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胡萬洲

鎖定
胡萬州(1865—1943),廣東省潮陽縣峽山鎮華橋人。民國陸軍將領,曾追隨孫中山參加辛亥革命,在反清倒袁中屢立戰功。 [1-2] 
別    名
胡文輝、胡致祥
所處時代
民國時期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廣東省潮陽縣
出生日期
1865年
逝世日期
1943年
主要成就
參加辛亥革命和討伐袁世凱
本    名
胡萬州

胡萬洲人物簡介

胡萬州(1865—1943),廣東省潮陽縣峽山鎮華橋人。青年時往香港經商。光緒三十二年(1906)前後加入同盟會,並受孫中山的委託,同胡漢民等在香港秘密組織同盟會支部,任支部評議部長。宣統三年(1911)辛亥革命爆發後,在廣州組織民軍,攻佔寶安等縣。後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被選為國民黨粵支部組織代表。1916年以後,歷任護國軍第六軍指揮兼海陸軍司令、陸軍中將、救國軍中路司令、義勇軍第五支隊司令、廣州財局諮議、總統府諮議等職。孫中山逝世後遭排擠,隱居中山縣至去世。 [3] 

胡萬洲人物生平

胡萬洲早期生涯

胡萬州(1865—1943),廣東省潮陽縣峽山鎮華僑村人,又名胡文輝、胡致祥。他少負大志,青年時期離家赴香港經商,對當時清王朝的封建專制和腐敗無能十分憤慨。他在香港時結識孫中山,在孫中山革命思想的影響下,決心響應孫中山提出的“推翻滿清,建立民國”的號召,於1906年參加孫中山先生為總理的同盟會,並受孫中山之委託,與胡漢民、鄒魯、陳炯明、任鶴年、黎金庭等人在香港秘密組織同盟會支部,他任支部評議部長。當時他深知同盟會赤手空拳,經濟十分困難,而作為商賈的胡萬州家資頗豐,於是他出巨資捐贈同盟會,使同盟會在香港能開展正常的革命活動。 [1]  [2] 

胡萬洲智救孫中山

胡萬州在追隨孫中山革命的歲月中,曾經數次幫助孫中山脱離險境。1907年的一天,孫中山為革命奔波,風塵僕僕地來到了香港,找當時在英國人辦的糖廠做工的胡萬州,瞭解同盟會的活動情況。孫中山一進糖廠,就被清廷派來的密探發現。很快清廷通過外交渠道,向英國人糖廠主提出搜查要求,廠主也同意讓清政府搜查糖廠。在此千鈞一髮之際,胡萬州從容鎮定,馬上對孫中山進行巧妙的化裝,然後兩人乘車從密探的眼皮下離開糖廠。最終胡萬州把孫中山送到安全地帶,使其化險為夷。 [4] 

胡萬洲辛亥革命

清宣統三年即辛亥年(1911),清政府出賣鐵路修築權,激起全國人民反對。10月10日,以武昌起義為標誌的辛亥革命爆發。胡萬州在廣州組織民軍,攻佔寶安等縣。 [1]  1911年12月,孫中山回國,在南京經十七省代表會議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結束了清政府的統治。民國元年(1912)8月,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胡萬州被選為粵支部組織代表。當時局已趨穩定之後,胡萬州遂遣散部隊,回香港繼續經商。 [1]  [2] 

胡萬洲討袁戰爭

辛亥革命後,代表地主買辦階級利益的袁世凱竊據革命果實,建立北洋政府。軍閥龍濟光則助紂為虐,竊據廣東。胡萬州聞訊後,在港組織了一批有志之士,回廣東“共舉義旗,誓除國賊,以安民國”。民國5年(1916)春當討伐袁世凱的護國戰爭打響時,胡萬州被任命為護國軍第六軍指揮兼海陸軍司令。由於胡萬州指揮有方,將士英勇驍戰,並與粵海軍司令李玉光配合默契,同被胡萬州委任的炮兵統領關廷芳密切配合,協同作戰,因而水陸夾攻,軍威大震,所向披靡,一舉收復了寶安、廣寧、四會、三水、東莞、增城等縣,迫使袁世凱在粵爪牙龍濟光敗走海南島。這一戰役共用去軍費5萬餘元,均系胡萬州個人負擔。 [2]  民國6年(1917),胡萬州因在這次討袁戰爭中功績卓著,晉升為陸軍中將。 [1] 

胡萬洲討伐桂系軍閥

民國9年(1920),胡萬州任救國軍中路司令,後改任義勇軍第五支隊司令,出師德慶、廣寧、四會、寶安等縣,討伐桂系軍閥莫榮新。 [1]  在戰鬥過程中,胡萬州發現莫榮新向美國商人泡利購買價值美金300多萬元的一批軍火時,他迅即派代表與孫科商議,並上報南京的孫中山,經與美商交涉後,決定現金全部沒收,軍械全部收繳並交付軍政府使用,從而撲滅了莫榮新部,壯大了軍政府的武裝力量,為當時革命做出了巨大貢獻,受到了孫中山的嘉獎。嗣後胡萬州還任總統府諮議。由於胡萬州“熱忱為國馳驅,而不爭權利”,1934年6月9日立法院長孫科證明於國民黨中央黨部執行委員會,照章核給二等撫助金。 [2] 

胡萬洲晚年淒涼

胡萬州追隨孫中山革命,竭力率軍征戰,擔負鉅額軍需費用,屢立功勳,但是1925年孫中山逝世後,他在軍界倍受排擠。 [1]  胡萬州也不思轉政,僅年過花甲就選擇引退。當時他隱居在廣州舊倉巷凌霄裏,省財局每月按國民黨中央核准的二等撫助金髮給俸金。抗日戰爭爆發後,財局中斷給養,日寇也經常派飛機轟炸。據其1937年夏曆五月初五日發出的家書稱:“……我現因時局不好,財局薪水停支,入息全無已經八個月矣,日中使用俱由你家姑鄒氏所出,而且敵機轟炸本市,我所住地左右前後便均有彈落……”1939年夏曆八月十九日又對其孫媳婦方氏寫信稱:“省城自14日起,每日有飛機四五十架經過,落炸彈數十粒……”在此情況下,胡萬州被迫離開廣州,來到中山縣黃閣鄉麥仲銘處避難,國民黨政府也中斷其一切供應,以至於他經濟無着,只能靠以前一些微薄積蓄度日。 [2]  民國32年(1943),他在窮困潦倒之下淒涼離世。 [1] 

胡萬洲社會評價

胡萬州棄商從軍,熱忱為國,不爭權奪利,在國民黨將領中實屬罕見。孫中山的長子孫科曾親筆題贈一副對聯給胡萬州,聯曰:“萬古英雄肇造民權重興舜日,州中豪傑推翻帝制再樂堯天”。 [4]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東省潮陽縣委員會和《潮陽文史》編輯委員會主編的《潮陽文史》 將胡萬州高度讚揚為“反清倒袁名將”。 [2] 
參考資料
  • 1.    廣東省汕頭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 汕頭市志 第4冊[M]. 北京:新華出版社, 1999: 805-806.
  • 2.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潮陽市委員會,《潮陽文史》編輯委員會編. 潮陽文史 第13輯[M]. 廣東省潮陽新華印刷廠, 1996: 76-80.
  • 3.    潮陽縣縣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編. 潮陽概況[M]. 出版社不詳, 1989: 79-80.
  • 4.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東省潮陽縣委員會, 《潮陽文史》編輯委員會編. 潮陽文史 第4輯[M]. 198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