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胡廷

(中共七大正式代表)

鎖定
胡廷(1905-1961),中共七大正式代表,1905年出生於江西省瑞金縣下肖區胡嶺背村。1931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曾任中央政府土地部巡視員。先後參加了中央紅軍長征、全民族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新中國成立後,任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後勤部第二分部政治委員、志願軍後勤部留守處第一大隊主任。1955年被授予上校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 [1] 
中文名
胡廷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地
江西省瑞金縣下肖區胡嶺背村
出生日期
1905年8月
逝世日期
1961年4月6日

胡廷人物生平

胡廷,1905年8月生,江西省瑞金縣下肖區胡嶺背村人。中共七大正式代表。
土地革命時期
貧苦農民家庭出身。1918年起當學徒、放牛、做小買賣。1923年起在家務農。1930年春參加農民協會,任蘇維埃政府文書。同年10月至1932年5月任區赤衞隊、游擊隊排長。1931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2年5 月至1933年2月任中央警衞營特務長。1933年5月至10月任中央政府土地部巡視員。1933年11月至1935年10月任紅一方面軍紅一軍團第二師第六團第一營第二連文書,1934年兼任連黨支部書記。參加中央根據地反“圍剿”鬥爭和中央紅軍長征。到達陝北後,1935年11月至1936年2月在紅六團教導隊學習。1936年3月至11月任紅一方面軍紅一軍團第二師第五團第三連支部書記。同年12月至1937年9月任紅一軍團第二師第五團政治處技術書記。參加直羅鎮、東征等戰役戰鬥。 [1] 
全面抗戰時期
1937年10月至12月任八路軍第一一五師第三四三旅第六八五團第二營書記。1938年10月任八路軍第一一五師第五支隊秘書長。1938年11月至1939年9月任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山東縱隊第五支隊直屬(隊)協理員。參加平型關等戰鬥和開闢山東抗日根據地的鬥爭。1939年被選為七大代表。同年9月至1940年10月赴延安出席七大。赴延安途中,1940年2月至4月在北方局黨校學習兩個多月。同年10月至1942年2月在延安軍政學院學習。1942年2月至1945年9月在中共中央黨校學習,參加整風運動。1945年4月至6月作為山東代表團魯西區組成員出席中共七大。 [1] 
解放戰爭時期
抗日戰爭勝利後,到東北工作。1946年2月至1947年2月任吉遼軍區衞生部政治委員。1947年3月至1948年6月任吉林軍區供給部政治委員、黨委書記。1948年7月任第十二縱隊後勤部副政治委員。參加遼瀋戰役並立三等功一次。 [1] 
抗美援朝戰爭
1950年10月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後勤部第二分部政治委員。1952年6月任志願軍後勤部留守處第一大隊主任。1955年被授予上校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 [1] 
1961年4月6日因病在遼寧瀋陽逝世。 [1] 

胡廷人物事蹟

參加直羅鎮戰役
1935年,中共中央到達陝北,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結束,陝甘蘇區成了革命的中心,也成了敵人“圍剿”的重點。國民黨“西北剿總”決定重新調整部署,以5個師,首先構成沿葫蘆河的東西封鎖線,並打通洛川、郎縣(今富縣)與延安之間的聯繫,構成沿洛水的南北封鎖線,爾後採取南進北堵,逐步向北壓縮的方針,企圖將紅軍消滅於洛水以西、葫蘆河以北地區。根據上述敵情,胡廷所在的紅一方面軍決定,首先集中兵力殲滅沿葫蘆河東進之敵一至兩個師,再視情況轉移兵力,各個殲滅敵人,以打破敵之“圍剿”,並向洛川、中部(今黃陵)、宜君、宜川、韓城以及關中、隴東一帶發展。11月6日和7日,胡廷所在的紅1軍團由甘泉以西定邊集、下寺灣,先後進抵郎縣西北之秋林子和甘泉西南的老人倉地區。11月19日,東北軍第57軍以1個師留守太白鎮,主力沿葫蘆河向直羅鎮、郡縣前進,其先頭第109師進至直羅鎮西北的黑水寺等地,軍部及另兩個師進至張家灣東西地區。紅一方面軍首長決定,乘敵第109師麻痹驕縱和比較冒進的有利時機,求殲該師於直羅鎮西北地區。11月20日下午4時,敵人第109師被誘入直羅鎮。直羅鎮是由甘肅合水通向陝西郡縣道路上一個較大的集鎮,位於葫蘆河南岸,南北羣山連綿,中間是一條狹長的谷地,大部隊展開比較困難。這是一個有利於紅軍,不利於敵人的良好戰場。21日拂曉,胡廷所在紅1軍團由北向南,對被圍之敵展開猛攻。敵人從睡夢中驚醒,十分慌亂,左衝右突,均不得脱。激戰至下午2時,紅軍將敵大部殲滅。此時,東西兩路援敵迫近。紅軍遂以少數兵力繼續圍攻第109師殘部,並阻擊由郫縣西援之敵第117師,集中主力向西迎擊由黑水寺向直羅鎮增援之敵第57軍的主力兩個師。第57軍見勢不妙,懼怕被殲,於23日下午沿葫蘆河西撤,紅軍跟蹤追擊,在張家灣地區殲其1個團,餘敵倉皇退回太白鎮。第117師見第57軍主力後撤,亦急忙逃回郫縣。第109師見待援無望,收拾殘兵敗將500餘人,於23日晚向東突圍被全殲。此役,紅軍共殲敵1個師又1個團,俘敵5300餘人,繳槍3500餘支。直羅鎮戰役的勝利,打破了國民黨軍對陝甘革命根據地的第3次“圍剿”,鞏固了陝甘邊蘇區,有力地配合了全國紅軍的行動,為黨中央把全國革命大本營放在西北,舉行了奠基禮。 [2] 
參考資料
  • 1.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名錄,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第585頁
  • 2.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史料叢書》編審委員會編,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史料叢書 綜述 大事記 表冊,解放軍出版社,2016.08,第80-8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