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胡剛

(政協貴州省委員會原委員)

鎖定
胡剛(1875—1966年),字壽山,祖籍江西。光緒元年(1875年)生。祖父遠清、叔祖父遠沛曾參與太平天國革命運動,事敗後轉入黔,定居貞豐。 [1] 
中文名
胡剛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875年
逝世日期
1966年7月7日

目錄

胡剛人物生平

胡剛少時聽得長輩談及太平天國事蹟和家庭遷徒經過,遂萌發反清思想。1907年,赴築入通省公立中學,博覽進步書刊,結交志士仁人,視野頓開,思想漸進。是年11月,貴州自治學社成立,胡剛首批人會。張百麟視胡忠義果敢,力勸其棄文從武,胡於是轉入雲南講武堂第一期研習軍事。後奔父喪回故里,在貞豐縣高等小學執教,數月後到貴陽,與傅良弼集資創辦《黔南合資會社》書店,與鍾振玉等在貴陽創辦光懿女子小學,開貴州女子學校先河。 [1] 
宣統二年(1910年)自治學社轉向革命,為發動武裝起義,胡剛與黃澤霖等負責運動在築清軍。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成功,自治學社主要領導人張百麟召集核心成員會議,成立10人團委員會,總攬貴州起義計劃,胡剛為10人團成員,任軍事委員會委員。在此期間,胡向張百麟請領費用和籌集彈藥2萬餘發、武器50餘件運至南廠新軍營,率隊佈防南廠南嶽山;同時加緊運動南廠新軍。11月4日,貴州宣佈獨立,胡剛任軍事組成員兼貴州新軍第三標二營管帶,坐鎮黔東。1912年2月,滇督唐繼堯假北伐之名入貴州,篡貴州軍政權,與憲政黨、耆老會勾結,捕殺自治黨人,胡剛被迫辭職,潛至銅仁銀廠避難,發動礦工參加革命。1915年,袁世凱稱帝,孫中山號召護國,王文華率黔軍東出湘西響應護國,胡剛出任民兵敢死隊隊長。在湖南麻陽與袁軍馬繼增部激戰,胡率隊爬城而入,夾擊馬部,攻克麻城。1917年,在黔軍總司令王文華率領下,舉團入川參加護法戰爭,在重慶、成都等地將段祺瑞屬部擊潰。 [1]  [2] 
1927年,北伐軍入湘鄂,胡剛隨黔軍北伐,任國民革命軍左翼軍獨立師師長、四十三軍副軍長,協助軍長李曉炎指揮所部,參與“定湖”戰鬥,將葉開鑫部擊潰。後困守鄂西,餉械兩缺,向外發展無望,官兵思歸。1929年,李曉炎、周西城之戰後,李敗周喪,胡剛隱退軍政兩界,賦閒於築。後出任省府顧問。抗日時期任視察專員、省參議會議員。赴各地考察,廉政肅貪,做安定抗日後方工作。貴陽解放前夕,與盧燾等組成維持會,迎接解放。 [2] 
1949年11月後,胡剛任政協貴州省委員會委員。1961年10月,以貴州辛亥革命老人身份出席北京辛亥革命五十週年紀念大會。著有《貴州辛亥革命的親歷和見聞》。 [2] 
1966年7月7日,胡剛在貴陽病逝,終年92歲。 [2] 
參考資料
  • 1.    馮祖貽,曹維瓊,敖以深主編,辛亥革命 貴州事典,貴州人民出版社,2011.09,第228頁
  • 2.    馮祖貽,曹維瓊,敖以深主編,辛亥革命 貴州事典,貴州人民出版社,2011.09,第22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