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胡正

(文學創作一級、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鎖定
胡正(1924年—2011年1月17日),生於山西靈石。中共黨員。1938年參加晉西南呂梁劇社,後到延安魯藝、部隊藝術學校學習。歷任八路軍120師政治部戰鬥劇社編輯股幹事,晉西北抗日救國聯合會文化部文藝工作團幹部,靜樂縣二區抗聯文化部長(同時參加武裝工作隊工作),晉綏邊區文聯《晉綏日報》副刊編輯、《晉南日報》記者,重慶《新華日報》副刊組副組長。1950年到中央文學研究所學習,後到山西省文聯任《山西文藝》主編,省文聯秘書長、副主席,省作協副主席、黨組書記。山西省政協第四、五屆委員,中國作協第四屆理事。現為中國作協全委會名譽委員,省作協名譽主席。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43年開始發表作品。文學創作一級。著有短篇小説集《摘南瓜》、《七月古廟會》,中短篇小説集《幾度元宵》,散文報告文學集《七月的彩虹》,長篇小説《汾水長流》(改編為同名電影、話劇、戲曲)、《明天清明》及《胡正文集》(四卷)。作品收入多種選集。1992年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作家稱號。 [1] 
中文名
胡正
出生日期
1924年
逝世日期
2011年1月17日
畢業院校
中央文學研究所
職    業
作家
出生地
江蘇無錫
代表作品
《摘南瓜》

胡正人物生平

胡正(1924年—2011年1月17日),原名胡振邦,1924年農曆10月25日出生於山西省靈石縣城。1938年9月,胡正參加晉西南犧盟會“呂梁劇社”,從事抗日宣傳活動。1940年冬隨劇社到延安,在魯迅藝術學院附設的部隊藝術幹部訓練班和部隊藝術學校學習,開始嘗試文學創作。1943年1月轉業到晉西北抗日救國聯合會文化部文藝工作團。1943年5月26日,第一篇小説《碑》由延安《解放日報》副刊發表,由此開始了文學生涯。六十多年筆耕不輟,先後發表了短篇小説《摘南瓜》、《嫩苗》、《七月古廟會》、《兩個巧媳婦》,中篇小説《雞鳴山》,長篇小説《汾水長流》等一大批作品。《汾水長流》是上世紀60年代中國文壇長篇小説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在廣大讀者中產生過極大反響,為中國當代文學流派“山藥蛋派”的形成與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1992年5月,山西省委和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作家”榮譽稱號。2001年,4卷本的《胡正文集》出版,集中展示了他的主要文學成就和創作軌跡。 [2] 

胡正人物逝世

“山藥蛋派”最後一位主將胡正2011年1月17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山西太原逝世,享年87歲。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