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胎質

鎖定
陶器和瓷器一樣,都非常重視胎質的研究。分析胎色、胎質的摻和料也是鑑定陶器的方法之一。
中文名
胎質
所屬領域
陶瓷
定義
未塗釉的瓷骨稱為胎,因為做胎的泥有精粗之分,故胎也有各種名目。用普遍瓷泥所作的為瓷胎;用泥搗水中,取其
胎質 胎質
9、由乾隆開始出現了彩地軋道,這種軋道,是用工具劃出來的,像軋出來的一樣,因而稱為軋道。 10、出現了用粉彩繪畫的百花不露地瓷器。
11、彩資釉面,常有似漣滿的均勻小皺紋。
12、製作工藝水平極高、精巧、秀麗、無奇不有,為制瓷史上所罕見。
13、圖案紋飾,時代特徵鮮明,繪畫工細、層次清晰, 畫鳳嚴謹而細膩。
14、器足較前朝寬厚、足脊滾圓,有的塗以黃色或黑色釉。足器近釉處,多有刮削胎體留下一圈小鋸齒痕。
15、官窯年款,多數是篆書體“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圖章款,個別也有“乾隆年制”四字篆書圖章款。楷書款比較少。民窯器物上的家藏款不大盛行.
1、嘉、道時期資器的胎骨與乾隆時期相比變化不太大,只是胎質顯得粗松一點。在胎骨的潔白程度上差了一些,胎骨較前朝略厚。從道光時起,器型線條生硬,常常見稜見角,無圓潤秀美感,顯得拙笨。
2、瓷器釉質變粗,釉面上普遍出現了“細桔皮釉”及 輕微的“波浪釉”。臼釉的顏色還是白中閃青色,但潔白程度不如乾隆時期,後來逐漸變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