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肥遺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形象)

鎖定
肥遺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形象。
據《山海經》記載,共有三種,兩蛇一鳥。是一種居住在渾夕山山麓的怪蛇,有一個頭、兩個身體,出現的地方就會有大旱。 也有稱肥遺是一種黃色的鵪鶉大小的鳥,喙是紅色的,據説吃了肥遺能夠治病、防止寄生蟲
中文名
肥遺
釋    義
中國古代中國神話傳説中的旱魃之兆
出    處
《山海經》
屬    性
神獸
體    系
中國神話

肥遺歷史淵源

  • 先秦時期
肥遺
肥遺(2張)
山海經·西山經》:太華山上有一種名叫“肥遺”的怪蛇,它一旦出現,便預示將有大範圍的旱災。【又西六十里曰太華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廣十里,鳥獸莫居,有蛇焉,名曰肥遺,六足四翼,見則天下大旱】
山海經·西山經》:英山中有一種禽鳥,形狀像一般的鵪鶉,但卻是黃身子,紅尾巴,名稱是肥遺,人吃了它的肉能治癒瘋癲病,還能殺死體內寄生蟲。【又西七十里,曰英山,其上多杻橿,其陰多鐵,其陽多赤金。禺水出焉,北流注於招水,其中多鱧魚,其狀如鱉,其音如羊。其陽多箭[媚](上竹下媚),獸多牜乍牛、羬羊。有鳥焉,其狀如鶉,黃身而赤喙,其名曰肥遺,食之已癘,可以殺蟲。】
山海經·北山經》:渾夕山,山上沒有花草樹木,盛產銅和玉石。嚻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西北流入大海。這裏有一種長着一個頭兩個身子的蛇,名稱是肥遺,在哪個國家出現那個國家就會發生大旱災。
山海經·北山經》:又東三百里,曰彭毗之山,其上無草木,多金玉,其下多水。蚤林之水出焉,東南流注於河。肥水出焉,而南流注於牀水,其中多肥遺之蛇。此處的肥遺指的應該是和渾夕山一樣的肥遺,地理環境和渾夕山一樣。
  • 明朝
明人朱國楨《誦幢小品》卷三一記載,萬曆十四年,建昌縣(今江西永修縣)先民在山林中碰見一條長着六隻腳的大蛇,很有可能就是傳説中的肥遺。【萬曆丙戌1586年,建昌鄉民樵于山,逢一巨蛇頭端一角,六足如雞距,見人不噬亦不驚。民因呼羣往視,亦不敢傷;徐徐入深林去。《華山記》雲:“蛇六足者,名曰肥遺,見則千里之內大旱!戊子,己丑之災,其兆已先見之矣。】
京山縣誌》卷一記載,明代末年,湖北京山縣一民宅水溝中,亦曾發現這種“六足如雞距”的怪蛇。【崇禎六年癸酉1633年,彭楊畈民家溝中見蛇出,長六尺,圍尺許,身紅綠色,六足如雞距,不噬人。郝楚望曰:“肥遺也,主千里旱。”果驗。】 [1-2] 

肥遺藝術形象

  • 戲曲形象
肥遺戲曲形象
霹靂布袋戲虛擬人物
/ [3] 
參考資料
  • 1.    河北冠林數字出版有限公司編著.山海經怪鳥:中國紡織出版社,2013.01:第15頁
  • 2.    馬昌儀著 .古本山海經圖説上卷增訂珍藏本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7.1
  • 3.    肥遺(霹靂系列)  .霹靂布袋戲角色人物介紹[引用日期2022-11-27]