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胡安·安東尼奧·巴爾登

鎖定
胡安·安東尼奧·巴爾登(Juan Antonio Bardem,1922年6月2日—2002年10月30日),出生於西班牙馬德里,西班牙導演、編劇、製作人。
1951年,與路易斯·加西亞·貝爾蘭加聯合執導個人首部電影《幸福的一對 [1]  。1953年,執導劇情電影《喜劇演員》,該片入圍第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電影節大獎。1957年,執導劇情電影《復仇》,該片入圍第11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2]  、第3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 [3]  。1963年,由其執導的劇情電影《無辜的人們》上映,該片獲得第1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國際電影評論家聯合會獎 [4]  。1965年,由其執導的劇情電影《機械鋼琴》上映,該片入圍第18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5] 
1973年,由其執導的懸疑驚悚電影《克里斯·米勒的墮落》上映。1976年,執導劇情電影《假日》,該片獲得第10屆莫斯科電影節大獎 [6]  。1978年,執導劇情電影《一月的七天》,該片獲得第11屆莫斯科電影節大獎。1982年,自編自導傳記電影《警告》,該片獲得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特別獎 [4]  。1986年,胡安·安東尼奧·巴爾登被授予美術金獎章 [7]  。1988年,由其執導的傳記劇《洛爾卡:詩人之死》首播 [8]  。1991年,執導電視劇《青年畢加索》。1998年,由其執導的劇情電影《Resultado final》上映。2000年,擔任瓦倫西亞電影節的評委會主席 [7]  。2002年,胡安·安東尼奧·巴爾登獲得第16屆戈雅獎榮譽戈雅獎。
2002年10月30日,胡安·安東尼奧·巴爾登逝世,享年80歲。
中文名
胡安·安東尼奧·巴爾登
外文名
Juan Antonio Bardem
Juan Antonio Bardem Muñoz(本名) [12] 
別    名
胡安·安東尼奧·巴爾德姆
國    籍
西班牙
出生地
馬德里
出生日期
1922年6月2日
逝世日期
2002年10月30日
星    座
雙子座
畢業院校
西班牙電影實驗研究學院
職    業
導演、編劇、製作人
代表作品
幸福的一對
喜劇演員
復仇
無辜的人們
假日 展開
代表作品
幸福的一對
喜劇演員
復仇
無辜的人們
假日
一月的七天
假日 收起
主要成就
第8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費比西獎
第21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費比西獎
第16屆戈雅獎榮譽戈雅獎

胡安·安東尼奧·巴爾登人物經歷

胡安·安東尼奧·巴爾登
胡安·安東尼奧·巴爾登(7張)
1922年6月2日,胡安·安東尼奧·巴爾登出生於西班牙馬德里的一個演員世家 [7]  。因受身為舞台劇演員的父母和В·И·普多夫金電影蒙太奇理論的影響,他很早就對電影產生了興趣 [7] 
1947年,作為第一批學員進入西班牙電影實驗研究學院學習 [7]  。在校學習期間,他就自己編劇,與L·G·貝爾蘭加合作導演了短片《漫步在古戰場》 [7] 
1950年,意大利文化學院在西班牙舉辦了意大利電影周,放映了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的代表作品,這些影片啓迪了胡安·安東尼奧·巴爾登。
1951年,胡安·安東尼奧·巴爾登與幾位志同道合的知識分子組建了UNINCI電影公司,並與路易斯·加西亞·貝爾蘭加聯合執導個人首部電影《幸福的一對 [1]  ,該片嘲諷了西班牙的社會現實,因而被扣壓了兩年後才允許公映。
1953年,與路易斯·加西亞·貝爾蘭加共同擔任劇情電影《馬歇爾,歡迎你》的編劇 [4]  。之後,巴爾登還從事電影評論工作,並與幾位朋友創建了《目標》雜誌,該雜誌成為西班牙戰後第一本嚴肅的電影刊物。
1954年,執導由費爾南多·雷伊、埃莉薩·加爾韋、埃瑪·佩內利亞聯合主演的劇情電影《喜劇演員》,該片通過一個劇團的生活,折射了社會,表現了普通人生存的不易 [7]  [9]  ,入圍第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電影節大獎。
1955年,執導電由露西婭·波塞、阿爾維託·克洛薩斯合作主演的愛情犯罪電影《騎車人之死》,該片表現了20世紀50年代馬德里資產階級的思想意識和道德觀念 [10]  ,獲得第8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費比西獎。
1956年,執導由貝琪·布萊爾主演的劇情電影《馬約爾大街》,該片根據卡洛斯.阿尼切斯的作品《特雷貝雷斯小姐》改編 [11]  ,獲得第21屆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費比西獎;在拍攝的過程中,巴爾登被警察逮捕,後經法國工會組織的抗議,巴爾登被釋放,最終完成了影片的拍攝。
1957年,執導由卡門·塞維利亞雷夫·瓦朗、豪爾赫·米斯特拉爾聯合主演的劇情電影《復仇》,該片涉及了農民的恩怨及和解,入圍第11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2]  、第3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 [3] 
1959年,執導劇情電影《奏鳴曲》,該片改編自拉蒙.德爾·瓦列·因克蘭的作品,描寫了19世紀西班牙自由派和保守派的鬥爭,以及墨西哥的農民運動。
1960年,自編自導劇情電影《下午五點鐘》。
1963年,由其執導的劇情電影《無辜的人們》上映,該片入圍第1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獲得第1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國際電影評論家聯合會獎 [4] 
1965年,由其執導的劇情電影《機械鋼琴》上映,該片入圍第18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5]  ;同年,執導由科琳娜·馬爾尚、讓-皮埃爾·卡塞爾共同主演的劇情電影《什麼事也沒發生》。
1968年,執導戰爭題材電影《戰爭的最後一天》。
1971年,執導由薩拉·蒙鐵兒、文森特·帕拉等聯合主演的歌舞電影《歌舞雜技演出》。
1973年,由其執導的懸疑驚悚電影《克里斯·米勒的墮落》上映。
1975年,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去世後,巴爾登因是西班牙共產黨黨員被關進監獄。不久,持續了30多年的獨裁統治土崩瓦解,巴爾登被釋放。
1976年,執導由阿爾弗雷德·蘭達、何塞雷·羅曼合作主演的劇情電影《假日》,該片講述了機械師胡安利用假日騎摩托車去外地旅遊的所見所聞,獲得第10屆莫斯科電影節大獎 [6] 
1978年,執導由Manuel Angel Egea、Madeleine Robinson等共同主演的劇情電影《一月的七天》,巴爾登用紀實的手法描述了1977年1月24日極右分子在馬德里阿託查大街殺害幾名左派律師的真實事件,獲得第11屆莫斯科電影節大獎。
1982年,自編自導傳記電影《警告》,該片敍述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領袖季米特洛夫的生活,獲得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特別獎 [4] 
1986年,胡安·安東尼奧·巴爾登被授予美術金獎章,以表彰他對電影的貢獻 [7] 
1988年,由其執導的傳記劇《洛爾卡:詩人之死》首播 [8] 
1991年,執導電視劇《青年畢加索》。
1998年,由其執導的劇情電影《Resultado final》上映。
2000年,擔任瓦倫西亞電影節的評委會主席 [7] 
2002年,胡安·安東尼奧·巴爾登獲得第16屆戈雅獎榮譽戈雅獎。

胡安·安東尼奧·巴爾登個人生活

胡安·安東尼奧·巴爾登家庭

胡安·安東尼奧·巴爾登的父母是舞台劇演員,兒子叫米格爾·巴爾登,妹妹是演員皮拉爾·巴爾登,外甥是演員哈維爾·巴登 [7] 

胡安·安東尼奧·巴爾登逝世

2002年10月30日,胡安·安東尼奧·巴爾登逝世,享年80歲。

胡安·安東尼奧·巴爾登主要作品

胡安·安東尼奧·巴爾登導演作品

時間
名稱
類型
1998年
《Resultado final》
電影
1991年
《青年畢加索》
電視劇
1988年
《洛爾迦,詩人之死》
電視劇
1986年
《Adiós pequeña》
電影
1985年
《La huella del crimen: Jarabo》
電影
1982年
《警告》
電影
1979年
《一月的七天》
電影
1977年
《犯規》
電影
1975年
《El Poder del deseo》
電影
1973年
《神秘島》
電影
1973年
《來自地獄的鈴聲》
電影
1973年
《克里斯·米勒的墮落》
電影
1973年
《Jules Verne's Mysterious Island of Captain Nemo》
電影
1972年
《Les évasions célèbres》
電影
1971年
《歌舞雜技演出》
電影
1970年
《戰爭的最後一天》
電影
1965年
《什麼也沒發生》
電影
1965年
《機械鋼琴》
電影
1963年
《無辜的人們》
電影
1961年
《下午五點》
電影
1959年
《奏鳴曲》
電影
1959年
《索那大》
電影
1958年
《復仇》
電影
1956年
《馬約爾大街》
電影
1955年
《騎車人之死》
電影
1954年
《喜劇演員》
電影
1953年
《幸福的一對》
電影
/
《漫步在古戰場》
短片

胡安·安東尼奧·巴爾登編劇作品

時間
名稱
類型
1998年
《Resultado final》
電影
1988年
《洛爾迦,詩人之死》
電影
1985年
《La huella del crimen: Jarabo》
電影
1982年
《警告》
電影
1979年
《一月的七天》
電影
1977年
《犯規》
電影
1975年
《El Poder del deseo》
電影
1973年
《神秘島》
電影
1973年
《Jules Verne's Mysterious Island of Captain Nemo》
電影
1971年
《歌舞雜技演出》
電影
1970年
《戰爭的最後一天》
電影
1965年
《什麼也沒發生》
電影
1965年
《機械鋼琴》
電影
1961年
《下午五點》
電影
1959年
《索那大》
電影
1958年
《復仇》
電影
1956年
《馬約爾大街》
電影
1956年
《Playa prohibida》
電影
1955年
《騎車人之死》
電影
1954年
《El torero》
電影
1954年
《喜劇演員》
電影
1953年
《幸福的一對》
電影
1953年
《馬歇爾,歡迎你》
電影

胡安·安東尼奧·巴爾登製作作品

時間
名稱
類型
1960年
《祭日》
紀錄片

胡安·安東尼奧·巴爾登剪輯作品

時間
名稱
類型
1965年
《機械鋼琴》
電影

胡安·安東尼奧·巴爾登獲獎記錄

奧斯卡金像獎
  • 1959    第3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3]     復仇    (提名)    
戛納國際電影節
  • 1965    第18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5]     機械鋼琴    (提名)    
  • 1958    第11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2]     復仇    (提名)    
  • 1955    第8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費比西獎    騎車人之死    (獲獎)    
  • 1954    第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電影節大獎    喜劇演員    (提名)    
  • 1953    第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特別提及獎    歡迎你,馬歇爾    (獲獎)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 1963    第2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獅獎    無辜的人們    (提名)    
  • 1959    第2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獅獎    Sonatas    (提名)    
  • 1956    第21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費比西獎    馬約爾大街    (獲獎)    
  • 1956    第21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獅獎    馬約爾大街    (提名)    
柏林國際電影節
  • 1963    第1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國際電影評論家聯合會獎[4]     無辜的人們    (獲獎)    
  • 1963    第1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熊獎    無辜的人們    (提名)    
西班牙戈雅獎
  • 2002    第16屆戈雅獎榮譽戈雅獎    (獲獎)    
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
  • 1982    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特別獎[4]     警告    (獲獎)    

胡安·安東尼奧·巴爾登人物評價

在電影理念上,胡安·安東尼奧·巴爾登和他的前輩路易斯·布努埃爾一樣,是一個對現實批判十分尖鋭的人。他的電影的政治性和社會性都非常鮮明,對西班牙資產階級的面貌進行了無情的諷刺。從電影的表現技巧上講,他對蒙太奇的運用相當的純屬,善於運用景深等電影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政治和社會理念,似乎同時還深受了法國新浪潮電影的影響 [4]  (《影響世界電影100名人排行榜》評)
身處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專政時期,胡安·安東尼奧·巴爾登的大部分作品都意在諷刺當局,喚醒大眾。從整體看來,巴爾登的人物更多地處於封閉、苦悶、尋找出路而不得的狀態。在他編導的電影《幸福的一對》中,不論在內容上、還是在形式上都是一種創新,首次貼近了西班牙的現實,並以一種流暢的形式使之有別於以前西班牙影片中存在的話劇式的矯揉造作。在電影《喜劇演員》中,顯露了他注重選景和剪輯、帶有西班牙新現實主義色彩的導演風格。在電影《假日》中,他的表現手法顯得輕鬆、外向 [7]  (西班牙電影評論家拉法埃爾、網易娛樂綜合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