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胡思杜

鎖定
胡思杜(1921年12月17日—1957年9月21日),胡適先生幼子。他生性好玩,喜交朋友。因不好讀書,在美國八年轉了兩所大學也未畢業。
1948年回國後被安排在北京大學圖書館工作,北平和平解放後胡思杜被派到華北人民革命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的前身)政治研究院去學習。學習會上他踴躍發言,表示要與父親劃清思想界線。
1950年9月22日,在香港大公報》上發表了《對我的父親——胡適的批判》,言辭尖鋭,鋒芒直指胡適;此後,胡思杜被分配到唐山鐵道學院馬列部教文史。
1957年9月21日“反右運動”期間,被定為“右派”分子,他不甘受辱,自殺身亡。
中文名
胡思杜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21年12月17日
逝世日期
1957年9月21日

胡思杜人物履歷

胡思杜早年經歷

胡思杜(左2)與母親等人合影 胡思杜(左2)與母親等人合影
胡思杜出生於1921年12月17日。正好也是胡適的生日,給孩子取此名是為了表示對恩師——美國哲學家杜威的感激之情。因在孩子中排行第三,故此兒小名叫小三。 [1] 
胡思杜少年時候,患有肺病,時讀時輟,所以胡適專門請家教對其進行輔導。其中有一個家庭教師,就是胡適的高足,後來成為著名歷史學家的羅爾綱。羅爾綱一直教了胡思杜5年,所以他對胡思杜比較瞭解,在羅爾綱先生的眼裏,胡思杜幼時雖很頑皮,但卻是個十分可愛的優秀少年。羅爾綱先生在其晚年所著的《胡適瑣記》中説,胡思杜從小思想活躍且進步,比較愛國。羅先生寫道:“他對老保姆楊媽、在他家做雜役的小二,親如家人”,一點也沒有闊少的架子;天資聰慧,兩天能看完《水滸傳》,又唱得一口好京戲。羅先生甚至有這樣的感覺:如果他不是生在胡適家,説不定京戲舞台上會多一個藝術家。羅先生還回憶起胡思杜曾告訴過他一件人們並不知道的故事:胡思杜非常熱愛、尊崇魯迅。那是1932年冬天,魯迅返北平探母,曾往胡宅訪問。胡家向來不絕高朋貴客,但少年胡思杜從來也沒有給哪位客人接大衣之類的恭敬,這回他卻“趕着去幫魯迅接大衣”了。 [1] 
胡思杜在成年後卻不怎麼好讀書,喜歡玩樂,好交朋友,什麼朋友都交。抗戰開始後,胡適赴美出任中華民國駐美大使。1939年在西南聯大學習航空機械專業的胡祖望去美國留學,進入其父胡適曾就讀過的名校———康乃爾大學。胡思杜則隨母親江冬秀避難上海。胡適委託一位竹姓朋友照看他。1940年11月9日,這位竹姓朋友寫信給胡適:“小二在此讀書,無甚進境,且恐沾染上海青年惡習,請兄趕快注意。”在此之前,胡適每次在給妻子江冬秀的信中,總要不時提醒她少打牌,“盼望你能有多一點時候在家照管兒子。小兒子有一些壞脾氣,我頗不放心,所以要你多在家照管照管兒子”。無奈,江冬秀整日一門心思沉湎在牌桌上,無時間也無精力去管教兒子,加之胡適又長期不在身邊,這樣就使得無拘無束的胡思杜在上海這個“大染缸”裏免不了沾染上一些不良嗜好。 [1] 

胡思杜留學美國

胡適在1941年5月託人將胡思杜帶去美國。胡思杜在國內學的文科,曾先後在上海大學、東吳大學讀社會科學。到美國後,胡適將他送進教會學校海勿浮學院就讀歷史。
胡思杜在美國連續上了兩個大學,但均未畢業,只得於1948年夏隨胡適的一個朋友回到了北平,來到早已歸國的父親胡適身邊。 [1] 

胡思杜留在大陸

胡思杜回國後,許多人看在胡適的面子上,紛紛請他到他們的大學任教,其中山東大學歷史系最為積極,但胡適皆以“思杜學業未成,不是研究學問的人才”為由拒絕了所有的邀請。後來胡適安排他到北大圖書館工作。 [1] 
1948年12月,解放軍包圍了北平,平津形勢危急。蔣介石親自打電話催促北京大學校長兼北平圖書館館長鬍適飛來南京。胡思杜不願隨父母南行。 [2] 

胡思杜學習改造

北平和平解放後,胡思杜被分配到華北人民革命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的前身)政治研究院二班七組學習。胡思杜急切地想要融入新社會,為了做一個脱胎換骨的為新政權所需要的幹部,他主動上交了父母留下的一箱財物,各方面表現得均很積極和進步,並努力改造自己的思想。他還將胡適留下的書籍裝進108個大木箱獻給新中國,這些書成為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近代史研究所的“鎮庫寶物”。學習期間,在組織的啓發下,他總結了自己的思想寫了一份《思想彙報》:《對我的父親———胡適的批判》,表示與胡適劃清界線。他這種迫切要求進步的舉動,得到了上級領導的讚賞,使他得以在華北人民革命大學結業後,作為副教授,被分配到唐山鐵道學院(現在的西南交通大學)馬列主義教研室(又名馬列部)教歷史。 [2] 
1957年,中央發出《關於整風運動的指示》,各級黨組織紛紛召開各種形式的座談會和小組會,聽取黨內外羣眾的意見,歡迎大家“鳴”、“放”,以幫助黨整風。胡思杜認為對黨作出新貢獻的機會來了,於是就響應號召,一馬當先的積極主動地給他所在的院部領導提了關於教學改革的建議,沒想到這是“引蛇出洞”的“陽謀”。所提的意見,立即遭到反右積極分子們的迎頭痛擊。 [3] 

胡思杜憤然自盡

1957年5月20日,《人民日報》以《河北高等學校教授針對教育領導工作提出批評》為題,發表“本報訊”,報道唐山鐵道學院機械系主任孫竹生及教師胡思杜“使用卑鄙手段,妄圖奪取學校領導權”,文中特別註明某部分內容是“胡適兒子胡思杜所説的”。隨着反右運動的深入,胡思杜則在劫難逃,多次被拉出來接受革命羣眾批鬥,未久便被學院定為向黨猖狂進攻的“反黨、反社會主義的資產階級右派分子”。突遭重創的胡思杜百思不得其解,認為自己早在幾年前就已經公開宣佈和父親劃清了界線,為何此時又把自己與這位“人民公敵”的父親捆綁在一起而公開示眾且口誅筆伐。在一系列不解與恐懼中,胡思杜精神徹底崩潰了,於1957年9月21日晚上上吊自殺身亡,年僅36歲。 [3] 
1980年11月,胡思杜才被組織上重新審查,平反昭雪。 [3] 

胡思杜人物紀念

胡思杜碑 胡思杜碑
在胡適夫婦墓地的東南側,有一塊胡祖望為其弟弟胡思杜而置的約四平方尺的小石碑,上刻:“亡弟胡思杜紀念碑 胞兄胡祖望泐石。”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