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胃腺

鎖定
胃壁粘膜固有層中的腺體,為單管狀腺或分枝管狀腺,根據分佈位置分為賁門腺、胃底腺和幽門腺。“胃腺”有時也用以專指胃底腺。分泌胃液的腺體。分佈在胃粘膜內,包括賁門腺、胃底腺和幽門腺。主要有3種細胞:主細胞、壁細胞和粘液細胞。它們分別分泌胃蛋白酶原、鹽酸和粘液。壁細胞還分泌內因子,它與維生素B12吸收有關。成人每天分泌胃液約1.5—2.5升。
是胃壁上的主要腺體,分佈在胃底和胃體的固有層中,為單管和復管腺,開口於胃小凹。它由五種細胞組成,即分泌鹽酸的壁細胞、分泌胃蛋白酶原的主細胞、分泌粘液的頸粘液細胞、內分泌細胞和未分化的細胞。
系胃粘膜內能分泌消化液的腺體。根據所在部位,可為單管腺或有分支腺,分為賁門腺、幽門腺、胃底腺。賁門腺位於賁門區能分泌粘液和溶菌酶;胃底腺有主細胞、壁細胞、粘液細胞、未分化細胞,能分泌胃酸、胃蛋白酶、內因子及粘液等;幽門腺位於幽門部,分泌溶菌酶和粘液等,還有一種內分泌的G細胞,可分泌胃泌素;有些因子能刺激腺體分泌胃酸過多;有些疾病致腺體萎縮分泌減少。
中文名
胃腺
外文名
Gastric gland
存    在
固有層
分    類
胃底腺、賁門腺和幽門腺
含    有
結締組織

目錄

胃腺臨牀解剖

胃腺瘤
見“胃息肉”。生長於胃的一種良性腫瘤。常見於40歲以上男性,多發生在胃竇部,肉眼觀察腺瘤呈息肉狀。臨牀可有上腹隱痛、噁心、嘔吐及出血等表現。診斷主要靠X線鋇餐和胃鏡檢查。治療可採用經胃鏡電切、微波等,對多發的、瘤體直徑>2cm和可疑惡變者應行手術治療。
【臨牀特點】胃腺瘤是胃良性腫瘤中較多見的一種,又稱為胃息肉。
【X線表現】
1、好發於幽門前區、胃體部,呈圓形或橢圓形,輪廓光整之充盈缺損,以黏膜相觀察為佳。
胃竇處見圓形充盈缺損,邊緣光整
2、較大的腺瘤周圍伴有鋇漿圍繞現象,較小的腺瘤可形成環形透亮區。
3、缺損處黏膜紋消失,周圍黏膜紋正常,胃壁蠕動良好。
4、帶蒂腺瘤,其缺損影有一定移動度,偶可見條狀透亮之蒂影,可長達數釐米。若位於幽門前區,腺瘤可脱入球部而產生相應的缺損或造成幽門梗阻。
【鑑別診斷】
1、胃良性腫瘤。對於來源於胃間質的良性息肉樣腫瘤,由於形態上與胃息肉具有相似性,給X線鑑別帶來一定困難,如胃平滑肌瘤、神經纖維瘤等。X線下應仔細分辨或藉助於胃鏡確診。
2、胃內結石。胃內結石常在胃內形成較大充盈缺損,但與胃壁無任何連結,改變體位或壓迫推移時其移動程度大,兩者不難鑑別。
3、胃黏膜巨大肥厚症。此病X線表現為粗大的黏膜皺襞呈腦回樣迂曲、紊亂,好發於胃體胃大彎側及胃底,亦可呈息肉樣改變,但胃壁肥厚柔軟,形狀隨蠕動而改變,結合病人血清蛋白低一般不難鑑別。
【臨牀評價】胃息肉有惡變傾向,X線鋇透依據息肉的大小、形態輪廓、表面結構及有無蒂等特點,對診斷息肉有無惡變有重要臨牀價值。胃息肉惡變後,充盈缺損輪廓不規則或分葉狀,偶有不規則龕影出現,與蕈傘狀胃癌無法區別。此外,胃息肉常與胃腸其他疾病並存,如胃黏膜脱垂、胃十二指腸潰瘍、胃癌等,在鋇餐檢查時應仔細尋找其他部位有無異常,以免誤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