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胡劍雲

(江西衞視《金牌調解》金牌調解員、社教部副主任)

鎖定
胡劍雲,男,漢族,江西瑞金人,中共黨員,講師,倫理學碩士,畢業於江西師範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江西省控煙宣傳形象大使,江西省電商助農大使,江西省政協提案委員會專家組成員,江西省法學會理事、江西省紅十字會常務理事,江西衞視2011全新欄目《金牌調解》首席金牌調解員。 [1] 
現任江西廣播電視台衞視頻道社教部副主任。 [2-3] 
中文名
胡劍雲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江西瑞金 [1] 
畢業院校
江西師範大學
職    業
調解員
稱    號
“最懂女人心”的金牌調解員
職    稱
講師

胡劍雲人物經歷

胡劍雲自江西師範大學畢業後便留校工作,一直從事各類寫作、教育管理,其中有連續15年指導校辯論團(隊)經驗,曾指導學生曾獲全省高校辯論賽冠軍。2007年帶隊參加“亞星杯”全國演講大賽,率隊奪得團體特等獎,以及個人一、二等獎,2012年胡劍雲老師走進南昌鴻傑少年學校與家長孩子在一起共同探討網癮問題。
胡劍雲老師喜愛詩琴書畫,擅長系統思維,有獨特的情感觸覺與心靈解讀技巧,擅長以精美散文和獨特的教育管理風格,博得無數學生喜愛。一直在堅硬的行政體系之中設計並堅守個人理想的生活狀態,平時為人友善温和,有許多轉兩圈才能聽明白的冷幽默。

胡劍雲屏幕亮相

2010年胡劍雲加盟《金牌調解》。在他看來,調解猶如一場街頭辯論,有着獨特的魅力與看點——因為所有語言亂象之下,都可以梳理出簡潔的邏輯,讓當事人眼前澄明,由此將破解多數的爭端。在此之後,如果爭端仍然無法調和,一定深藏着某個自私的心理,需要公德的火力,予以集中聲討,至少能為社會倫理、民族文化捍衞若干重要底線,為普通百姓、弱勢羣體發出無數真情呼籲。調解之魅,也隨着這位“新知青”的全情投入盡數演繹。
胡劍雲在江西衞視《金牌調解》的點評與調解一直廣受好評,他深刻的剖析、獨到的見解使其在《金牌調解》中備受關注。一直被稱為“最冷靜的觀察員”的胡劍雲在多期《金牌調解》節目中充分地展示了一位男士在女士面前的風度,他對女當事人的尊重與理解,讓當事人多次對胡劍雲伸出大拇指,被網觀眾們譽為“最懂女人心”的金牌調解員。

胡劍雲調解語錄

胡劍雲在《金牌調解》節目中這麼形容婚姻:
“婚姻生活就像是烹飪一道糖醋排骨。剛開始要用各種料醃一醃,讓愛情給生活加點味兒,鋪陳一番。步入婚姻後,開始小火慢熬,適時加點糖,才不至於讓味道淡下去。這加糖得有講究,加多了容易膩,少了又顯不出甜蜜。這放醋也得有一番學問,放早了顯得澀,愛情容易發黃,得放的不早不晚,才會把這道菜的味道提得恰到好處。”
由此看來,做菜大有學問,經營婚姻更少不得“技巧”。
胡劍雲
胡劍雲(5張)
夫妻倆在一塊兒久了,每天抬頭不見低頭見,“小鴛鴦”一不小心就被歲月磨成了“小冤家”。比如,他一開始“風趣幽默”的優點久而久之被“襪子總是亂扔”這種壞毛病給抹殺,她的“細心體貼”變成“嘮裏嘮叨”……瑣碎的生活和人的惰性成了秒殺快樂甜蜜的“兇手”。這個時候,壞情緒便在心中生了根,時不時一頓發作,惱得人氣血不暢,精神不快,相看兩厭……
既然是夫妻,這類小“戲碼”肯定不可避免,“牀頭打架牀尾和”有時候是高EQ的體現,可是多了也會讓味蕾受到破壞,失去了“嚐鮮”的興致。如何避免自己的壞情緒波及到愛人呢。我們的胡老師提出了一個“8分鐘”的小撇步;
“每一天共有1440分鐘,其中最容易引起夫妻爭吵的有“8分鐘”:一是早晨臨出門上班前的4分鐘,二是下班回到家的4分鐘。這兩個時間段都是我們身心最疲憊的時刻。”
每天出門去上班之前,想到這一天將要面臨的忙碌與煩瑣的工作,心中總會不知不覺充滿着莫名的沮喪和不爽;而工作忙碌了一天下班回到家中,多半已是筋疲力盡,白天的疲累與不愉快的情緒很難一下子完全消除。顯然,這兩個時段正是人情緒最不好的時候,也是最容易被激怒的時候,説話也難以有好的語氣和腔調。
一個再有修養脾氣再好的人,也會有情緒低落或煩燥的時候,這種時候也正是最容易引發爭吵的時候,伴侶不妨主動避開這段“黑色8分鐘”:上班出門前如果趕時間的話,儘量不與對方因為小事爭執,如果可以,不妨用一個“goodbye kiss”來代替;下班回家後,自己先去做點其他事兒,比如洗洗手,換一套乾淨的居家服,等到大家坐下來吃飯,看電視的時候,再温柔的“共享”今一天的見聞。這是相處的技巧,也是愛的技巧。
婚姻,愛是一個“前提”,而婚後,“如何愛”則成為一個“課題”。試着將婚姻看成一道菜,開着小火燉着“小日子”,適時加點佐料調調味道,一定會收穫到幸福的滋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