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胡曙光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學科首席教授、博士生導師)

鎖定
胡曙光,1957年7月出生,湖北武漢人,水泥與混凝土材料專家,工學博士,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學科首席教授,博士生導師,“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硅酸鹽建築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胡曙光於1982年從武漢建築材料工業學院硅酸鹽材料工程專業畢業後留校任教,歷任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1987年獲得武漢工業大學無機非金屬材料碩士學位,1992年獲得武漢工業大學無機非金屬材料博士學位;1995年12月年至2000年1月曆任材料學院副院長、黨委書記、學校黨委副書記;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任湖北大學黨委書記;2003年1月至2021年1月曆任武漢市副市長、武漢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市委副書記、市政協主席。2002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3年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05年任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學科首席教授,2013年任硅酸鹽建築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5] 
胡曙光長期從事先進水泥基複合材料和高技術混凝土的研究與工程應用。 [5] 
中文名
胡曙光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湖北武漢
出生日期
1957年7月
畢業院校
武漢工業大學

胡曙光人物履歷

1957年7月30日,胡曙光出生于山東青島市,原籍湖北武漢市。
1975年9月至1978年2月,湖北省麻城縣白果區夫子河公社知青。
胡曙光
1978年2月至1982年1月,武漢建築材料工業學院硅酸鹽材料工程專業學習,獲工學學士學位。
1982年01月至1995年7月,武漢建築材料工業學院硅酸鹽材料工程系助教、講師、副教授(其間:1987年獲武漢工業大學無機非金屬材料工學碩士學位;1992年獲武漢工業大學無機非金屬材料工學博士學位)。
1995年7月至1997年9月,武漢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常務副院長、黨委書記、校長助理。
1997年9月至2000年1月,武漢工業大學黨委副書記。
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湖北大學黨委書記、武漢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2002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2003年1月至2021年1月,武漢市政府副市長、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市委副書記、市政協主席,兼任武漢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材料學科首席教授(2005年任)、硅酸鹽建築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2013年任),2003年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2021年1月~,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學科首席教授、博士生導師、硅酸鹽建築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學術委員會委員。 [1-5] 

胡曙光任免信息

2017年2月18日,在政協武漢市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選舉大會上,胡曙光當選為武漢市政協主席。 [1-2] 

胡曙光人物成就

胡曙光研究領域

先進水泥基複合材料設計理論與製備技術,高性能混凝土研究,特種水泥與混凝土製品研究與新產品開發,環境與生態建築材料製備原理與應用技術,重大工程混凝土應用技術開發。 [5] 

胡曙光科研項目

主持參與國家以及各類部省級科研30多項。 [5] 
科研項目
時 間
項目名稱
項目來源
2017~2021
長壽命混凝土製品關鍵材料及製備技術
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
2011~2013
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垃圾成套技術與裝備及其示範
國家“十二五”支撐計劃專題
2006~2009
高性能水泥綠色製造工藝和裝備
國家“十一五”支撐計劃子項目
2003~2005
鋼渣礦粉的工業化生產成套技術與工程應用開發
國家“十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
1996~2000
混凝土安全性專家系統研究
國家“九五”重點科技攻關專題
2009~2012
環境友好現代混凝土的基礎研究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973)專題
2002~2006
水泥水化機理及過程控制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973)專題
2009~2011
具有高抗震性能的高強輕質混凝土製備及其強韌化技術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課題
2008~2010
高速鐵路無碴軌道用CA砂漿的研究與應用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課題
2002~2005
高性能輕質結構混凝土用於大跨徑橋樑的研究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課題
2014~2017
超高性能混凝土製備與工程應用基礎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海峽聯合基金重點項目
2013~2016
水泥-瀝青-環氧樹脂複合膠結硬化機理及其微結構與性能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2008~2010
基於集料功能設計與界面結構優化的高技術混凝土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2005~2008
具有高抗裂吸振功能混凝土的材料設計與製備方法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2003~2005
高強輕集料混凝土的脆性特徵與增韌技術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1989~1993
新型無機—有機複合水泥的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5] 
[5] 

胡曙光科研綜述

主持承擔國家自然基金、“863計劃”、“973計劃”、國家科技攻關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以及各類部省級科研30多項,參加各種重點工程混凝土材料研究與技術開發應用百餘項。主要研究領域:先進水泥基複合材料設計理論與製備技術,高性能混凝土研究,特種水泥與混凝土製品研究與新產品開發,環境與生態建築材料製備原理與應用技術,重大工程混凝土應用技術開發。出版著作7部,發表SCI、EI論文350餘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76項,國外發明專利3項,獲國家科技獎6項,省部級一等獎13項。 [5] 

胡曙光科技獎勵

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5項(其中第一完成人4項),獲省部級科技特別貢獻獎和一等獎13項(其中第一完成人10項)。 [5] 
科研獎勵
獲獎
時間
項目名稱
獎勵名稱
2022年
深水大斷面盾構隧道結構/功能材料製備與工程應用成套技術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第1完成人)
2011年
管磨開流選粉節能技術及其水泥綠色製成應用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第1完成人)
2010年
鋼管高強混凝土膨脹控制與製備技術及其在大跨度結構的應用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第1完成人)
2001年
高性能水泥基複合材料研究及其工程應用開發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第1完成人)
2016年
水泥窯高效生態化協同處置固體廢棄物成套技術與應用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第2完成人)
2004年
混凝土耐久性關鍵技術研究及工程應用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第2完成人)
2014年
水泥綠色製成技術創新與系統集成及產業化應用
廣西自治區科學技術特別貢獻獎(第1完成人)
2009年
高耐久性鋼箱梁橋面鋪裝結構設計材料製備及施工技術開發
中國建築材料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第1完成人)
2008年
利用淤污泥生產環保型優質輕集料及其混凝土的應用技術
中國高等學校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第1完成人)
2007年
高性能結構輕集料混凝土的研究及其工程應用
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第1完成人)
2004年
混凝土安全性專家系統的研究與應用
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第1完成人)
2021年
工業固廢製備優質膠凝材料關鍵技術及其應用
廣西壯族自治區科技進步 一等獎(第2完成人)
2012年
高速鐵路水泥乳化瀝青砂漿製備與灌注施工技術
中國建築材料技術發明一等獎(第2完成人)
[5] 

胡曙光論文著作

出版著作7部,發表SCI、EI學術論文350餘篇。 [5] 
論文著作
出版日期
著作名稱
作 者
出版社
2021年
高技術混凝土材料
胡曙光等 著
化學工業出版社
2010年
特種水泥(第二版)
胡曙光等 編著
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9年
先進水泥基複合材料
胡曙光 著
科學出版社
2008年
混凝土温度-應力檢測原理與應用
胡曙光、陳靜 著
國防工業出版社
2007年
混凝土安全性專家系統
胡曙光、鍾珞、呂林女著
科學出版社
2006年
鋼管混凝土
胡曙光、丁慶軍 著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6年
輕集料混凝土
胡曙光、王發洲 著
化學工業出版社 [5] 

胡曙光代表性研究應用成果

(1)高性能大體積抗裂混凝土技術。應用研究的多元複合膠凝材料性能優化調控技術,開發出輔助膠凝材料大摻量替代水泥和利用工業固廢補償收縮高性能混凝土,大幅度降低水化熱,可在大體積混凝土工程中免設冷水降温系統,具有高效利固廢和節能降耗效益。已應用於國家重點工程三峽水電大壩工程、京廣高速客運鐵路專線天興洲長江大橋(世界首座四線鐵路橋)、京珠/滬蓉高速公路武漢陽邏長江橋等大體積混凝土工程。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高耐候性水泥乳化瀝青(CA砂漿)材料設計與製備技術。應用研究的先進水泥基複合材料理論方法,開發出適應我國複雜地域環境和廣域原材料特點的高速鐵路軌道板CA砂漿材料,及時為國家高速鐵路建設提供關鍵材料支撐。已應用於國家重點工程京滬高速鐵路徐-蚌段、京廣高速鐵路石-武段等工程。成果獲省部級技術發明和科技進步一等獎。
(3)深水大管徑盾構隧道關鍵建築材料設計與製備技術。應用研究的混凝土材料與結構複合技術,開發出盾構隧道混凝土結構/功能一體化設計與製備技術、盾構渣複合工業固廢同步注漿材料製備與施工技術,為深水大管徑盾構隧道建造提供關鍵材料支撐。已應用於國家交通重點工程廣深港客運專線獅子洋隧道(世界首條水下高鐵)、武漢長江三陽路隧道(世界首座管徑15m級盾構隧道和首座公鐵合建水下隧道)等工程。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4)鋼管高強膨脹混凝土設計與製備技術。應用發明的混凝土膨脹擬合設計和內養護技術,開發出鋼管高強混凝土膨脹可調控技術和混凝土超長時施工性能控制技術,破解了鋼管混凝土在大跨結構工程應用的瓶頸,為我國取得世界領先的拱橋建造技術提供關鍵技術支撐。已應用於國家交通重點工程成-渝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四川合江長江一橋(主跨530m,世界首跨500m 級)等百餘座大跨度拱橋。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5)水泥與混凝土材料綠色低碳製成技術。應用研究的多重耦合活化技術和輔助膠凝材料性能優化技術,開發出協同處置各種工業固廢和城市垃圾的水泥與混凝土生態環保生產技術,已廣泛應用於中建材水泥、海螺水泥、華新水泥、華潤水泥、魚峯水泥、中建商品混凝土等生產企業,所生產的水泥和混凝土產品應用於國家重點工程港珠澳大橋、廣西防城港核電站等工程。成果分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廣西自治區科學技術特別貢獻獎。 [5] 

胡曙光人才培養

截至2020年12月,胡曙光先後培養指導博士生(後)33人,碩士生78人。在他的培養下,其學生中已有21人已晉升教授、研究員職務,15人被聘為博士導師,39人成為企業高級工程師,4人成為“國家傑青”“百千萬人計劃”國家級青年人才 。 [5] 

胡曙光社會兼職

曾任美國混凝土學會(ACI)中國分會輪值理事長、常務副理事長,國際結構與材料實驗室聯合會(RILEM)高級會員,國家建材行業科學技術教育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硅酸鹽學會理事、中國硅酸鹽學會水泥分會副理事長、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Journal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Edition》《建築材料學報》《華中科技大學學報》《武漢理工大學學報》《水泥工程》等學術刊物副主編和編委。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