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胡廣

(中國東漢時重臣)

鎖定
胡廣(91年-172年4月17日),字伯始。南郡華容縣(今湖北監利)人,東漢時期重臣、學者。父親胡貢。
胡廣初舉孝廉,後中策試第一。歷任尚書郎尚書僕射、汝南太守、大司農司徒太尉等職,因擁立漢桓帝有功,獲封安樂鄉侯。漢靈帝繼位後,拜司徒、錄尚書事陳蕃遇害後,接任太傅。熹平元年(172年),胡廣去世,年八十二,諡“文恭侯”。其追贈及葬禮規格,為東漢中興以來人臣之最。
胡廣博學多聞,史稱其“學究五經,古今術藝畢覽之”。他在前人學術成就的基礎上,作《百官箴》四十八篇,為後人研究漢朝官制留下了寶貴資料。又在選舉上主張“選舉人才,無拘定製”。但他性格圓滑,柔媚宦官,以奉行中庸之道著稱,歷事六朝,為官三十餘年,史稱“一履司空,再作司徒,三登太尉”。京師為其作諺語道:“萬事不理問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 [1]  權德輿評其“多方善柔,保位持祿。” [2] 
別    名
胡太傅
伯始
所處時代
東漢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南郡華容縣
出生日期
91年
逝世日期
172年4月17日
主要成就
五作卿士,七蹈相位,三據冢宰
主要作品
《百官箴》《漢官解詁》
本    名
胡廣
官    職
太傅錄尚書事
爵    位
安樂鄉侯
評    價
萬事不理問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
文恭侯

胡廣人物生平

胡廣章奏第一

胡廣的六世祖胡剛,清高有志節,因王莽攝政而逃亡到交趾新朝滅亡後才返回鄉里。胡廣的父親胡貢,曾任交趾都尉。胡廣兩歲喪母,少時孤苦貧困,甚至要親自做家務。 [3] 
胡廣成人以後,曾在郡府裏任散吏。當時,南郡太守法雄之子法真從家中來看望法雄,法真頗有知人之明。正逢歲終應舉之時,法雄召集諸位官員,而法真自己在窗後觀察。法真發現了胡廣有異於常人之處,此後便把胡廣推薦給法雄。法雄舉薦胡廣為孝廉,到京師雒陽(今河南省洛陽市西漢魏洛陽城)參加殿試,由漢安帝親自主持考試章奏,胡廣被選為第一。 [4]  此後僅一月,胡廣就被拜為尚書郎,經五次升遷後任尚書僕射 [5] 

胡廣歷職內外

漢順帝想要立皇后,但後宮的四位貴人都很得寵,順帝想要以抽籤的辦法求神來選定。胡廣與尚書郭虔、史敞上疏建議選取良家之女,順帝於是立梁氏(即後來的順烈皇后)為後。 [6] 
當時尚書令左雄想要修改察舉制,規定參試年齡一定要四十以上,而由儒者考核經學,文吏考核章奏。胡廣再次與郭虔、史敞上書駁斥,認為選舉人才,不能拘泥定製,但意見未被採納。後陳留太守一職空缺,史敞等人推薦由胡廣擔任(但胡廣應該沒有出任)。胡廣掌理樞機事務(指在尚書枱)十年後,出任濟陰太守,因舉官不實而被罷免。後復任汝南太守,又入朝任大司農 [7] 

胡廣五卿七相

漢安元年(142年)十一月初七,胡廣升任司徒 [8-9] 
本初元年(146年),漢質帝梁冀鳩殺。梁冀想要擁立年幼的蠡吾侯劉志(即後來的漢桓帝)為帝,太尉李固與胡廣、司空趙戒共同勸諫梁冀,而梁冀在朝會上恐嚇百官,胡廣等感到害怕,只有李固與杜喬仍然堅持,於是被罷免,命胡廣接替李固任太尉、錄尚書事 [10-11] 
建和元年(147年)六月,胡廣因疾病遜位。同年,因擁立桓帝之功,被封為育陽縣安樂鄉侯。十月,又被拜為司空。 [12]  十一月,李固被梁冀陷害下獄,臨死前寫信斥責胡廣和趙戒沒有堅持正義,二人看到李固的遺書後,感到悲傷慚愧,但也不過是長嘆流淚而已。 [13] 
元嘉元年(151年)十月,胡廣再次遜位後告老致仕。不久,以特進身份被徵拜為太常 [14] 
永興元年(153年),升任太尉。次年九月,再因發生日食被免職,又復任太常。 [15] 
延熹元年(158年),再次任太尉。 [16]  次年,梁冀被誅殺,胡廣與司徒韓縯、司空孫朗因為阿附梁冀、“不衞(皇)宮”,被剝奪爵土,以減死罪一等論處,免為庶人。後又被拜為太中大夫、太常。 [17] 
延熹九年(166年)五月,再次被拜為司徒。 [18] 
建寧元年(168年)正月,剛即位的漢靈帝命胡廣與太傅陳蕃、大將軍竇武共同錄尚書事,復爵安樂鄉侯。胡廣因病乞求遜位,適逢陳蕃謀誅宦官失敗遇害,於是命胡廣接替陳蕃任太傅,總錄尚書事。 [19] 
胡廣當時已經八十歲,但還是心力有餘,為人練達、明事理。侍奉繼母孝順,從不説自己年老。繼母去世後,在服喪期間,沒有做出不合禮儀的事情。 [20] 

胡廣倍極哀榮

熹平元年(172年)三月初八(4月17日),胡廣逝世,享年八十二歲 [21]  。靈帝命五官中郎將持節奉冊,贈以太傅、安樂鄉侯印綬,賜東園梓楠棺木,派謁者監護喪事,在光武帝的陵寢原陵為他營建墓地,諡“文恭侯”,以其子孫一人為郎中。他的故吏自公、卿、大夫、博士、議郎以下數百人,都穿着喪服前來會葬。朝廷在胡廣去世後予其的追贈及葬禮規格,自從東漢中興之後,沒有一位人臣能與其相比。 [22] 
熹平六年(177年),靈帝思感“舊德”,命畫師繪製胡廣與太尉黃瓊的畫像,懸掛在宮內,議郎蔡邕奉詔撰寫的《胡廣黃瓊頌》,也一同懸掛在宮內。 [23] 

胡廣主要成就

胡廣博學多聞,“學究五經,古今術藝畢覽之”。當初,西漢學者揚雄依照《虞箴》作《十二州二十五官箴》,其中九箴遺失,後經著名學者崔駰崔瑗以及臨邑侯劉騊增補至十六篇,胡廣又繼作四篇,“悉撰次首目,為之解釋”,作《百官箴》共四十八篇,被讚譽為“文典甚美”,為後人研究漢朝官吏制度留下了寶貴資料。 [24] 

胡廣人物評價

胡廣總評

胡廣以奉行中庸之道著稱,他為官三十多年,歷事六朝,受到隆重的禮任,他每次遜位辭病,或者被免職回鄉,不滿一年,又再次升職。他擔任過一次司空、兩次司徒、三次太尉,最後官至太傅。他所辟命的掾屬,都是天下名士。他又與故吏陳蕃李鹹共任三公。陳蕃等人每到朝會,都常稱病避開胡廣以示慚愧,時人都以此為榮。與黃瓊剛柔並濟,對抗當權的梁冀。他非常熟悉先朝的典章制度,通曉當代的朝廷規章,所以京都雒陽有諺語説:“萬事不理問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然而,胡廣温柔敦厚,謹小慎微,以此取媚朝廷,沒有忠貞正直的氣節,天下的人因此而輕視他。又取媚於宦官,廢黜功勳卓著的滕撫,使得“天下怨之”。 [25-27] 

胡廣歷代評價

法真:曹掾胡廣有公卿之量。 [28] 《三輔決錄注》
史敞等:竊見尚書僕射胡廣,體真履規,謙虛温雅,博物洽聞,探賾窮理,《六經》典奧,舊章憲式,無所不覽。柔而不犯,文而有禮,忠貞之性,憂公如家。不矜其能,不伐其勞,翼翼周慎,行靡玷漏。密勿夙夜,十有餘年,心不外顧,志不苟進。……廣才略深茂,堪能撥煩,願以參選,紀綱頹俗,使束脩守善,有所勸仰。 [1] 後漢書》引
陳蕃:“不愆不忘,率由舊章”,臣不如太常胡廣。 [29] 《後漢書》引
竇武:今台閣近臣,尚書令陳蕃,僕射胡廣,尚書朱寓、荀緄劉祐魏朗劉矩尹勳等,皆國之貞士,朝之良佐。 [30-31] 《上表》
蔡邕:①巖巖山獄,配天作輔,降神有周,生申及甫。允慈漢室,誕育二後。曰胡曰黃,方軌齊武。惟道之淵,惟德之藪。股肱元首,代作心膂。天之蒸人,有則有類。我胡我黃鍾厥純懿。巍巍特進,仍踐其位,赫赫三事,七佩其紱。弈弈,四牡,沃若六轡。袞痛職龍章,其文有蔚。參曜乾台,窮寵極貴。功加八荒,羣生以遂。超哉貌猗,莫參其二。(太傅胡廣碑)②伊漢元輔,時惟文恭。聰明睿哲,思心瘁容。畢力天機,帝休其庸。賦政於外,有邈其蹤。進作卿士,粵登上公。百揆時序,五典克從。萬邦黎獻,共唯時雍。勳烈既建,爵土乃封。七被三事,再作特進。弘唯幼衝,作傅以訓。赫赫猗公,邦家之鎮。澤被華夏,遺愛不淪。日與月與,齊光並運。存榮亡顯,沒而不泯。(《太傅胡廣碑》)③於皇上德,懿鑠孔純。大孝昭備,思順履信。膺期命也,保茲舊門。淵泉休茂,彪炳其文。爰尚天機,翼翼唯恭。夙夜出納,紹跡虞龍。賦政於外,神化玄通。普被汝南,越用熙雍。帝曰休哉。命公三事。乃耀柔嘉,式是百司。股肱元首,庶績鹹釐。二氣燮雍,五徵來備。勳格皇天,澤洽后土。封建南蕃,受茲介祜。玉藻在冕,毳服艾輔。路車雕驂驂,四牡修扈。贊事上帝,祗祠宗祖。陟降盈虧,與時消息。既明且哲,保身遺則。同軌旦、奭,光充區域。生榮死哀,流統罔極。 [32] 《太傅胡廣碑》)④天鑑有漢,山嶽降靈。於赫文恭,應期誕生。好是懿德,柔惠且貞。爰在初服,皇嘉其聲。納於機密,機密惟清。宇於三邦,三邦事寧。越尹三卿,伯揆時序。七受帝命,作此元輔。左右六世,靖綏土宇。蠢彼羣生,保賴亶敍。紹跡龍夷,繼軌山甫。遭國不造,仍世短祚。援立聖嗣,保公之謨。帝曰文恭。朕嘉君功。為邑安樂,以佑其庸。登位特進,於異羣公。休命丕顯,光寵克章。公拜稽首,是對是揚。藹藹惟恭,民斯攸望。春秋既暮,倏爾乃喪。不憖是遺,俾屏於皇。新廟奕奕,於以蒸嘗。子子孫孫,承嗣無疆。 [32] 《太傅祠堂碑銘》
趙曄:達練事體,明解朝章。雖無謇直之風,屢有補裨之益。 [33] 東觀漢記
范曄:①爵任之於人重矣,全喪之於生大矣。懷祿以圖存者,仕子之桓情;審能而就列者,出身之常體。大紆於物則非己,直於志則犯俗,辭其艱則乖義,徇其節則失身。統之,方軌易因,險塗難御。故昔人明慎於所受之分,遲遲於岐路之間也。如令志行無牽於物,臨生不先其存,後世何貶焉?古人以宴安為戒,豈數公之謂乎? [1] 後漢書)②胡公庸庸,飾情恭貌。朝章雖理,據正或橈。 [1] 《後漢書》)③而黃瓊、胡廣、張衡崔瑗之徒,泥滯舊方,互相詭駁,循名者屈其短,算實者挺其效。(《後漢書》
權德輿:靜徵厥初,則亡西京者張禹,亡東京者胡廣。皆以假道儒術,得伸其邪心,徼一時大名,致位公輔。詞氣所發,損益系之,而多方善柔,保位持祿。 [2] 《兩漢辯亡論》
徐鈞:六朝黃髮老三公,固位依違善取容。真是鄉原為德賊,如何至德比中庸。 [34] 《胡廣》
李贄:最上又不能如胡廣之中庸,梁江總之頭黑,馮道之五代。 [35] 《豫約·感慨平生》
王夫之:是非之外無禍福焉,義利之外無昏明焉,懷祿不捨,浮沈於其閒,則更不如小人之傾倒於邪而皆可偷以全身。是以孔光、胡廣得以瓦全,而(張)華不免,若其能敗人之國家則一也。 [36] 讀通鑑論
王士禎:若以李斯桑弘羊呂不韋李園賈詡董昭為名臣,温嶠為逆賊,所謂好惡拂人之性者也。以揚雄、胡廣、譙周、馮道為吏隱外臣,亦大謬。 [37] 古夫於亭雜錄·卷六》
谷應泰匡衡入相,不制弘恭;胡廣三公,難除(王)甫、(曹)節。心燻祿位,志怵禍機,前有讒而不見,後有賊而不知,而小人遂得乘其隙也。 [38] 明史紀事本末
湯鵬:①鄉原,師李耳者也。胡廣、馮道,師鄉原者也。我之所謂名公巨人,師胡廣、馮道者也。李耳“和其光,同其塵”,鄉原得之,是以同乎流俗、合乎污世,故曰鄉原師李耳。鄉原非之無舉,刺之無刺,胡廣得之,是以身坐阿附,而俾漢人以為中庸;馮道得之,是以斫壞禮義廉恥,而俾五代以為孔子:故曰胡廣、馮道師鄉原。推廣之所以冒中庸,道之所以冒孔子,則亦和煦,則亦暇豫,則亦簡嘿,則亦孫讓,則亦妥帖,則亦圓活,則亦機變,則亦時宜,則亦規摹,則亦福澤。推名公巨人之所以短特,由其少所見、多所怪者倜儻非常之材;乃其揣摩則熟之又熟,比擬則工之又工者,廣而已矣,道而已矣:故曰名公巨人師胡廣、馮道。 [39] 《浮邱子》)②然而演鄉原之脈落,闢名公巨人之階梯,自(夏侯)嬰、(曹)參始。嬰、參之甚,而為公孫宏;宏之甚,而為田千秋;千秋之甚,而為張禹、孔光、胡廣、趙戒:是則純乎媚世、工乎亂德,而豪傑之心理骨相索然以盡,豈非昔伐其枝而今更掘其根乎? [39] 《浮邱子》
范文瀾:東漢有個典型官僚名叫胡廣,當時人們給他考語,説“萬事不理問伯始(胡廣字),天下中庸有胡公”,意思是胡廣熟悉典章,有辦事經驗,柔媚謙恭,不牴觸任何人。 [40] 中國通史

胡廣個人作品

據《後漢書》記載,胡廣作有《百官箴》四十八篇及詩、賦、銘等共22篇。 [24] 
《全後漢文》稱胡廣著有《漢官解詁》三卷及文集二卷,今已佚。又收錄有《上書駁左雄察興議》、《諫探策立後疏》、《書》、《王隆漢官篇解詁敍》、《百官知箴敍》、《侍中箴》、《邊都尉箴》、《陵令箴》、《印衣銘》、《綬笥銘》、《徵士法高卿碑》、《吊夷齊文》等。 [41] 

胡廣親屬成員

胡廣父母

  • 父親
胡寵(又名胡貢),官至交趾都尉。
  • 母親
生母:黃氏
繼母:黃列嬴,黃氏之妹。

胡廣弟弟

胡康,曾任卷縣令。
胡庚

胡廣配偶

章顯章,編縣舊族章氏之長女。

胡廣後代

  • 兒子
  1. 胡整,字百齊。
  2. 胡韡(又作胡靴),字千億。
  3. 胡寧,字稚威。
  4. 胡碩,字季睿。
  • 孫子
胡根,七歲時即夭折。

胡廣史料記載

東觀漢記·卷十六·傳十一》 [33] 
後漢紀
後漢書·卷四十四·鄧張徐張胡列傳第三十四》 [1] 

胡廣後世紀念

在湖南省華容縣有胡廣遺蹟數處。在華容縣華一水庫西北靖廬山下,有胡廣少時讀書的伯始書堂;在終南鄉北里村,有胡廣在此建宅的伯始山。在縣城南街,有胡廣的故居胡太傅宅。在原縣署的後面,有為紀念胡廣修建的太尉祠(曾名太傅祠);在洪山頭沙港村,有傳説胡廣告老歸家,皇帝賜修鰲魚明亮脊大廈的遺址明亮脊。
參考資料
  • 1.    《後漢書·卷四十四·鄧張徐張胡列傳第三十四》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9-09]
  • 2.    《全唐文·卷四百九十五》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5-08-12]
  • 3.    《後漢書·卷四十四·鄧張徐張胡列傳第三十四》:胡廣字伯始,南郡華容人也。六世祖剛,清高有志節。平帝時,大司徒馬宮闢之。值王莽居攝,剛解其衣冠,縣府門而去,遂亡命交阯,隱於屠肆之間。後莽敗,乃歸鄉里。父貢,交阯都尉。廣少孤貧,親執家苦。
  • 4.    《後漢書·卷四十四·鄧張徐張胡列傳第三十四》:長大,隨輩入郡為散吏。太守法雄之子真,從家來省其父。真頗知人。會歲終應舉,雄□真助其求其才。雄因大會諸吏,真自於牖閒密佔察之,乃指廣以白雄,遂察孝廉。既到京師,試以章奏,安帝以廣為天下第一。
  • 5.    《後漢書·卷四十四·鄧張徐張胡列傳第三十四》:旬月拜尚書郎,五遷尚書僕射。
  • 6.    《後漢書·卷四十四·鄧張徐張胡列傳第三十四》:順帝欲立皇后,而貴人有寵者四人,莫知所建,議欲探籌,以神定選。廣與尚書郭虔、史敞上疏諫曰:“竊見詔書以立後事大,謙不自專,欲假之籌策,決疑靈神。篇籍所記,祖宗典故,未嘗有也。恃神任筮,既不必當賢;就值其人,猶非德選。夫岐嶷形於自然,俔天必有異表。宜參良家,簡求有德,德同以年,年鈞以貌,稽之典經,斷之聖慮。政令猶汗,往而不反。詔文一下,形之四方。臣職在拾遺,憂深責重,是以焦心,冒昧陳聞。”帝從之,以梁貴人良家子,定立為皇后。
  • 7.    《後漢書·卷四十四·鄧張徐張胡列傳第三十四》:時尚書令左雄議改察舉之制,限年四十以上,儒者試經學,文吏試章奏。廣復與敞、虔上書駁之。時,陳留郡缺職,尚書史敞等薦廣......廣典機事十年,出為濟陰太守,以舉吏不實免。復為汝南太守,入拜大司農。
  • 8.    《後漢書·卷四十四·鄧張徐張胡列傳第三十四》:漢安元年,遷司徒。
  • 9.    《後漢書·卷六·孝順孝衝孝質帝紀第六》:(漢安元年)十一月壬午,司隸校尉趙峻為太尉,大司農胡廣為司徒。
  • 10.    《後漢書·卷四十四·鄧張徐張胡列傳第三十四》:質帝崩,代李固為太尉,錄尚書事。
  • 11.    《資治通鑑·卷五十三·漢紀四十五·孝質皇帝》:將議立嗣,固與司徒胡廣、司空趙戒先與冀書曰......冀得書,乃召三公、中二千石、列侯,大議所立。固、廣、戒及大鴻臚杜喬皆以為清河王蒜明德著聞,又屬最尊親,宜立為嗣,朝廷莫不歸心。而中常侍曹騰嘗謁蒜,蒜不為禮,宦者由此惡之。初,平原王翼既貶歸河間,其父請分蠡吾縣以侯之;順帝許之。翼卒,子志嗣;梁太后欲以女弟妻志,徵到夏門亭。會帝崩,梁冀欲立志。眾論既異,憤憤不得意,而未有以相奪。曹騰等聞之,夜往説冀曰:“將軍累世有椒房之親,秉攝萬機,賓客縱橫,多有過差。清河王嚴明,若果立,則將軍受禍不久矣!不如立蠡吾侯,富貴可長保也。”冀然其言,明日,重會公卿,冀意氣兇兇,言辭激切,自胡廣、趙戒以下莫不懾憚,皆曰:“惟大將軍令!”獨李固、杜喬堅守本議。冀歷聲曰:“罷會!”固猶望眾心可立,復以書勸冀,冀愈激怒。丁亥,冀説太后,先策免固。戊子,以司徒胡廣為太尉;司空趙戒為司徒,與大將軍冀參錄尚書事。
  • 12.    《後漢書·卷四十四·鄧張徐張胡列傳第三十四》:以定策立桓帝,封育陽安樂鄉侯。以病遜位。又拜司空。
  • 13.    《後漢書·卷六十三·李杜列傳第五十三》:(李固)臨命,與胡廣、趙戒書曰:“固受國厚恩,是以竭其股肱,不顧死亡,志欲扶持王室,比隆文、宣。何圖一朝梁氏迷謬,公等曲從,以吉為兇,成事為敗乎?漢家衰微,從此始矣。公等受主厚祿,顛而不扶,傾覆大事,後之良史,豈有所私?固身已矣,於義得矣,夫復何言!”廣、戒得書悲慚,皆長嘆流涕。
  • 14.    《後漢書·卷四十四·鄧張徐張胡列傳第三十四》:告老致仕。尋以特進徵拜太常。
  • 15.    《後漢書·卷四十四·鄧張徐張胡列傳第三十四》:告老致仕。尋以特進徵拜太常,遷太尉,以日食免。復為太常。
  • 16.    《後漢書·卷四十四·鄧張徐張胡列傳第三十四》:拜太尉。
  • 17.    《後漢書·卷四十四·鄧張徐張胡列傳第三十四》:延熹二年,大將軍梁冀誅,廣與司徒韓縯、司空孫朗坐不衞宮,皆減死一等,奪爵土,免為庶人。後拜太中大夫、太常。
  • 18.    《後漢書·卷四十四·鄧張徐張胡列傳第三十四》:九年,復拜司徒。
  • 19.    《後漢書·卷四十四·鄧張徐張胡列傳第三十四》:靈帝立,與太傅陳蕃參錄尚書事,復封故國。以病自乞。會蕃被誅,代為太傅,總錄如故。
  • 20.    《後漢書·卷四十四·鄧張徐張胡列傳第三十四》:時年已八十,而心力克壯。繼母在堂,朝夕瞻省,傍無幾杖,言不稱老。及母卒,居喪盡哀,率禮無愆。
  • 21.    《資治通鑑·卷第五十七·漢紀四十九·孝靈皇帝上之下》:三月,壬戌,太傅胡廣薨,年八十二。
  • 22.    《後漢書·卷四十四·鄧張徐張胡列傳第三十四》:年八十二,熹平元年薨。使五官中郎將持節奉策贈太傅﹑安樂鄉侯印綬,給東園梓器,謁者護喪事,賜頉塋於原陵,諡文恭侯,拜家一人為郎中。故吏自公﹑卿﹑大夫﹑博士﹑議郎以下數百人,皆縗絰殯位,自終及葬。漢興以來,人臣之盛,未嘗有也。
  • 23.    《後漢書·卷四十四·鄧張徐張胡列傳第三十四》:熹平六年,靈帝思感舊德,乃圖畫廣及太尉黃瓊於省內,詔議郎蔡邕為其頌雲。
  • 24.    《後漢書·卷四十四·鄧張徐張胡列傳第三十四》:初,楊雄依虞箴作十二州二十五官箴,其九箴亡闕,後涿郡崔駰及子瑗又臨邑侯劉騊駼增補十六篇,廣復繼作四篇,文甚典美。乃悉撰次首目,為之解釋,名曰百官箴,凡四十八篇。其餘所着詩﹑賦﹑銘﹑頌﹑箴﹑吊及諸解詁,凡二十二篇。
  • 25.    《資治通鑑·卷第五十七·漢紀四十九·孝靈皇帝上之下》:練達故事,明解朝章,故京師諺曰:“萬事不理,問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然温柔謹愨,常遜言恭色以取媚於時,無忠直之風,天下以此薄之。
  • 26.    《後漢書·卷三十八·張法滕馮度楊列傳第二十八》:及論功當封,太尉胡廣時錄尚書事,承旨奏黜撫,天下怨之。
  • 27.    《後漢書·卷四十四·鄧張徐張胡列傳第三十四》:自在公台三十餘年,歷事六帝,禮任甚優,每遜位辭病,及免退田裏,未嘗滿歲,輒復升進。凡一履司空,再作司徒,三登太尉,又為太傅。其所辟命,皆天下名士。與故吏陳蕃﹑李鹹併為三司。蕃等每朝會,輒稱疾避廣,時人榮之。
  • 28.    《三輔決錄注》:父留之待正旦,使觀朝吏會。會者數百人,真於窗中窺其與父語。畢,問真:“孰賢?”真曰:“曹掾胡廣有公卿之量。”後廣果歷九卿三公之位,世以服真之知人。
  • 29.    《後漢書·卷六十六·陳王列傳第五十六》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4-02]
  • 30.    《後漢書·卷六十九·竇何列傳第五十九》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4-02]
  • 31.    《全後漢文·卷十六》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7-10-31]
  • 32.    《全後漢文·卷七十六》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4-04-02]
  • 33.    《東觀漢記·卷十六·傳十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7-10-31]
  • 34.    胡廣  .詩·徐鈞詩選(一)[引用日期2014-04-16]
  • 35.    張建業,張岱注.《李贄全集註(第二冊)·焚書注(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05
  • 36.    《讀通鑑論·卷十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6-11]
  • 37.    《古夫於亭雜錄·卷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7-10-31]
  • 38.    《明史紀事本末·卷二十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10-12]
  • 39.    《浮邱子》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2-10]
  • 40.    中國通史:第三編隋唐五代時期 佔據中原的五個小朝  .中華五千年[引用日期2016-03-20]
  • 41.    《全後漢文·卷五十六》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4-04-02]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