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胡寅

(山東壽光籍烈士)

鎖定
胡寅(1912-1949),原名胡欣然,現壽光市古城鄉古城一村人。1932年入黨,1938年入伍。歷任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第四支隊政治戰士,中隊指導員,八路軍山東縱隊一旅三團政治處主任,四旅十二團政治委員,魯中軍區第十二團政治委員,中共章丘縣委書記,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一軍一二四師政治部主任。1949年1月平津戰役中,在河北省喜峯口附近不幸遇難,時年37歲。 [1] 
中文名
胡寅
籍    貫
山東壽光 [1] 
出生日期
1912年 [1] 
逝世日期
1949年 [1]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1] 

胡寅家庭背景

胡寅出生於富裕農民家庭,1920年在本村上小學,智力聰慧,學習優秀,老師常誇讚為“品學兼優之佼佼者”。1926年為避匪患,隨父親去青島大英煙草公司打工。在顛沛流離的艱難生活道路上,胡寅飽嘗了舊中國工人的悲慘生活,激發了他要求民主、立志救國救民的思想。 [1] 

胡寅在校經歷

1928年,胡寅奮發自學,考入了壽光城裏縣立高等小學,翌年因領導學生爭民主、鬧學潮而被校方開除,後轉入崔家莊雙鳳小學就讀。雙鳳小學是中共壽光黨組織活動的中心,學校不僅有進步校長李植庭和數名共產黨員執教,而且共青團組織一直在學生中活動,進步書籍廣泛傳播,他先後閲讀了《共產黨宣言》、《共產主義ABC》等馬列書籍,思想受到啓迪,從此他看到了中國的未來和希望。
1931年夏,胡寅以優異成績考入青島市立中學,他利用對青島比較熟悉的條件,經常來往於大英煙草公司各捲煙廠和鐵路機務段等接觸工人。1932年在青島中共黨組織培養教育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胡寅開始從一個熱血青年逐步成長為無產階級先進分子。他不僅結交了柴立夫、吳強等一批先進知識分子,豐富了革命理論,而且通過參加工人罷工,組織青島李村師範、鐵路中學、市立中學學生同鄉會,開展學生運動,積累了領導革命鬥爭的經驗。1934年胡寅升入高中求學。此時青島正處在白色恐怖之下,黨組織屢遭破壞,胡寅冒着極大風險,堅持與黨組織保持聯繫。1937年,他考入山東大學求學。
七·七事變後,國難當頭。胡寅再也按捺不住抗日救國的急切心情。常對同學説:“國家危在旦夕,讀書何用。”中共山東省委向全省黨員發出“脱下長衫,到游擊隊去”的指示以後,胡寅即帶領山東大學部分同學,先後去濟南、泰安尋找省委。12月下旬,他們在泰安山區受到省委領導人黎玉、林浩、洪濤、景曉村等的親切接見。從此,他開始投入波瀾壯闊的抗日活動。他懷着革命的激情晝夜編演文藝節目,在羣眾中宣講“抗日則生,不抗日則亡”的道理,動員羣眾“有人出人,有槍出槍,有錢出錢,有糧出糧。”胡寅、孫陶林等流亡學生的樸實作風和宣傳發動羣眾的突出表現,得到了黎玉、洪濤等領導人的好評。 [1] 

胡寅烈士事蹟

1938年1月1日,山東省委在徂徠山大寺正式宣佈抗日武裝起義,成立了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第四支隊,胡寅是當時百餘名起義抗日戰士之一,並參加了部隊整編,胡寅被第一批宣佈任政治戰士。1月26日,胡寅參加了寺嶺伏擊戰,他一邊教育戰士沉着應戰,一邊率領戰士佔領有利地形奮勇殺敵。經兩小時激戰,斃傷日軍10餘名,擊毀敵軍車一輛。首戰告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用事實教育戰士.增強了指戰員們的勝利信心。
1938年3月,四支隊從徂徠山區轉移到新泰縣。胡寅參加了谷裏、烈莊、劉杜、岔河一帶宣傳抗日和擴大武裝工作。4月,四支隊一部在洪濤、林浩率領下,從萊蕪插入博山,胡寅率部完成攻打博山縣城的任務。在四支隊與山東人民抗日救國第五軍聯合攻打萊蕪的戰鬥中,一舉斃俘敵軍300多人。胡寅經過多次戰鬥的鍛鍊,逐步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政治工作者。5月,部隊發展到4000餘人,整編為三個團和兩個直屬分隊,胡寅任中隊指導員。
1940年12月,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第四支隊整編為山東縱隊一旅,胡寅調任一旅三團政治處主任。1941年,部隊再次整編,胡寅調任該縱隊四旅十二團政治委員。在抗日戰爭最艱苦的年代裏,沂蒙山區發生特大災荒,面對日偽殘酷地封鎖、掃蕩,為了解決後勤供給上的極度困難,胡寅與團長石新多次研究生產自救、節約度荒的方案,帶頭到山溝野嶺開荒種地,摘野果、挖山菜充飢。艱苦生活使他得了胃病,他仍堅持讓炊事員把生活標準壓低。
1942年,胡寅率十二團一部活動在魯南地區。7月敵人掃蕩後,胡寅率部插入敵後,隱蔽在沂水河邊的村裏,尋機打擊敵人。當時,胡寅發現有一股日軍常到河裏洗澡,把槍架在河邊不設崗哨。一天,胡寅率部埋伏在附近叢林中,待日軍全部下水後突然衝出,一舉殲滅日軍40多人,繳獲長短槍50餘支。敵人《新民報》曾自白稱:“魯南皇軍遭匪首胡寅部襲擊,傷亡慘重……”
1942年8月1日,山縱四旅改編為魯中軍區部隊,胡寅任軍區十二團政治委員。在反掃蕩、反蠶食鬥爭中,胡寅先後與石新、武中奇等率部轉戰灑水、萊蕪、沂源、章丘等地,為擴大沂蒙山區抗日根據地作出了貢獻。
1943年春節前後,魯中區黨委和魯中軍區,為扭轉章丘抗日鬥爭發展緩慢的局面,打通魯中、清河兩抗日根據地的間隔地帶,使魯中、魯北聯成片的戰略部署。決定選派胡寅任章丘縣委書記兼獨立營政委。春節後,胡寅連日趕到章丘南部山區,帶領章丘軍民開始了艱苦卓絕的反封鎖、反蠶食鬥爭。
胡寅為了掌握章丘的實際情況,便於有的放矢的工作。他一面組織幹部戰士深入各地調查情況,一面實際察看地形,聽取基層幹部和抗日羣眾的意見。然後,召開縣委會研究制定了鬥爭策略:一是加強獨立營的武裝力量,實行上下結合,先打薄弱之敵,爭取主動權;二是積極開展統戰工作,團結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堅決打擊日偽軍;三是實行減租減息政策,調動羣眾的抗日積極性,擴大人民武裝。胡寅到任不久,認真分析了垛莊敵偽的兵力部署,在泰山軍分區部隊的支援下,集中優勢兵力,一舉拔除了垛莊據點,斃傷俘敵200多人,繳獲大批武器彈藥。通過處決叛徒、漢奸,大長了抗日軍民的士氣,打擊了日偽軍的囂張氣焰。
1943年春,土頑王啓貞部公開投降日寇,在莊科、小龍堂安設據點,充當日寇的馬前卒,殘殺抗日軍民,危害極大。為狠狠打擊投降派,經上級批准,他與廖容標分頭率部將兩處敵人分割包圍,激戰一夜,消滅王部兩個營,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
胡寅在章丘3年多的時間裏,採用聲東擊西,靈活機動的戰術,指揮對日偽作戰數十次,消滅敵人千餘人,使抗日根據地由章南山區擴大到繡江河畔和膠濟鐵路沿線。敵人十分怕他,漢奸特務常用“出去碰上胡寅”的話,作為互相對罵的咒語,可見他的聲威使敵人聞風喪膽。
為爭取各階層團結抗日,胡寅堅決執行黨的統戰政策,做了大最卓有成效的工作。他帶領縣區幹部,深入農村開展“減租減息”,對工作中出現的問題,親自調查,及時解決。當時清港泉、大射垛莊的羣眾發動不起來。胡寅通過調查發現這兩個村在處理“紅槍會”問題上有偏差,對操縱“紅槍會”的壞人未受打擊。胡寅立即代表縣委向羣眾賠禮道歉,嚴懲了隱藏幕後的漢奸分子,羣眾很快發動起來了,一次參軍達20多名。
為爭取中間勢力和瓦解偽頑勢力,胡寅做了大量爭取教育工作。國民黨鄉長劉蘭圃有愛國之心,他就登門拜訪,曉以民族大義,兩人交朋友之後,劉蘭圃為抗日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對偽頑頭目,胡寅則分別不同情況通信聯繫。有的列其罪狀,指明出路:有的闡明政策,解除疑慮;有的則投石探底,還有的交代任務,考驗其態度。國民黨地方部隊翟毓蔚、周長富、劉振東等部,在胡寅的爭取教育下,與章丘獨立營建立了交往關係,減少了摩擦,相互通報了不少日寇掃蕩的情報。這樣,既孤立了日軍,又削弱了國民黨的反共力量,為發展擴大抗日力量提供了條件。1945年春,章丘縣不但為泰山軍分區輸送了大批兵員,而且獨立營擴大到三個整編連,300餘人槍。抗日根據地擴大到七個區,每區建立了30—50人的區中隊。經過幾年的生產救災,發展生產,徹底改變了原來依賴泰山專署統銷供應的經濟狀況,達到了自給自足,每年還向上級繳納公糧30餘萬斤。
1945年8月,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勝利了,胡寅奉調任魯中警備三旅七團政治委員。9月,部隊奉命從龍口渡海去東北。胡寅征塵未洗就投入了部隊的動員教育工作。通過教育使部隊順利完成渡海任務。12月上旬,三旅七團進駐遼寧鞍山地區,編為東北人民自治軍,投入了土改建政工作。1947年2月,三旅七團整編為遼南軍區獨立師一團。胡寅率部參加瞭解放長春、四平街等重大戰役。戰鬥中,他兩次負重傷,仍堅持戰地指揮,為廣大指戰員作出了表率。在遼瀋戰役中,他率部英勇衝殺,捷足先登,被譽為優秀的政治工作者和指揮員。1948年10月,胡寅被任命為東北野戰軍第四十一軍第一二四師政治部主任。
遼瀋戰役結束後,胡寅所在部隊奉命入關參加平津戰役。1949年1月,同政委李輝乘坐汽車,在河北省喜峯口附近不幸遇難,以身殉國。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