鈞率軍入貴州,胡謙任李部高級幕僚處處長。

胡謙東征西討屢立戰功

1921年,李烈鈞奉孫中山之命,率滇、贛軍進攻廣西沈鴻英部,胡謙任滇贛軍前敵總指揮。胡出奇兵,攻克桂林,一時名聲大噪。1921年年底,孫中山在桂林設立大本營,準備北伐。1922年春,胡謙任贛軍別動隊指揮官。原計劃由湘入贛,後為陳炯明部所阻,難以行進,胡謙旋改由粵入贛,部隊進展迅速,收復江西多縣。6月,陳炯明背叛孫中山,胡謙奉命率部南返廣東,支援孫中山同陳炯明叛軍作戰。
1923年2月,孫中山在廣州設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4月,胡謙任大本營軍政部(部長程潛)高級參謀,隨程潛出師江西。旋任大元帥秘書,駐增城。時陳炯明率眾來犯,胡部僅千餘人,與敵周旋數月之久,牽制敵軍不敢直下廣州,最後配合其他部隊,進行反擊,將敵擊退。因胡謙指揮有方,戰功顯赫,炳耀千秋,大元帥府傳令嘉獎雲:“吾國數千年軍人之美德復見於茲。”大元帥論功行賞,升胡謙為軍政部次長。1924年1月,孫中山在廣州主持召開了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胡謙被在廣州的江西國民黨員推選為江西國民黨代表,參加了大會。2月,胡謙被任命為建國軍北伐第三軍軍長。

胡謙任職埔軍校第一任教育長及兩次東征

1924年10月,胡謙被任命為黃埔陸軍軍官學校軍事總教官。11月,黃埔軍校增設教育長一職,胡謙被任命為黃埔軍校第一任教育長。1925年2月,廣東國民政府舉行第一次東征,校長蔣介石和政治部主任周恩來率領軍校學生軍出征,胡謙被任命為黃埔軍校留守。6月初,滇系軍閥楊希閔和桂系軍閥劉震寰舉行叛亂,佔領廣州。胡謙指揮黃埔軍校學生總隊和入伍生總隊千餘人,進攻臘德,殲滅了趙成梁部,使東征軍得以順利回師,經與敵激戰一週,平定了楊、劉之亂,光復了廣州,胡謙榮立戰功。
1925年10月,廣東國民政府舉行第二次東征,蔣介石任東征軍總指揮,汪精衞任東征軍黨代表,周恩來任東征軍總政治部主任,胡謙任東征軍總指揮部中將總參謀長,東征軍下轄三個縱隊,第一縱隊長何應欽,第二縱隊長李濟深,第三縱隊長程潛。東征軍接納胡謙的建議,先破惠州敵軍之老巢,以掃除前進之障礙,最後終於徹底消滅了陳炯明叛軍。胡謙再立戰功。

胡謙北伐期間留駐廣東

1926年1月,程潛率領的攻鄂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六軍,程潛任軍長,林伯渠任副黨代表,下轄十七、十八、十九等3個師,胡謙任十八師中將師長。
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程潛率第六軍之十七、十九兩個師參加北伐,胡謙奉命率十八師駐防惠州,併兼任惠州警備司令。惠州地處南海要隘,素多匪患,加之被擊散的陳炯明叛軍,四處潛伏,時勢甚堪憂慮。胡謙駐惠後,通力搜索匿匪,鞏固後方,成績顯著,使北伐無後顧之憂。

胡謙鎮壓阻擊共產黨部隊

1927年4月,蔣介石叛變革命後,胡謙在東江地區圍攻農民自衞軍南昌起義軍南下廣東,胡謙派兵入贛與起義軍作戰。

胡謙被李漢魂部槍殺

1927年秋,張發奎率第二方面軍自江西返回廣東,令胡謙部移防,派所部第四軍第二十五師師長李漢魂進駐惠州。胡謙集中部隊轉移,突遭李漢魂部包圍襲擊,十八師兵敗,胡謙遂遭槍殺。時年45歲。 [3] 

胡謙被槍殺始末

自從第六軍由程潛軍長率領參加北伐後,胡謙駐防惠州,獨霸一方,肆無忌憚,為所欲為。例如利用職權,指使親信賴俊華組成孫文主義學會以打擊進步組織的新學生社,利用地痞、工棍組織的工會和商人的同業公會掩護走私或販運煙毒。“四一五”清黨的時候,胡瘋狂地進行血腥鎮壓,包圍機關學校,任意捕殺公職人員和進步青年,造成人心惶惶。
1927年第四軍回師廣東,李漢魂師到達石龍之後,得悉此情,並接受人民羣眾的控告,毅然以“為民除害”自許,李曾將此情密報張發奎、黃琪翔,申述解決十八師、扣留胡謙,以爭取民眾,支持和擴充實力的意見。這一意見當然得到野心勃勃的張、黃的嘉許。
當先頭部隊七十四團進駐惠州的時候,二十五師師部和七十三團駐石龍,七十五團駐博羅,並作出圍殲十八師的計劃。密令七十四團團長黃世途就惠州形勢、十八師駐兵地點,進行了解,繪出圖説,連同該團駐兵部署上報。並採取迅雷不及掩耳的行動,利用當地各界舉行歡迎大會的時機,調動七十四團部隊,襲擊繳械。歡迎大會是由當地國民黨黨部及人民團體召開的,李漢魂作了“擁汪倒蔣,繼續革命和打倒一切軍閥,為民除害”的講話,博得與會羣眾的鼓掌。
歡迎會尚未結束,即開始進襲,幾聲槍響,十八師駐惠州部隊,全部放下武器,胡謙作了階下囚(當時胡爬上廁所瓦面,企圖逃脱)。但由於事前聯絡不周,七十四團機關槍連與二十五師師部特務營發生誤會,向該營乘坐的小輪船開往博羅部隊掃射,機關槍聲驚動了羣眾和十八師駐博羅部隊,胡部宋士品團聞風向他處逃竄。
胡謙被扣留後,押於公園旁的七十四團團部,他倚老賣老,態度裝作鎮定,説:“老夫不知所犯何罪,請轉告李師長迅將我送省,聽候上級處理。”言畢獰笑。但李漢魂除發電向張、黃請示外,沒有親自審問,也沒有軍法處理,且給予一定的自由,對外通信未加限制。胡謙於被捕後的第三天,槍殺於惠州中山公園,人皆稱快。殺胡後,羣眾燃放火炮,且有受害人親屬衝上要碎其屍體。
李明(七十四團參謀長)回憶當時槍殺胡謙的原因有三:
第一,胡謙與蔣介石為日本士官同學(原文如此。——編者),門生故舊很多,系蔣當時留粵的嫡派,解省訊辦勢將被釋,恐貽後患。
第二,抄獲白銀十幾萬元,煙土十餘萬兩,是一筆鉅額贓物,與他的致死不無關係。
第三,胡謙在東江一帶民憤特大,罪該萬死,這是就地處死的主因。
李漢魂於槍殺胡謙後,以胡在解省途中脱逃,被押解士兵擊斃為詞,向張、黃報告了事。據瞭解,胡在惠州搜刮的孽財不下數百萬元,而李漢魂這次槍殺他,也發了一筆巨大的橫財,全師官兵也因此換上新衣。人們都為李“敢作敢為”、“名利雙收”而奔走相告。 [4] 
參考資料
  • 1.    陳予歡.黃埔軍校將帥錄.廣州:廣州出版社,1998:1100
  • 2.    興國縣縣誌編纂委員會.興國縣誌 下冊:興國,1988:773-774
  • 3.    楊牧,袁偉良.黃埔軍校名人傳 上.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413-415
  • 4.    廣東省政協學習和文史資料委員會.廣東文史資料存稿選編 第2卷.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5:798-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