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胡仁源

鎖定
胡仁源(1883-1942年),字次珊,浙江吳興 (今湖州)人,1883年 (清光緒九年) 生。1902年壬寅科舉人。肄業京師大學堂。畢業於日本仙台高等學校及英國待爾模大學。曾任京師大學堂文科學長,上海江南船塢工廠副總理。1913年任北京大學預科學長及工科學長。 [2]  1914年1月,署北京大學校長 [1]  ,於1918年去職。1924年任北京交通大學教務長。1926年3月,任北京政府教育部總長。後任浙江大學工學院教授。1942年逝世。著譯有《投影幾何》《造船》《瓦輪斯丹》《哀格蒙特》《聖女貞德》等。 [2] 
中文名
胡仁源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浙江吳興
出生日期
1883年
逝世日期
1942年
畢業院校
日本仙台高等學校
英國待爾模大學
職    業
學者
主要成就
江南造船廠總工程師
北京大學校長

胡仁源個人生平

胡仁源(1883-1942)字次珊,吳興人。
光緒1902年壬寅科舉人 [3]  [4] 
肄業於京師大學堂,畢業於日本仙台高等學校及英國待爾模大學。回國後任京師大學堂文科學長、上海江南造紙廠副總理。
1913年任北京大學預科學長及文科學長。 [3]  1913年11月,代理北京大學校長。1914年1月至1916年12月,任北京大學校長。 [7]  在擔任北大校長期間,對北大進行了一系列整頓改革工作,並在隊伍建設上陸續招聘和引進了一批國外留學歸來有真才實學的中青年學者到北大任教,提高了北大教師隊伍的素質和學術水平,如馬裕藻朱希祖黃侃沈兼士錢玄同馬敍倫沈尹默等人,這些人都注重考據訓詁,以治學嚴謹見稱,這種學風也逐漸成為北大文史科教學和科研中的主流。胡仁源在北大期間,北大學校規模不斷擴大,學生人數大幅度增加,學校各項規章制度不斷完善,教育教學方式方法不斷改進,這為他的後任蔡元培先生對北京大學繼續進行的一系列改革,起到一定的奠基作用。 [4] 
1915年袁世凱為實現其復辟帝制企圖,曾竭力拉攏和收買北京大學的校長和教授。他封胡仁源校長為“中大夫”,授予北大一批教授嘉禾章,其子袁克定又派人勸説胡校長“率大學諸教授勸進”,均遭到胡仁源校長和北大教授們的嚴詞拒絕。 [1] 
1924年任北京交通大學教務長。 [3] 
1926年3月任北京政府教育部總長。唐山大學校長。 [3]  1926年3月,交通部調派胡仁源繼任西南交通大學校長(任期:1926.3—1926.6)。 [4] 
北伐戰爭後,任浙江大學工學院教授。 [3] 
1942年逝世。 [2] 

胡仁源個人作品

著譯有《投影幾何》、《造船》、《瓦輪斯丹》、《哀格蒙特》、《聖女貞德》等。 [2] 
康德是西方最重要、影響最深遠的哲學家之一,對近代西方思想具有奠基性的意義,哲學成就體現在“三大批判”,而作為“第一批判”的《純粹理性批判》更是康德哲學的核心所在。1931年,胡仁源先生率先在商務印書館出版了《純粹理性批判》的第一個中譯本,20世紀中葉,藍公武先生譯本問世。兩位先生的譯本影響了數代學人。 [6] 

胡仁源歷史評價

胡仁源於1914年1月由北大工科學長被任命為校長後,擬定了《北京大學計劃書》,強調“大學設立之目的,除造就碩學通才以備世用而外,尤在養成專門學者”。開始着手對北大進行一些整頓和改革:添招新生,添聘教員;文科增設了中國哲學門和英國文學門;遵教育部令成立校評議會;制定頒佈了《北京大學分科規程》,以加強學校教務諸方面的管理;借款開始興建有300餘間房舍的北大紅樓。至1916年秋,北大學生規模已增至1503人,校內聚集了一批具有真才實學、治學嚴謹的知名教授。應該説胡仁源長校三年的工作,為蔡元培繼任後對北大進行卓有成效的改革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