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胎鱂

鎖定
胎鱂 這個名稱聽來有點陌生,但若提起「大肚魚」,應該大家就很熟悉了。一般而言,胎鱂雌魚體型較大,體色也較樸實;雄魚比較小,體色多半繽紛美麗,並有特化之交接腳。它們的口位於上位皆可伸縮,背鰭短小,位於身體後部。
中文學名
胎鱂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胎鱂生存環境

胎鱂科棲息的環境很多樣,舉凡小溪、湖泊、池塘、溝渠、沼澤或潟湖,都可見到它們的蹤跡。由於體態優美,色彩多變,加上個性温和,繁殖力強,是很受歡迎的觀賞魚;它們主要以水生昆蟲為食,飼養相當容易。原產於非洲及美國東部至南美洲之淡水域或河口域的胎鱂,已經由人工培育衍生出多樣的品系,廣泛分佈於許多國家。全球共3亞科30屬約293種,台灣經人工引進而在野外己見族羣者,計紀錄1亞科2屬2種。

胎鱂分佈範圍

銀漢魚目(Atheriniformes)胎鱂科(Poeciliidae)多種魚類的統稱。僅分佈於美洲墨西哥及中美最多。體小,多為細長形,最大者僅約15公分(6吋)。胎鱂同與其近緣的鱂相似,但生殖方式不同,且雄魚有臀鰭變形形成的特殊交尾器,用以將精子輸入雌體。胎鱂科也以雌雄有相當大的差異而著稱,雌魚一般較大而且色彩較暗淡。一胎產仔數個到100多個不等,一次交配可產數胎。通常為雜食性。某些種如食蚊魚(mosquito fish)吞食大量蚊類幼蟲,可用以控制蚊害。許多胎鱂為常見的水族館展品,最有名者有虹鱂、帆鱂、新月魚、劍尾魚等。

胎鱂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