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胡翔

(武警湖北總隊特勤大隊武警)

鎖定
胡翔,出生在湖南省安鄉縣,武警湖北總隊特勤大隊武警。曾參加世界軍警狙擊手射擊錦標賽,取得優異成績。
中文名
胡翔
國    籍
中國
民    族
職    業
武警
主要成就
參加世界軍警狙擊手射擊錦標賽
出生地
湖南省安鄉縣

胡翔個人經歷

湖北武警胡翔~射落兩塊獎牌 湖北武警胡翔~射落兩塊獎牌
荊楚網消息 (楚天金報) 圖為:戰友們歡迎胡翔載譽歸來  提要:比賽結束後,當武警湖北總隊特勤大隊的胡翔一現身營區,戰友們激動地將他拋向空中,慶賀他在國際大賽中取得好成績,武警湖北總隊總隊長楊波特地向這位普通中尉表示祝賀。在此前於匈牙利舉行的世界軍警狙擊手錦標賽上,他與中國武警代表隊的隊友們並肩作戰,一舉奪得小組第二名和警察組個人第三名的優異成績,在國際舞台上展現了中國武警的光輝形象,為中國武警爭得了榮譽!
成績:中國隊實現歷史突破
世界軍警狙擊手射擊錦標賽,被通俗地稱為“狙擊手世界盃”,到2011年已經是第九屆了。中國先後三次派選手參賽,前兩次都是榜上無名;但這次,我國派出6名高手參賽,一舉奪得歷史最好成績。
從5月29日到31日,共有美、英、德、捷克等14個國家90名隊員參賽,三天的真刀真槍比賽,既緊張又刺激,競爭異常激烈。胡翔和戰友並肩作戰,在沙漠射擊、夜間射擊、高位俯仰角射擊等11個類別25個項目中,在武器裝備性能不佔優勢的情況下,不畏強手,頑強拼搏,發揮出了自己應有的水平,參賽隊員張華、鄧贇獲軍隊組第一名,胡翔、王佔軍獲警察組第二名;孟慶峯、徐波獲警察組第三名;張華獲軍隊組個人第一名,胡翔獲警察組個人第三名,實現了中國代表隊參賽以來的歷史性突破
為這份成績單作出重要貢獻的胡翔,就是來自武警湖北總隊特勤大隊的中尉警官。

胡翔突出事蹟

現場:賽場上舉槍百步穿楊
胡翔告訴記者,這不是常規的輕武器射擊比賽,來自14個國家的90名狙擊手,個個都是久經賽場的高手,人人都是身懷絕技的干將。
5月29日,胡翔上場了,第一個射擊項目是狙擊步槍射擊,目標距離422米,戰術背景是交替出現的水幕,要求在20秒內卧姿射出5發子彈。這個科目,胡翔在國內的訓練場曾練過千萬次,可是,突然出現的高壓水幕,還是讓他有點暈。但他立刻沉住氣,屏住呼吸快速打出5發子彈——39環!一同比賽的另外三個國家的選手驚呆了。第一名!中國!
接下來的項目,是斷劍射擊,即在木墩上插一把匕首,刀刃面向射手,刀背處放一張白紙。射擊距離50米,使用1發槍彈,射擊時限50秒,要求子彈被刀分成兩半在紙上留下1個彈眼才得分。這個難度就大很多了。胡翔這回更加沉着,端起槍瞄準就射,只聽得一聲很清脆的聲音,這是打中了的聲音。兩個比他年齡要大20多歲、多次參加這種比賽的外國選手跑到他面前,先是豎起大拇指誇讚,然後十分沮喪地走開了。
不過難的還在後頭。接下來的靶子,常人的肉眼很難識別,只有優秀的狙擊手才能玩得來——雖然射擊距離只有22米,但目標細得只是一條黑線,而射擊姿式要求是立姿無依託射擊。槍響線斷,胡翔再次用槍聲證明了實力!
胡翔面對的最後一個挑戰,是20米移動人質靶,如果能持續這樣的勢頭,警察組個人比賽的第一就肯定是他。遺憾的是,比賽用的手槍,是主辦方選用的陌生槍型,對武器的不適應,讓胡翔槍中的三發子彈全部脱靶,總成績一下就被拉下來了。
提起這,胡翔搖搖頭説,“有些遺憾”。
訓練:半年打掉6萬發子彈
“這些參賽項目,都需要高強度的訓練。高峯的時候,一天要打八百餘發子彈,打得手腳發麻,頭昏眼花,到後來,見到子彈就反胃!”成功的背後,是胡翔艱辛的付出。胡翔介紹,在集訓的六個月時間裏,他與其他6名戰友打掉了22萬多發子彈,僅他個人就打掉了將近6萬發子彈。
2011年已28歲的胡翔,出生在湖南省安鄉縣,7年前應徵到湖北武警總隊特勤大隊當兵,由於射擊科目異常優秀,胡翔被選為狙擊手。狙擊手的訓練比一般射手的訓練要難得多,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那是常規的,站着、跪着、卧着,倒下去,又起來,每天重複着這些簡單而枯燥的動作,沒有超人的意志就難以堅持。
但這樣的訓練一練就是一整天,不管颳風還是下雨,每天如此,以至於後來,胡翔的肩窩都磨起了泡、開了花、流出了血。由於迷彩服上血液過多,加之時間過長,很多都已無法擦洗掉,他經常穿着“鮮紅迷彩服”。
在抗干擾訓練中,訓練場上會突然出現鑼鼓喧天、人聲鼎沸的噪音“搗亂”,而正趴在地上全神貫注瞄準的胡翔必須不受干擾。他説,作為一個優秀的狙擊手,絕對不能受外界一點兒干擾,要不然等着你的就是失敗。
幾年下來,胡翔已經習慣了這樣的尖叫、吵鬧、鑼鼓聲,還有不斷響起的槍聲。但正是有了這些苦和累,才有今他的那雙鋭利眼,還有身懷的射擊絕技。
就在湖北省2009年反恐聯合演練現場,胡翔在百米開外槍槍命中“恐怖分子”要害,令作案“歹徒”聞風喪膽,他百步穿楊的射擊本領給觀摩的湖北省主要領導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記者蒲哲 通訊員戴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