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胃竇

鎖定
胃竇:胃竇是炎症、潰瘍及腫瘤的好發部。胃竇屬於胃的結構的一部分,臨牀所稱的“胃竇”為幽門竇或是包括幽門在內的幽門部,胃潰瘍和胃癌多發生於胃幽門竇近胃小彎處。
中文名
胃竇
別    名
幽門部
適用領域
胃的結構
應用學科
醫學
組成結構
幽門、幽門竇
形態分佈
幽門部
類    型
病症

胃竇胃的各部分胃鏡觀察

(1)胃竇部的觀察:大彎側觀察較容易,進鏡時鏡端正好對着胃竇大彎側,胃竇前壁和後壁的觀察需轉動鏡身,胃小彎的觀察需在胃竇部做低位反轉。正常胃竇粘膜皺襞呈縱向走行,較低,稍注氣即可展平,粘膜較光滑,蠕動較活躍。胃竇是炎症、潰瘍及腫瘤的好發部。
(2)胃角的觀察:胃角為胃小彎反折而成,胃鏡檢查時,胃角是胃內重要標誌,它是胃體和胃竇的分界線,是潰瘍和腫瘤的好發部位。觀察的角度不同,有不同的內鏡像:胃角切跡觀察法是指胃鏡從賁門側向幽門側前進,到達胃切跡時,見拱門形角切跡,所觀察的為角切跡的賁門側粘膜。J形反轉法是指胃鏡前進至竇部,看到幽門時將鏡角向上,繼續進鏡至見到反拋物線形的角切跡,即角切跡的幽門側,並同時可看到體大彎的插入管。
(3)胃體的觀察:胃體有明顯的皺襞,達胃竇時消失,胃內注氣可使其展開。通常採用進鏡時粗觀其貌,退鏡時詳細觀察。體部大彎側皺襞縱行,小彎側皺襞較少而細。左側卧位體上部大彎側為位置最低處,常有粘液積聚,稱粘液池,若粘液池瀦留過多,應吸出瀦留液後觀察。如仍有盲區,應變換體位。胃體中部後壁貼近鏡端,易遺漏病變,該區域又是老年人潰瘍的好發部位,檢查時可向右旋轉鏡身或將角度鈕向下調節,以便對後壁做正面觀察。
(4)賁門、胃底的觀察:胃鏡進鏡時即可觀察賁門部,進入賁門後見到賁門小彎、胃底後壁及粘液池,調節角度鈕及旋轉鏡身,有時可窺見賁門四周及部分胃底大彎。胃底常用的觀察方法為反轉法。將胃鏡送入胃體中部,在看到胃腔彎向後壁側時,將角度鈕向上順時針旋轉90~180°,邊觀察後壁粘膜邊將胃鏡向前推進,此時胃鏡則向賁門側前進,甚至可以看到賁門及從賁門進入胃內的插入管。

胃竇與胃竇相關的疾病

(1)小兒慢性胃竇炎:胃竇部黏膜的非特異性炎症。X線鋇餐示胃竇部黏膜皺襞增粗並使該處黏膜從正常的縱行走向轉變為橫行、環行或紊亂走向,還可出現胃張力增高,胃竇部痙攣性狹窄、小彎幽門前區出現弧形凹陷或鋸齒狀改變。臨牀表現為陣發性隱痛或鈍痛的腹痛,時間不規則。治療即是堅持定時飲食及口服胃黏膜保護劑。
(2)胃竇炎:慢性胃竇炎是慢性胃炎中最常見的,因其病變部位在胃竇而得名。此型胃炎絕大多數(90%)由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所致,也可由膽汁反流、消炎鎮痛藥、吸煙、酗酒引起,故其治療原則首選滅菌治療。
除了針對幽門螺旋桿菌的治療外,還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①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切忌暴食暴飲;②戒煙,戒飲烈性酒;③鍛鍊身體,增強體質;④服用維生素A、C和硫糖鋁等胃粘膜保護劑;⑤對症治療:如上腹部飽脹,噯氣打嗝,可服嗎丁啉,普瑞博恩等胃動力藥。有返酸或腹痛者可服制酸藥如氫氧化鋁、甲氰哌和洛賽克、達克普隆等。

胃竇胃竇部胃癌CT診斷

胃竇部:由於卧位時胃竇是由前向後方走行,在掃描時常利用傾斜體位將造影劑引入胃竇,以使胃竇腔擴張。在胃腔未充分擴張的情況下,應注意區別是由於胃竇的生理收縮和癌腫所致的未充分擴張。前者多為對稱性改變,多層面觀察可見粘膜皺襞呈連續性表現,漿膜面光滑;後者形態非對稱,粘膜面不規則及皺襞呈非連續性,漿膜面常不光滑或輪廓不規則。
胃竇部癌多表現為較明顯的胃壁增厚,增厚胃壁的粘膜面凹凸不平。胃竇癌所形成的潰瘍,常表現為典型的盤狀潰瘍,多較賁門癌的潰瘍淺。當出現胃腔狹窄時,利用多平面重建(MPR)或三維成像,可較好地顯示狹窄胃腔的總體變化。
癌腫與周圍胃壁的關係對於鑑別癌腫大體類型很有幫助,增厚的胃壁境界不清或呈斜坡狀逐漸消失者是Borrmann3型或4型癌,反之為1型、2型癌。
當癌腫跨胃竇小彎生長時,由於卧位時胃竇部走行較為水平,癌灶的形態隨掃描層面的不同,表現為肝門下方的類圓形團塊影,當掃描層面通過潰瘍癌中部時,表現為中心氣體周邊環堤的圓環狀影。
胃竇部在解剖學上經幽門與十二指腸相連。臨牀病理學研究表明,胃竇癌累及十二指腸者佔28.9%,十二指腸受侵範圍0.5~4.0cm。CT掃描,特別是螺旋CT掃描薄層重建,常可獲得幽門及十二指腸的切線位觀,可對癌腫的侵犯情況進行評價。幽門及十二指腸壁的增厚提示癌腫浸潤,增強後,如該處與胃竇部癌腫同步強化,則表示有癌浸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