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胡聿賢

鎖定
胡聿賢(1922年10月14日—2023年10月30日),出生於北京,祖籍湖北武昌。地震工程學家,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1] 
1946年胡聿賢從交通大學 [11]  畢業後到武漢大學土木工程系工作;1948年前往美國密歇根大學土木工程系留學;1952年獲得密歇根大學博士學位,畢業後他受聘在紐約一家橋樑設計公司工作;1955年回國;1956年到中國科學院土木建築研究所工作,先後任副研究員、研究員、副所長、所長;1986年擔任國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93年擔任國家地震局工程地震研究中心主任 [2]  ;2006年擔任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胡聿賢長期從事結構理論、地震工程學、強震地面運動和結構抗震理論及方法的研究 [3] 
2023年10月30日20時46分,胡聿賢因突發心臟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2歲。 [12] 
中文名
胡聿賢
外文名
Hu Yuxian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北京
出生日期
1922年10月14日
逝世日期
2023年10月30日
畢業院校
美國密歇根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地震工程學》《地震安全性評價技術教程
主要成就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祖    籍
湖北武昌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性    別

胡聿賢人物經歷

胡聿賢
胡聿賢(5張)
1922年10月14日,胡聿賢出生於北京,祖籍湖北武昌,幼年隨家遷至武昌。
1941年,胡聿賢考入國立中央大學(現東南大學 [13]  )土木工程系。
1942年,胡聿賢轉入交通大學 [11]  土木工程系學習 [4] 
1944年,胡聿賢轉到重慶的交通大學 [11]  土木工程系學習。
1946年,胡聿賢從交通大學 [11]  畢業後,到武漢大學土木工程系工作,擔任助教。
1948年,胡聿賢進入美國密歇根大學土木工程系留學,攻讀結構工程。
1949年,胡聿賢獲得美國密歇根大學土木工程碩士學位,後來受聘擔任密歇根大學土木工程系研究助理,同時攻讀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木桁架橋上弦杆的穩定問題。
1952年,胡聿賢獲得美國密歇根大學博士學位,畢業後他受聘在紐約一家橋樑設計公司工作,擔任高級設計工程師。
1955年,胡聿賢響應祖國號召,放棄了優厚的生活待遇,與錢學森等十幾位中青年學者同船回國,胡聿賢夫婦回國後,在中國國內作了短期的參觀考察。
1956年,胡聿賢到位於哈爾濱的中國科學院土木建築研究所(後改名工程力學研究所),先後任副研究員、研究員、副所長、所長,主持結構理論方面的研究工作,從事結構理論和結構抗震研究工作。
1960年,胡聿賢的研究室轉入地震工程研究,此後他長期在這一領域內進行開拓性的研究和科學實踐。
1979年,胡聿賢擔任國家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副所長,同年胡聿賢應美國伯克萊加州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彭津的邀請作為客座研究員進行合作研究。
1984年,胡聿賢擔任國家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所長。
1986年,胡聿賢調入國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擔任研究員 [5] 
1991年,胡聿賢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93年6月,國家地震局工程地震研究中心成立,胡聿賢擔任中心主任 [6] 
1999年,胡聿賢擔任中國地震局工程地震研究中心名譽主任。
2006年,胡聿賢擔任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2] 

胡聿賢主要成就

胡聿賢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胡聿賢致力於地震學與工程學的結合,在中國開創了工程地震學。自20世紀60年代初率先領導研究了場地條件對地震和震害的影響,主要結論已應用於中國抗震規範。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地震危險性分析綜合概率法將國際通用概率法與中國先進的地震預報法相結合,已為中國最新地震區劃圖所採用。從烈度、距離或震級換算缺少地震記錄地區設計地震動的方法已在中國重大工程的抗震設計中廣泛採用。在中國首先將隨機振動理論應用於地震工程。20世紀90年代又開展了城市震害預測與防災減災的研究 [3] 
  • 學術論著
截至2015年1月,胡聿賢出版和發表論著100餘篇(部),其代表性著作有:《地震工程學》(英文版)等,其中《地震工程學》獲得第五屆全國優秀科技圖書獎一等獎 [6] 
出版日期
名稱
作者
出版社
2010.03
《地震安全性評價技術教程》
胡聿賢主編
北京:地震出版社
2006.01
《地震工程學 第2版》
胡聿賢著
北京:地震出版社
2003.04
《地震工程》
胡聿賢著
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1
《GB18306-2001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宣貫教材》
胡聿賢主編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
1999.09
《地震安全性評價技術教程》
胡聿賢主編
北京:地震出版社
1990.03
《地震危險性分析中的綜合概率法》
胡聿賢主編
北京:地震出版社
1988.08
《地震工程學》
胡聿賢著
北京:地震出版社
1988.02
《重要工程中的地震問題》
胡聿賢,時振梁主編
北京:地震出版社
  • 承擔項目
截至2016年12月,胡聿賢先後主持了幾十項重要的科研課題,負責了多項重要與重大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評價項目。負責的工程項目包括:渤海海洋平台地震危險性分析和地震動參數確定(此項目的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江蘇省連雲港核電廠廠址相關地震問題研究等項目 [1] 
  • 科研成果獎勵
截至2015年1月,胡聿賢主持承擔的科研項目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一次,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及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多次 [6] 
時間
項目名稱
獎勵名稱
1985年
渤海油田三個場地地震危險性及地震動估計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985年
結構振動的輸入反演計算方法
國家地震局科技進步二等獎
1988年
場地條件對地震動及震害的影響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988年
抗震設計概率基礎研究
國家地震局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0年
《地震工程學》專著
第五屆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一等獎
1999年
核電廠抗震設計規範的研究和編制
國家地震局科技進步一等獎

胡聿賢人才培養

  • 指導學生
截至2016年12月,胡聿賢先後培養了博士生30餘人 [2] 
  • 教育方式
胡聿賢對新知識、新技術的發展尤其關注,凡是能用來擴展和深入研究領域或提高工作效率的新知識和新技術,他都有意識地加以掌握和利用。胡聿賢會派自己的學生去中國國外學習新的技能,歸國之後用於本學科的發展 [5] 

胡聿賢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90年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1991年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中國科學院 [3] 
1995年
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

1996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何梁何利基金會
2007年
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

胡聿賢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83年6月—1988年4月
1988年4月—1993年3月
1993年3月—1998年3月

胡聿賢個人生活

1952年,胡聿賢與戴月棣女士結婚。1955年,在這條船上他的幼子胡傳朔度過了一週歲的生日,為了慶賀他兒子的生日,同船的中國學者開了一個別開生面的“派對”活動,活躍了旅途中的氣氛。這艘船載着這些海外赤子於1955年底到達香港。 [5] 
胡聿賢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他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在逆境中,仍然與青年科技人員密切聯繫,帶領他們繼續攀登地震工程科學高峯 [5] 
胡聿賢為了保持強壯的體魄,堅持進行體育鍛練。以前,他喜歡游泳,打網球、乒乓球、羽毛球,調北京以後,他繼續保持愛好體育運動的習慣。不分冬夏,他幾乎每天堅持長跑,沖涼水澡。他生活樸素、飲食簡單,始終保持勞動人民的本色 [6] 

胡聿賢人物評價

胡聿賢在中國首先將隨機振動理論應用於地震工程,是中國地震工程學奠基人之一,在地震危險性分析、地震動估計、場地條件影響和震害估計等方面做出了開創性工作 [10] (西安交通大學評)
胡聿賢為人正直,心胸豁達,作風樸實。他平易近人,喜歡和大家一起工作,以便隨時交換意見。他以淵博的學識和高超的治學方法潛移默化地哺育了幾代學者。胡聿賢熱愛祖國,熱愛科學,長期活躍在地震工程與工程力學科學研究的前沿 [6] (《中國科學報》評)
胡聿賢先生熱愛祖國,熱愛科學,嚴於律己,克己奉公,為人正直,心胸豁達,作風樸實,獎掖後人。他具有寬容的學術胸懷,又有實事求是、一絲不苟的治學精神,將畢生精力奉獻給了防震減災事業發展。他的業績和品德,在防震減災事業發展歷程中樹立了一座不朽的豐碑。他崇高的科學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敬仰!胡聿賢先生的一生,是無私奉獻的一生、奮鬥的一生、光輝的一生,是獻身祖國科研事業的一生!胡聿賢先生的逝世是我國科技界的重大損失!(中國地震局 評 [1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