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胡沙

(戲劇劇作家、導演、理論家)

鎖定
胡沙,現代戲劇作家。原名徐茂庭,以筆名行世。湖北漢川人。中國戲劇家協會北京分會第一屆理事會副主 [6]  。1938年參加抗日宣傳活動,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參加成都四川旅外劇人抗敵劇團,深入農村演出。1940年到延安青年幹部學校學習並開始創作活動。曾寫過童話劇《公主旅行的故事》、《它的城》,在延安等地演出後獲得好評。他編導的《生產舞》成為延安秧歌劇的優秀劇目之一。1950年後任中央戲劇學院戲劇系教員,參加中國戲劇家協會,並被選為中國舞蹈家協會理事。1953年調中國評劇院任導演並從事評劇藝術的整理研究工作。1962年起任中國評劇院院長,兼北京市文聯理事。在此期間,先後執導過《小二黑結婚》、《祥林嫂》、《春香傳》、《金沙江畔》、《野火春風斗古城》等評劇,編寫了《評劇簡史》。1965年執導的《阮文追》曾受到周恩來總理稱讚,《奪印》在羣眾中產生了較大影響。他編導的評劇還有《向陽商店》、《千萬不要忘記》等,並發表論文《論評劇藝術》。 [4] 
中文名
徐茂庭
別    名
胡沙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湖北省漢川縣馬口鎮金河鄉徐家坮
出生日期
1922年1月29日
星    座
水瓶座
職    業
導演、編劇
代表作品
《祥林嫂》、《小二黑結婚》
性    別

胡沙人物簡介

胡沙, 戲曲作家、導演。原名徐茂庭,又名徐胡沙,湖北漢川人。1922年生。1938年在重慶參加抗日宣傳活動。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到延安青年幹部學校學習,業餘創作了童話劇《公主旅行的故事》《它的城》《生產舞》。抗日戰爭勝利後至解放初期,在華北大學文學院戲劇系和中央戲劇學院歌劇系任教。1953年調中國評劇院,專門從事評劇導演、創作、研究工作。先後導演了《小二黑結婚》、《祥林嫂》、《春香傳》、《三里灣》 《金沙江畔》(與張瑋合作)《野火春風斗古城》(與李肖合作)《志願軍未婚妻》等劇。創作了《向陽商店》(集體創作,胡沙、安西執筆) 《四季長春》(與高琛、馮霞合作)《吹鼓手告狀》,改編了《奪印》《燕趙兒女》《降龍伏虎》《千萬不要忘記》等劇。論著有《評劇簡史》。 [1] 

胡沙人物生平

胡沙,著名評劇編導,評劇史家。原名徐茂庭。祖籍江西人,一九二一年二月九日生於湖北省漢川縣江西村。十歲閤家遷居四川重慶。十五歲回漢陽讀高小。一九三七年“七·七”事變後,離校參加抗日宣傳和演出活動,後參加重慶怒吼劇社,與著名演員張瑞芳、白楊等同台演出。 [3] 
1938年在重慶參加抗日宣傳活動,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次年參加成都四川旅外劇人抗敵演劇隊,深入川西北農村進行抗日宣傳工作。1940年到延安靑年幹部學校學習,業餘創作了童話劇《公主旅行的故事》、《它的城》等,曾在延安演出多場。還編導了《生產舞》,是當時延安秧歌的優秀節目之一。抗日戰爭勝利後,到晉察冀邊區,任華北大學文學院戲劇系教員。
抗戰勝利後,調華北聯大任教,其間曾參加三年土改運動。新中國成立後,入中央戲劇學院任教。一一九五二年到中國評劇院任導演,與張瑋等合導了評戲《祥林嫂》、《小二黑結婚》、《春香傳》、《志願軍的未婚妻》、《金沙江畔》《三里灣》、《野火春風斗古城》等。一九六三年後,與安西、高琛等編寫和改編的劇本有《降龍伏虎》、《奪印》、《向陽商店》、《阮文追》、《四季常青》、《會計姑娘》、《鼓吹手告狀》等。其中《奪印》、《阮文追》受到好評。 [3] 
1953年至1954年間,對評劇藝術的起源、發展至日臻完善的歷史及著名演員的藝術活動,做了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編寫了《評劇簡史》(1958年,通俗文藝讀物出版社),敍述了評劇從1900年至1949年五十年來的發展和演變情況。全書共三卷,全面追溯了評劇從“蓮花落”、“蹦蹦戲”“唐山落子”、“奉天落子”發展起來直至向全國發展的歷史過程,幷介紹了歷代名演員的藝術活動。該書對後來評劇的發展和建設做了有益的貢獻。此外,作者還創作幷改編了大量的評劇劇本,豐富了評劇劇目。創作的劇本有:《向陽商店》(中國評劇院集體創作,胡沙、安西執筆;1961年,中國戲劇出版社)、《四季長靑》(與高琛、馮霞合作,1964年公演)、《阮文追》(與高琛合作,1965年公演),該劇曾為周恩來總理所讚賞,認為達到了當時評劇藝術的高水平。《吹鼓手告狀》(1979年公演)。改編劇本有《奪印》(從揚劇改編,1963年公演;1963年,中國戲劇出版社)。此劇公演後,劇本連續五次印刷,唱段廣為流傳,周總理兩次親臨觀看指導,指示樂隊搬上舞台。從此,開了樂隊搬上舞台之先河。改編劇本還有《會計姑娘》(中國評劇院集體討論,胡沙、何孝光執筆;1964年,中國戲劇出版社)《燕趙兒女》(根據梁斌《紅旗譜》改編:1959年,北京寶文堂書店)、其它改編劇本還有《降龍伏虎》、《千萬不要忘記》等。發表過的戲曲論文有:《演員的生活經驗和創造角色的關係》(中國戲曲研究院編,1957年,上海文化出版社)《談評劇的現代戲和推陳出新》、《論評劇藝術》、《乘勝前進,創造社會主義時代的新評劇》。其它劇評、札記多篇,散見於《文藝報》、《戲劇報》、《人民日報》、《劇本》月刊等。 [2]  2005年胡沙老師在北京病逝,享年83歲。2006年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的胡沙老師晚年力作《評劇新史略》正式發行。 [5] 
參考資料
  • 1.    上海藝術研究所,中國戲劇家協會上海分會編.中國戲曲曲藝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1.09:307
  • 2.    《中國文學家辭典》編委會編.中國文學家辭典 現代第2分冊:文化資料供應社,1980.09:562-563
  • 3.    北京語言學院中國藝術家辭典編委會,.中國藝術家辭典 現代第1分冊.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03:162
  • 4.    馬良春,李福田 總主編.中國文學大辭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4181
  • 5.    戲劇家胡沙老師晚年力作《評劇新史略》出版  .雙鴨山新聞網[引用日期2022-11-16]
  • 6.    北京戲劇家協會歷屆理事會主席、副主席  .北京戲劇家協會[引用日期2023-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