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胡曉明

(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

鎖定
胡曉明,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博士生導師,終身教授。兼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華東師範大學思勉高等研究院學術委員、中國江南文學文獻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美術學院南山講座教授、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會長。
中文名
胡曉明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四川成都
出生日期
1955 年 8 月
職    業
教師
專業方向
中國詩學

胡曉明擔任職務

師從王元化教授,1986年安徽師範大學中文系文藝學專業文學碩士,1990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中國文學批評史專業,獲文學博士。現任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古典文學教研室主任。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會長。國家重點學科華東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學科帶頭人、華東師範大學文學研究所所長。兼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華東師範大學思勉高等研究院中國江南文學文獻研究中心主任、復旦大學中華文明國際研究中心兼任教授、中國美術學院南山講座教授、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會長。曾應邀往德國漢堡大學孔子學院、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加拿大愛德蒙頓孔子學院,以及香港城市大學、台灣大學、成功大學、清華大學、中山大學、高雄師大等海內外高校作學術講演。從事中國文學思想研究及近代詩學和學術史的研究。講授有《從李白到杜甫看唐詩的變化》等課程。

胡曉明人物履歷

安徽師範大學中文系文學碩士(1986)。
華東師範大學中國文學批評史專業文學博士(1990)。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副教授(1992)、教授(1998)、博士生導師,終身教授(2004);
國家重點學科及上海市重點學科古代文學學科帶頭人(2008)。
華東師範大學文學研究所所長(2009)。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訪問學者(1994、1998)、法國巴黎市國際藝術城訪問學人(2007)、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系高級訪問學者(2010)、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BC) [1]  高級訪問學者(2011)、台灣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客座教授(2011-12)。 [2] 
2022年9月,上海覺羣詩社專家顧問團成員。 [5] 

胡曉明研究方向

中國詩學

胡曉明主講課程

《昭明文選》講讀、莊子講讀、中國曆代文學作品選、古代文論、中國文化史導論、國學概要、現代中國學術原典、中國文學批評史等。

胡曉明主要貢獻

專著
中國詩學之精神,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1,
(獲 1991年度華東地區優秀理論著作一等獎)
萬川之月:中國山水詩的心靈境界,北京三聯、台北錦鏽 1992
《書生情緣》(有關古典新義的讀書札記以及文藝評論)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3/9月,
靈根與情種:先秦文學思想研究,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1994
文心雕龍綜覽(參編,專書簡介部分),上海書店 1995
饒宗頤學記,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1996
(獲香港大學畢業同學會 94年度獎學金)
澄心論萃(編纂),上海文藝出版社 1996
宋詩精華(參編),廣西大學出版社 1996
中國思想史話,(與韓亞成、李瑞明合著),黃山書社 1997
小琉球漫志(清人朱筠園著,白話文翻譯),台灣前衞出版社 1997
文化江南札記,浙江攝影 1998
釋中國(主編),上海文藝出版社 1998
大海與眾漚──熊十力文萃(編纂),上海文藝出版社 1998
大學活葉文庫(第 4輯),華東師大出版社1998
固庵文錄(編校),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8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一)自學考試指要〔參編、統稿〕,華東師大出版社 1999
跨過的歲月:王元化畫傳,上海文藝出版社 2000
饒宗頤學述(與李瑞明共同整理),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0
中國名勝舊影(撰文),浙江攝影 2000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二)自學考試指要〔參編、統稿〕,華東師大出版社 2000
大學活葉文庫(第 13輯),華東師大出版社2000
古代散文集粹(與李瑞明、秦蓁合編),上海科技教育出 2000,
慶祝王元化教授八十歲論文集(執行主編),華東師大出版社 2001
(《新民晚報》連載 2000年1月25日~3月9日)
古代文學理論研究(叢刊,執行主編),華東師大出版社 2001
宋代詩歌評點(與秦蓁、許靜、王少梅合著),廣西教育出版社 2001
中國學術大辭典(參著),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001
近代上海文學系年初編,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7
孤兒·殘陽·遊魂:陳三立詩歌的悲情人格(與孫老虎合著),浙江社會科學 2005/1 [3] 
發表論文
香港:1994年10月至1995年元月,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訪問學者。
台灣:1998年10月,台灣《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訪學一週。
香港:1998年11月至12月,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訪問學者;2004年11月14日 香港鳳凰衞視《世紀大講堂》演講:《讀經的新意義》 。
澳門:2006年11月20日:中國文學現代化進程國際學術研討會(澳門大學)發表論文:《略論中國文化意象的生產》 。
香港:2006年12月13日:饒宗頤教授九十華誕國際學術研討會(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發表論文:《變臉的神女:文選神女賦的後世轉義》 。
新加坡:2007年11月15日:新加坡國立大學學術演講:《能不憶江南:中國文學與歷史上的江南認同》。
巴黎:2007年8月15日至11月13日,受法國巴黎國際藝術城邀請,作三個月的歐洲藝術史考察。
漢堡:2008年10月20日,受德國漢堡大學孔子學院邀請,作《君子成人之美:中國文化的一個特點》講演;2008年10月26日,受德國漢堡國際傳媒藝術與新媒體學院邀請,作《妙諦法身:中國藝術的一個特點》的講演。
香港:2008年12月17日,受香港城市大學的邀請,作《中國詩的文化意象》的講演。
馬六甲:2009年2月22日,受馬六甲華商總會與培風校友會的邀請,作《中華核心價值與現代工商社會》的講演。
台南:2009年4月16至20日,成功大學第六屆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文體、修辭、思想融合與閲讀傳統:對莊老思想的複雜響應,以《文選》為中心的討論》。
高雄:2009年4月18日,受高雄師範大學經學研究所邀請,作《略説文化意象的詩學》的講演。
愛德蒙頓:2010-6-20,受加拿大愛德蒙頓孔子學院邀請,作《茶與中國文化心靈》的講演。
劍橋:2010-5-25至2010-8-25,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系高級訪問學者。
温哥華:2011-5-3至2011-6-3,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BC)高級訪問學者。
香港:2011年4月27日到29日,香港大學東方詩話第七屆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正人君變今俗與文學話語權:《詩大序》毛傳鄭箋今讀》 。
桃園:2011年10月1日,台灣中央大學《世變與中國知識人》研討會,發表論文:《踐身心之則:略説中國知識人響應亂世的三種方式》。
花蓮:2011年11 月5 日至6日,《多元化的經典詮釋:第三屆人文化成國際學術研討會》,台灣東華大學中文系,論文:《從嚴子陵到黃公望:富春江文化意象的詮釋史》
台北:2011年11 月1日,台灣大學講演:《富春山居圖與富春江的文化意象》 新竹:2011年11 月14 日,台灣清華大學講演:《唐宋詩學與中國美典》;2011年12月9日,台灣政治大學講演:《中國詩與中國文化意象》;2011年12月24日,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新漢學台北論壇》:唐代研究的新視界,發表論文:《探索中國文化意象的詩歌拼圖》。
桃園:2012年1 月10 日,中央大學“國科會中國文學中的物與我研討計劃”,講演《衣與中國文學》。
台北:2012年3月16至19日,台灣大學經學與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川逝:詩史與經義中一些智者與詩人心影之重疊》。 [2] 
近五年論著
(2006~2011)
《中國文論的鄉愁》,《浙江大學學報》2006;
《人大複印資料文學理論》2006第五期 《論錢鍾書的以詩證史》,《中國詩學》第十輯,2006年 《真詩的現代性:七十年前朱光潛與魯迅關於“曲終人不見”爭論及其餘響》,《江海學刊》2006第三期 《判教與分科:馬一浮的六藝論與中國近代學術的分科》(與劉煒合作),《江西社會科學》2006第四期 《略論中國文化意象的生產》,《文藝理論研究》2007第一期 《自主精神、生活世界與多元傳統》,《誰是詩中疏鑿手?》鳳凰出版社2007,7 《中國美學與解釋學札記》,《文藝理論研究》2007第四期 《寒山詩裏的馬祖與石頭》(與小川隆、陳蕾合作),《華東師大學報》2007,4 《變臉的神女:〈文選·神女賦〉在後世的轉義》,《華學》第九、十合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宋辯才法師年譜》,《傳統中國研究》第六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6月,頁223-36 《略論文化意象的詩學》,《風清骨峻:慶祝祖保泉教授九十華誕論文集》人民出版社,2009年10月,頁142-50 《唐宋詩語辭比較五題》,《文學和語言的接口研究》南開大學出版社,2008,頁264-77 《風雪夜行人》(饒宗頤詩詞論稿序),《饒宗頤詩詞論稿》黃山書社,2009,頁1-6 《略論民國詩壇龔自珍形象的四個問題》, 《龔自珍與二十世紀詩詞研討會論文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09. 頁33-52 《文體、修辭、思想融合與閲讀傳統:以〈文選〉為中心》,《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六輯),台北:里仁書局,2010 ,頁19-34 《略論錢振鍠的陶淵明評論》,《九江學院學報》2010第四期 《真隱士的看不見與道家是一個零?》,《北京大學學報》,2010第三期 《王闓運與同光體的詩學取向》(與趙厚均合作),《浙江大學學報》2008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2008年第9期 《清初、江南與家族文學》,《文匯報》2006年8月6日 《江南再發現:中國歷史與文學上的江南認同》,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學報》2011年第二期 《正人君、變今俗與文學話語權:詩大序鄭箋毛傳今釋》,北京:《文學評論》2011年第六期、《新華文摘》2012年第五期 《如何解決美與真二分的難題》,上海:《文藝理論研究》2011第四期。 Shifting Chinese literary theory:on the recent ideological trend of “counter-West centralism” in Chinese literary theory research, Frontiers of Literaty Studies in Chna Volume 1 No,1 2007,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頁135-161 《江南女性別集初編》《二編》《三編》(與彭國忠主編),黃山書社,2008-2012 [4] 
國內講學
《唐詩與中國文化精神》,上海:上海圖書館,2003年11月15日 《中國學術中的博雅傳統》,上海:上海社會科學界年會,2004年11月 《春天裏的唐人詩意》,上海:上海理工大學,2005年4月1日, 《我看文化江南》,杭州:人文大講壇,2006年4月16日 《略説李白詩的精神》,杭州:衡廬美術館,2006年4月8日 《江南的茶文化》,北京:首都師大中國詩歌中心,2006年5月10日 《江南水意象的美學內涵》,嘉興:嘉興圖書館,2006年10月21日 《近年來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新鮮話題》(上、下),杭州:中國美術學院,2006年10月22日至2006年10月23日 《二十世紀中國文化的花果飄零》,淮陰:淮陰師範學院,2006年10月18日 《二十世紀關於中國文化的十大誤讀》,福州:福州大學人文學院,2006年11月28日 《略論宋詩》,南京:南京大學中文系,2007年4月28日 《近年來中國文化在海外遭遇的新挑戰》,昆明:雲南大學,2007年12月30日 《詩畫與文化意象》,杭州:中國美術學院,2008年11月23日 《詩與中國文化意象》,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語文研究所,2008年12月 《儒家核心價值與現代社會》,大連:大連圖書館,2008年9月20日 《豐子愷為今天畫了什麼?》,上海:上海圖書館,2009年5月10日 《能不憶江南:再説中國歷史與文學上的江南認同》,上海、蕪湖:華東師範大學、安徽師範大學,2009年11月。 《白蓮紅豆與江南秘傳意象》 ,杭州:杭州師範大學,2010-3-24 《對話時代的中國文論:以詩大序為中心的討論》,上海:復旦大學,2010年3月8日 《翻過刀鋒的閲讀:略談理解中國文化的方法》,杭州:中國美術學院講演,2011年3月15日。 《域外的蘇杭:西方及東亞近代遊記與漢文學中的蘇杭意象》,杭州:中國美術學院講演,2011年3月16日。 《再論唐詩與中國文化精神》,南京:東南大學人文大講壇,2012年3月26日。 《唐詩與人的自由》,湛江:廣東湛江師範學院,2012年4月20日。 《黃帝垂衣裳而治天下:衣道如何可能》,杭州:中國美術學院,2012年4月24日。 [4] 
在研項目
教育部重點文科研究基地重大課題《中國文化意象的再生產研究》(2008-2010)。 教育部九八五高校重點研究項目《女性、家族、地方:江南文學文獻》(2008-11)

胡曉明獲獎記錄

專著《中國詩學之精神》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獲華東地區理論讀物一等獎。
專著《跨過的歲月:王元化畫傳》上海文藝出版社2000,獲上海市新聞出版署2000年度十佳圖書獎。
論文《生生之證:中國詩學的時間體認》獲1992-94年度上海市社聯優秀論文獎。
論文《論陳寅恪先生的學術性格及思想史意義》獲1996-98年度上海市社聯優秀論文成果二等獎 。
論文《論陳寅恪的古典今事解詩方法》獲1998-2000年度上海市社聯優秀論文成果三等獎。
論文《唐宋詩之爭:陳衍詩學的近代轉義》獲2000-2002年度上海市社聯優秀論文成果三等獎。
《文科基地班課程改革》曾獲2001年度上海市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曾多次獲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最受歡迎教師”稱號。 曾獲香港大學同學會基金會(UGA)1994~1995年度獎學金; 曾獲1999年度華東師範大學優秀教師華為獎。 曾獲1995年度上海市優秀青年教師稱號。 主編《近代上海文學系年初編》獲2004年上海市優秀圖書獎。 負責人兼承擔人:《國學專書系列講讀課程》,被評為“上海市精品課程”(2006) 獲2006年度寶鋼全國優秀教師獎。 獲2009年度終身教授學術報告優秀獎。 主編教材《國學經典專書講讀系列》及主授同名課程獲國家精品課程(2010)。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