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胡建新

(國防211廠高級技師)

鎖定
胡建新,男,高級技師,國防二一一廠一車間銑工
中文名
胡建新
國    籍
中國
性    別
學    歷
大專

目錄

胡建新簡介

胡建新,男,大專高級技師,國防二一一廠一車間銑工。一九七八年入廠,進廠20多年來,思想上積極要求進步,熱愛本職工作,工作中肯動腦筋,想辦法,勇於探索各種複雜零件的加工,從中積累和掌握操作經驗和技能。為了更好的適應航天技術的發展,積極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各種專業理論知識,參加了院高級技術培訓班,還利用業餘時間參加了“3+2”大專班的學習,取得了大專文憑。曾獲北京市國防工業系統技術標兵等榮譽稱號。 [1] 

胡建新主要事蹟

(一)某型號一級尾段是大型箱體部段,部段蒙皮外圓柱面上需採用機械加工的方法,加工出十幾處分佈不同的窗口和下陷台階。部段上採用機械加工這是首次。由於部段直徑大,加工中存在着加工設備能力不足,裝卡困難,安全係數小,操作性差等難關。另外窗口和下陷的向心角難以確定,下陷台階的深度難以保證。根據以上問題,胡建新建議用現有的X63W銑牀為基礎設備自制輔助墊板,加大裝卡基準的接觸面,並利用吊車作為轉動部段和輔助吊力。這樣解決了加工大型部段安全可靠性小的問題,減少了由於部段直徑大超出牀身面積大而引起的變形。加工多處下陷時利用百分表找正台階寬度在圓弧面上的對稱度,確保台階深度技術要求。通過以上方法和手段加工的大部段,完全符合設計要求,也保證了研製進度。此項任務攻關獲院科技成果三等獎。
(二)某型號炸藥索保護罩及末修倉前端框。該零件為大型薄壁弱結構件,材料LD10。主要加工難點是此種材料易變形,而且零件一端面需加工出72個缺口,這更破壞了零件的應力平衡,加上機械加工應力,以上三種不利因素,零件質量更難以保證。針對以上幾個問題,胡建新在進行銑加工時,由於零件直徑大裝卡基準面小,大部分零件機體外落在牀身外面,更使零件變形因素加大。為了解決這一難點,該同志自己想辦法,自制大型長方體的基準板,增加裝卡的基準面。另外牀身外增加一個上下可調的大型支撐板,使其與基準面在一個水平面上,解決了這種大型薄壁零件的裝卡問題。由於外露牀身太多而產生的變形因素,另一方在加工零件端面上72個缺口時,需要鉗工劃線,逐個找正缺口位置,由於零件大找正需要兩個人協調操作才能實現。這種方法難以協調,而且浪費人力,生產效率低。針對以上問題,胡建新經過對零件的加工部位可加工性和可操作性的周密思考,提出了可行的加工方案。在裝卡零件的基板刻上幾處缺口分度線並且與零件的缺口分度線相匹配,在加工完成一個缺口後移動零件,使零件上的分度線與基板上的分度線重合,這樣依此順序加工出72個缺口。這種方法易找正、操作方便、加工質量可靠、生產效率高。因此這種方法加工出的零件完全符合設計要求,而且這項任務獲院科技成果三等獎。
(三)支架零件是某型號伺服倉殼體的要件。是舵支架和爆炸螺栓盒兩個零件組合件,也是空氣舵和伺服機構裝配的主要基體件。零件為長665mm,寬140mm,高155mm的大型結構件,零件內外形面多樣化,結構複雜,鋼性差,易變形而且加工餘量大,其成品件只佔毛坯總量的20%,這些都給機械加工帶來許多加工難點。為了滿足零件內外異形面的加工,胡建新自行設計了大型內錐面的定位裝夾工裝,用專用銑刀配合自磨型面銑刀,實現了各種異形面的加工,使零件滿足了設計要求和裝配要求。此項零件獲機械加工工藝研究二等獎,該同志是第二名,同時也保證了產品的研製進度,獲得了設計的好評。
(四)某型號發射支座是該型號關鍵受力件,材料為30CrMnSiA,淬火硬度HRC32-38。零件上有二條深185mm,寬10mm,6的向心長槽。原工藝是在精加工槽前先將兩側筋精加工到圖示尺寸,造成開槽後兩側筋厚度難以保證,經常超差。針對以上問題經過分析,此超差原因是積累誤差造成的。胡建新與工藝商量,提出改進工藝步驟,即在精加工筋之前,先用工裝在筋的端面加工出兩處向心淺槽,銑筋時以淺槽為基準,加工的同時保證槽兩邊壁厚及弦長,最後再用工裝以淺槽為基準加工出向心長槽。通過這種改進保證了產品質量,也為同類型零件提供了可靠的加工方案,同時也為該型號的發射提供質量可靠的各類零件。
(五)某型號逃逸系統柵格翼接頭Ⅱ、Ⅰ及阻尼接頭這三項零件都是重要件。材料為30CrMnSiA,零件的圓椎面上有兩個帶角度的筋,角度都是複合角,零件的每條邊都是帶角度的而且沒有裝卡基準。當時列為車間的攻關件,由於任務急,當時夾具、專用刀具沒有到,胡建新接受任務後對圖紙進行了認真的分析計算,自制了錐面墊鐵,通過銑頭轉角,刀具用其它型號的刀具自磨代替,保質保量地完成了加工,保證了“零零”試驗和遙一的飛行進度需要。
(六)生產中勇於攻關,近年來革新工夾具十幾項。某型號舵芯骨架,是鈦合金熱等靜壓鑄件,形狀為三角形複合面,內部是壁厚為3―4mm的網格結構,零件要求平面度為0.15,對稱度0.3,零件加工中的主要問題是易變形,平面度達不到要求,經常超差。他接到任務後,對變形原因進行了分析:
1、是裝卡力引起的變形
2、夾具裝卡零件的受力點不合理,引起變形
3、端銑刀片角度不合理,后角太小與加工面摩擦產生加工硬化和機加工變形
針對以上原因,合理控制裝卡力,對夾具裝卡零件的受力點進行了改進,自制了刃磨刀片的工裝,加大了刀具的后角。經過以上的改進,加工出的零件,沒有一件平面度超差,而且還把定額時間節省了一倍。
(七)為了完成車間的各項生產任務,他主動幫助青年工人提高加工技巧,使他們成為車間生產的主力軍。他所在班組承擔着一車間各種複雜零件的加工,車間有難題都找他所在班組解決。另外,二十多年來,他培養了5名青工,一名已是技師,為完成車間各項任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