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胡澥

鎖定
胡澥(1580~1655),名淑會,字練海,別名“松石小隱”,明朝澧州(現屬湖南臨澧縣官亭鄉)人,天啓壬戌科進士。歷任明崇禎年司奉使、御史、副都御史、中州督學等職,後遭不白之冤,心灰意冷,辭官歸隱鄉里。
中文名
胡澥
別    名
松石小隱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580年
逝世日期
1655年
出生地
明朝澧州
代表作品
《宦遊諸集》
《飛漱房文集》
官    職
明崇禎年司奉使、御史、副都御史

胡澥人物簡介

胡澥(1580~1655),名淑會,字練海,別名“松石小隱”。出生於風景秀麗的臨澧縣官亭鄉刻木山腳下一個貧苦農民家庭。
胡澥生活在明末清初時期,歷任過明崇禎年司奉使、御史、副都御史、中州督學等職。他性格耿直、剛直不阿,克盡職守。當他目睹官場腐敗,民眾生活疾苦,“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大明江山朝夕不保的危險時刻,不計個人利益得失,苦膽憂天,向朝廷累疏七奏,獻計獻策,但大明皇朝元氣已盡,內憂外患,搖搖欲墜,至使他因得罪朝廷權勢,加上昏君不辨是非,累受謫貶而遭逮捕。在京都各部的正直之士,歷感他為國為民而遭受此不白之冤,便聯名請奏皇上,免其發配之災。幸獲赦免的胡澥,心灰意冷。便在明朝土崩瓦解之際,辭官歸隱鄉里。
順治乙未年(1655),胡澥走完了坎坷的一生。但他的為人品德,政績詩風,永遠令人懷念。

胡澥少年英才

胡澥自幼聰穎好學,初入私塾,識字斷文,過目不忘,天資甚高。他牢記“是故聰與敏,可恃而不恃也;自恃其聰與敏而不學者,自敗者也。”的古訓,勤奮刻苦,惜時如金,博覽羣書,“俱收兼著,待用無遺”,僅十歲就能吟詩作文,在鄉里有神童之美譽。
胡澥在明萬曆戊午科(1618)中舉人。天啓壬戌科(1622)取進士。被朝廷封為行人司奉使。期間,他三次出巡,遍歷河北、山西、山東、江蘇、浙江等地,水陸行程數萬裏,體察民情,飽覽名山大川,抒寫了大量的為國為民的政史文章,同時也吟出了不少詩詞佳作。其三宮寺詩:“一經披蘿轉,香台薄晚霞。步登青嶼頂,擎出白蓮花。地已空塵界,人應悟法華。但能了一念,何事覓趺跏。”情景交融,一時傳抄聲吟不絕。崇禎庚午年(1630)參加京考,其作品文采飛揚,意境攜遠,被朝廷評贊為“已凜四知,不苟一介,五年廟寓,四壁風清,此海內第一品”。

胡澥忠貞為國

崇禎七年(1634),胡溶出任副都御史,督學中州。到河南後,他布衣簡從,深入實際,調查研究,目睹地方學風不正和土司弊端,寫出了《翼教七條》“欲為聖朝除弊事”,來糾正學風,培養德才兼備棟樑之材。
特別在調查中,得知河南地方官吏周藩,和同朝廷幫派權勢,假公濟私,對與他有私隙的許州官紳,捏造罪名,上奏誣告,至使怨聲載道。胡澥堅持正義,主持公道,並將周藩在考場上當眾擒拿,以其侮辱考生、無視國法數罪上疏朝廷,要求嚴勵查辦。不想被周藩惡人先告狀,周藩通過賄賂朝廷大臣,向不明是非的皇上讒言,反將胡澥逮捕入獄,並要發配邊關。京都各部聞訊,紛紛上奏,才得已洗雪不白之冤,幸獲赦免。

胡澥潛心專著

胡澥辭官回到家鄉,隱居刻木山莊,不與官場來往,卻常與裏中人士,同遊名山古蹟,寫出了大量的佳作。他在《登刻木山》一詩中寫道:“孤影平分花蕊宮,石樑苔莖路初通。染人山”色千堆翠,極目天光四壁空。霧盡溪明涵曉壑,雨餘林秀看春壟。我來長嘯羣峯應,流覽煙霞一鏡中。”短短的五十六個字,勾畫出山林自然之美,抒發了自己與羣峯遙相呼應的感情。
他一生著作頗豐,其中不少稱為佳品。除《宦遊諸集》、《飛漱房文集》等多被毀失於兵災外,存世之作有《焰餘》、《遺錄》、《翼教七條》和後人在兵火洞發現的《尋仙洞中文》、《自娛篇》、《雪之歌》、《哀鴻》、《三角解》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