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胡乃超

鎖定
胡乃超(1912-1944.5.22),原名李樹馨,又名李鐵英,1912年出生于吉林省德惠縣郭家鎮李家屯。 [1] 
中文名
胡乃超
別    名
李樹馨
李鐵英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12年
逝世日期
1944年5月22日
1912年出生在吉林省德惠縣郭家鎮李家屯一個殷實富足的家庭。幼時,父親就希望他長大後能成為一個鋼鐵般的英雄,以便“拯斯民於水火,王劍嶽拯國家於危難”。在家鄉上私塾,後又讀完小學、初中。在省立高中讀書期間,成為一名出色的學生領袖,並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1 年8 月,胡乃超以優異成績考入了東北大學。然而入學不到一個月就爆發了“九一八”事變,胡乃超懷着對日本侵略者的深仇大恨, 隨同東北大學來到了北平, 參加了東北抗日救亡總會。胡乃超在抗日集會上慷慨陳詞:“同胞們,同志們,是誰佔領了我們肥沃的土地? 是誰燒燬了我們美好的家園?是誰殺害了我們的父老兄弟?又是誰姦淫了我們的同胞姐妹? 是日本侵略者! 就是他們這一羣喪盡天良的野獸,使我們背井離鄉、骨肉分離! 難道這就是‘攘外必先安內’之政策所結出的‘累累碩果’? 難道這就是‘不抵抗政策’的‘豐功偉績’? 真是不可思議! 我們是有血氣的中國人,我們絕不願當也絕不能當亡國奴! 我們四萬萬同胞要團結起來,積極投身於抗日救亡運動,拿起武器,扛上刀槍,不怕流血,不怕犧牲,勇往直前,把日本侵略者從中國的土地上趕到太平洋裏去!……”
胡乃超積極參與和領導東北學生的抗日救亡活動, 在社會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使得東北反動當局驚恐不安,胡乃超不幸被捕。中共地下黨組織多次組織營救活動,但都沒有成功。後來,張學良獲悉此事,才將胡乃超保釋出獄。出獄後,胡乃超被派到呂正操任團長的東北軍第五十三軍第六四七團當戰士。1937 年10 月,第六四七團與第五四六團合編為第六九一團, 胡乃超被任命為第六九一團第二營某排排長,負責全營黨的工作。遵循黨的秘密工作原則,他積極慎重地開展活動,發展了包括營長在內的一些積極分子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7 年“七七事變”後,全團將士奉命南下河北省永清地區抗擊日軍,胡乃超所在的第三營駐紮在永定河畔的孟格莊。三營戰士以能殺善戰,拖不垮,打不爛而聞名於整個冀魯豫邊區。
1938 年4 月,呂正操任八路軍冀中軍區司令員。軍區下設四個軍分區,胡乃超任第一軍分區特務團團長。次年秋,任第二一七團團長。
1940 年12 月8 日,胡乃超奉命率部向豫北濮陽縣古云集偽軍發起攻擊,擊傷了敵軍暫編第一師師長孟昭進,殲敵二千餘人,繳獲了大量物資和槍支彈藥。
1942 年12 月,冀魯豫軍區第四軍分區成立,胡乃超被任命為參謀長。胡乃超指揮作戰,剛毅果敢,智勇雙全。打得敵人聞風喪膽,稱他是“惹不起的胡司令官”,而把他指揮的第二十一團被稱為“打不垮的二十一團”。他常説,打仗要針對不同的特點,採取不同的作戰方針。對鬼子,要避其鋒芒,造成假象,選擇有利時機、有利地形而決戰,以最低代價換取大的勝利。對頑軍,則應又團結又鬥爭,一打一拉:他搞流亡北平的東北大學學生舉行反日遊行示威摩擦,就堅決打擊;日軍逼降,就團結起來打日軍。從這樣的策略思想出發,胡乃超在南張莊和柳莊兩次巧設伏擊,把妄圖竄踞東伏一帶的孫良成部擊潰。為此,軍區首長曾專門寫了《兩個漂亮的伏擊戰》的文章,登在《戰友》月刊上,讚揚這兩次戰鬥打得好。不久,胡乃超又指揮所部配合兄弟部隊作戰,在袁莊全殲偽第六軍第二旅,威震敵膽。
1944 年5 月,豫北抗日根據地豐收在望。這時偽二十四集團軍新五軍孫殿英部突襲滑縣雙村營一帶,妄圖搶收小麥。為保護羣眾利益,保衞麥收,粉碎敵人的陰謀。第四軍分區召開緊急會議。決定由胡乃超參謀長擔任總指揮,指揮麥收保衞戰。5 月21 日,胡乃超指揮第十六團、騎兵團、新四路、衞河支隊及部分地方武裝民兵,向駐在雙村營的孫殿英部發動了猛攻。這場激戰,共斃傷敵四百餘名。激戰中,胡乃超左腿中彈。稍加包紮,他堅持坐在擔架上繼續指揮戰鬥。因腿部傷重,又受到感染,經多方搶救無效,胡乃超光榮犧牲,時年32 歲。
1944 年7 月7 日,河南省滑縣人民政府暨第四軍分區全體指戰員,在萬古烈士陵園隆重安葬了胡乃超烈士,並在墓碑上刻寫了如下文字:“偉大時代,必有不世之英雄;國家多事,輩出殉難烈士。……為人民而生,以獻身革命;為人民而死,乃飲彈殉國。噩耗傳來,全軍憤慨;晴天霹靂,萬民揮淚!”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