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胡椒根結線蟲病

鎖定
胡椒根結線蟲病是由一種寄生線蟲引起的、發生在胡椒的病害。主要為害胡椒根系,使受害根部形成許多不規則、大小不一的根瘤。根瘤初期乳白色,後變淡褐色或深褐色,最後呈現暗黑色。雨季根瘤腐爛,旱季根瘤乾枯開裂。 [1]  [5] 
胡椒根結線蟲病分佈廣泛,是世界胡椒產區的重要病害之一,在中國分佈於海南、廣東、廣西、雲南和福建各胡椒種植區。受害植株根部形成根瘤,會嚴重影響胡椒生長和產量;幼齡胡椒受害尤為嚴重,甚至整株死亡。老齡椒園病情重,發病率甚高,一般減產20-30%,嚴重者達50%以上。 [1] 
胡椒根結線蟲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選用生荒地育苗,種植前深翻土壤,有條件的可引水浸田,幼齡期加強撫育管理增強植株抗病能力。此外,還可以適當施用殺線蟲劑和土壤熏蒸劑來防止病害發生。 [1] 
中文名
胡椒根結線蟲病
病    原
胡椒根疣線蟲、南方根結線蟲 等
為害作物
胡椒
為害部位
根部

胡椒根結線蟲病病原特徵

胡椒根結線蟲病
胡椒根結線蟲病(3張)
胡椒根結線蟲病病原是一種寄生線蟲,屬無脊椎動物的線形動物門、線蟲綱、墊刃目、異皮科、根結線蟲屬。在中國以外報道為南方根結線蟲(學名:Meloidogyne incognita (Kofold&White) Chitwood)和爪哇根結線蟲(學名:Meloidogyne javanica Treub.)。在中國,海南省的病原線蟲已發現有多種,主要是胡椒根疣線蟲(學名:Meloidogyne marioni Corun)、南方根結線蟲(學名:Meloidogyne incognita Chitwood)和花生根結線蟲(學名:Meloidogyne arenaria Chitwood)。 [1] 
  • 胡椒根疣線蟲:雌蟲外形似梨形,有突出的“頸部”及膨大成球形的“嗣部”體長0.8-1.0毫米,體徑0.6毫米左右,固定生活於根瘤中;雄蟲細長,呈鰻狀,體長1.01.5毫米,體徑0.03-0.04毫米,暫時營遊離生活於土壤中。卵為梯圓形或卵圓形,無色透明。卵在卵囊內,排列整齊,多數是縱行排列。 [1] 
  • 南方根結線蟲:雌雄成蟲異形,雌幼蟲在2齡以前階段細長形,2齡以後膨大呈豆莢形、袋形。第五齡成蟲呈鴨梨狀,大小0.85毫米×0.51毫米,頭小腹大,尾消失。肛門圓孔狀,位於體末,與陰門相近。陰門裂縫狀,在肛門與會陰區的周圍有細微的波狀線紋(會陰花紋)。雄成蟲體細長,蠕蟲形,大小1.35毫米×0.033毫米,吻針基部膨大,尾端鈍圓,末端有突出的如鈎的交合刺1對,並有1對引帶和2個感覺器。 [2] 
  • 花生根結線蟲:雌蟲梨形乳白色,體長560.98微米,口針長12.6微米,口針基部球略向後傾斜,會陰花紋圓至卵圓形,背弓中等高度,側區的線紋沒有波折,有些線紋伸至陰門角,陰門裂長39.8微米。雄蟲蠕蟲形,頭區低平,唇盤與中唇融合,無側唇,頭感器明顯,口針粗狀,側區四條側線,導刺帶新月形。幼蟲蠕蟲形,體長448微米,口針基部球向前凸出,半月體緊靠於排泄孔前,直腸膨大,尾部向後漸變細,末端尖,透明尾區有1-3個縊痕。 [3] 

胡椒根結線蟲病為害症狀

胡椒根結線蟲病主要為害胡椒根系,使受害根部形成許多不規則、大小不一的根瘤。根瘤初期乳白色,後變淡褐色或深褐色,最後呈現暗黑色。雨季根瘤腐爛,旱季根瘤乾枯開裂。病株變黃,生長停滯,節間變短,葉片淡黃,落花落果,甚至整株死亡。 [5] 

胡椒根結線蟲病侵染循環

病原以幼蟲在土壤中或以成蟲和卵在病根的病瘤中越冬。土中幼蟲和卵孵化後的幼蟲可在土中作短距離移動或借流水傳播,當接觸到胡椒嫩根時便能直接侵入,並分泌一些物質刺激根部組織增生形成瘤狀蟲癭。在條件適宜時,20-30天可完成一代。侵染來源主要是田間病根的殘留組織和病土。 [1] 

胡椒根結線蟲病流行規律

胡椒根結線蟲病的發生發展與氣候條件、土壤類型和栽培管理有密切關係。通常土温25-30℃、土壤濕度40%時,最適宜線蟲發育和活動;結構疏鬆的砂質土發病嚴重;連作田塊發病也嚴重。 [1] 

胡椒根結線蟲病防治方法

胡椒根結線蟲病農業防治

  • 注意選地:選用生荒地育苗;避免選用前作(寄主)感病的地段育苗或種植胡椒。 [1] 
  • 深翻土壤:開墾胡椒園,應在旱季將土壤深翻40釐米以上,並反覆翻曬2-3次後才能種胡椒。種植穴在回土前放入足夠柴草焚燒,然後回土種植胡椒也可大大減少此病的為害。 [1] 
  • 引水浸田:近水源的地段,可引水浸田2個月以上,排幹水後再種胡椒。 [1] 
  • 加強撫育管理:進行厚覆蓋,多施腐熟有機肥,深穴施肥,把胡椒根系引入到40釐米以下的土層,促使根系發達,生勢旺盛,增強抗病能力。只要渡過幼齡期,成齡株雖有線蟲為害,還能較正常的生長髮育。 [1] 

胡椒根結線蟲病化學防治

  • 發病前藥劑防治:適當施用殺線蟲劑和土壤熏蒸劑,如二溴氯丙烷、豐素磷、克線磷呋喃丹等處理土壤,可收到一定防治效果。 [1] 
  • 發病植株藥劑處理:發病植株可以施用10%噻唑磷顆粒劑(福氣多),每畝用藥2千克,在以發病植株為中心的30釐米範圍內拌土埋施(每1千克藥拌10千克土混勻)。或用0.5%阿維菌素顆粒劑,每畝用藥5千克,在以發病植株為中心的30釐米範圍內拌土埋施(每1千克藥拌8千克土混勻)。 [5] 

胡椒根結線蟲病分級標準

胡椒根結線蟲病病情分級標準:0級,為根系無根結;1級,為25%以下根系有根結;2級,為25-50%根系有根結;3級,為50-75%根系有根結;4級,為75%以上根系有根結。 [4] 
參考資料
  • 1.    黃朝豪.熱帶作物病理學.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7.05:50-52
  • 2.    中國農作物病蟲害編輯委員會.中國農作物病蟲害 上.北京:農業出版社,1979.12:466
  • 3.    王明祖.中國植物線蟲研究.湖北: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10:195-200
  • 4.    王會芳,肖彤斌,謝聖華,芮凱,王三勇.6種殺線劑對胡椒根結線蟲病的防效[J].農藥,2007,46(11):783-784.
  • 5.    桑利偉,劉愛勤,孫世偉 等.胡椒主要病害識別與防治技術[J].熱帶農業科學,2010,(第1期).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